{{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文章
管理
NIO Power 会成为下一个 NAD么?
新出行原创 · 文章

新能源的赛道之争已逐步从工业之争逐步演进到智能化之争,而这其中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是能源变化带来的补能之争。

从燃油时代对于石油的依赖性,到当前我们对于电力的依赖,新的转变是否对于我们生活有新的变化?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否能基于补能逻辑转变思考?

这似乎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问题。

一、我们常常好奇,新能源用户的「痛点」是什么?

无论是智能驾驶带给我们的改变,亦或是交通工具的变化,如何保证机器的持续运转依旧是一个出行的大前提。

而当我们在高谈自动驾驶赋能以及crazy式的驾驶体验时,作为用户的我们会常常发问,新能源车的痛点会是什么?

在燃油时代,我们解决了机器与燃油的关系,通过加油站与发动机结合,提供驱动动力解决了出行痛点。这是人类在百年工业文明中与能源的一次和解。

但在多年以后我们从过去赋予「创新性」的石油能源时代中产生惰性与依赖,也在环保革命中停滞不前。

在纯电动时代中,在解决机器和电力的关系下,我们是否也将复刻燃油时代中的补能惯性与习惯,利用点到点式的途径解决痛点?

新势力派蔚来率先提出「异议」。

二、蔚来的「 论据 」是什么?

1、单一站点式的补能未能解决痛点

在 NIO Power Day 的现场,秦力洪列举了几个数据:

在 2014 年面对 6 万多名网友的投票中,有超过 50% 的用户提到了充电问题。而剩下的30% 的用户提到电池成本过高带来的电动车的溢价问题。

而电动车的数量少,对补能设施建设投资吸引力也会更小。

电池与充电带来的是充电痛点以及补能的充换电设施带来的矛盾关系,导致整个电动车的出行痛点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而伴随着当前电动车在汽车占比中的不断扩大,这个问题在当前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燃油汽车,利用站点式的加油站满足用户的驾驶需求以及车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剥离,在电动汽车发展前期上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蔚来如何解决?

智能汽车带来的改变往往不是驱动逻辑本身,而是从深层体验的逻辑出发,做新的变革。

这样的变革在蔚来上被划分为两大方向:

  • 「第一个方向是从本质上电池出发,剥离电池与用户捆绑。解决用户在换电、二手估值、电池安全以及成本基础问题。
  • 另一个方向是构建补能设施建设出发。基于用户不同使用场景建设补能设施,把需求场景化,利用不同的补能设施的组合满足用户不同的场景需求,一改过去的单一的补能场景,以此来构建服务标准。」

所以我们从补能的“老旧”势力上看,蔚来是基于解决痛点出发完成一次用户体验升级。

而与智能驾驶、智能车机的迭代相同,补能如何打造用户先行的体验模式呢?

还是需要回到用户本身。

无论从电池本身的安全出发,亦或者是补能设施布局上,用户数据在蔚来的补能体系中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如果说蔚来打造的高端品牌形象是自主品牌的一次冲锋。那么蔚来从用户体验出发的使命感,也会成为新汽车市场的样板。

三、NIO Power 会成为下一个 「NAD」 么?

NAD 从 ET7 上建立了一套NIO Aquila 超感平台和 NIO Adam 超算平台,对应基础硬件架构以及计算平台,并在这基础上搭载自身的全栈自研算法,满足自动驾驶持续迭代的能力。

而 NIO Power的服务架构可以分为车、桩、站、人、云 ,以此来搭建起硬件框架,覆盖用户出行痛点,利用云端软件平台来实现用户服务升级、补能最佳路径规划、快速部署桩、站以及加电员的调度等。

具体怎么划分呢?

1、“硬件”先行,完成基础补能框架。

 电随人。

在解决固定地点以及目的地补能上,蔚来布局了 7kW 家充桩、 20kW 直流快充桩以及 180kW 超充桩。

显然三种不同功率的桩型是覆盖不同场景需求的。

7kW 主要用于家庭用桩,类似“自己拥有一个加油站”。

目前蔚来已经成功安装了超过 75000 根,可满足也有固定充电车位用户的场景需求,用户回家后把车辆接入电源,次日清晨又可满电出发状态。

而 20kW 直流快充桩充电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可大范围布在目的地充电桩。直流桩的便捷、高效可以灵活布局在目的地站点。

例如我们常见的酒店、商超、景点等场景,包括满足更多特殊场景需求,包括318 国道川藏公路等,方便用户作为途径点或者目的地进行补能。

有了前两者,重资产、高效率的 180kW 超充桩以及换电站则覆盖更多的场景补充。

而更具蔚来规划,用户将距离换电站3公里以内的住宅称为“电区房”,当前有29%的蔚来用户住在“电区房”;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0%。

从上面场景可以看到,蔚来的“硬件”基础一改过去传统燃油时代的以中心化、单一站点的布局模式,用户可选择的场景更多、实现去中心化。

电找人

除了布局补能设施,蔚来还开创了一项“服务找人”的补能体系。

一键加电是蔚来利用服务专员以及移动充电车来完成补电,除了基础补电服务,移动服务车还可以完成上门维保、可移动式紧急救援等,以此来保障用户出行。

7kW家充桩、20kW家用快充桩、超充桩、换电站、一键加电等,从过去“人找加油站”到“电找人”(加电)以及“电随人”(家充桩、换电站,途径路线中多组合完成补能)两种基础体验升级,并且缺一不可。

2、“软件”赋能,形成个性化体验。

而搭建了“硬件”体系,蔚来则需要利用“软件”来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例如在用户专属桩中,用户可以利用APP 以及车内中控屏实现专属桩的预约与控制。

而用户利用充电地图还可以完成查看、规划以及出行预判,甚至到最终的支付,定制自身的出行补能方案。

“软件”将为用户提供可 DIY 的平台,用户可根据不同场景自由组合,当然这个平台也也是向外开放。

而伴随着用户体量的扩大,加电需求的增加,如何打通将用户与加电相结合,达到数据整合,利用用户、资源画像来做分析达到智能加电的目的?蔚来加电 APP 也由此诞生。

加电APP支持对外开放,并且兼容第三方的充电设施以及其它品牌用户。

所以除了蔚来自身加电专员勘测点评,用户还可以在社区里提供补能点的具体信息、评价互助、社区分享,以此也可以让蔚来快速部署充电桩。

3、“云端”聚合,达到一个服务闭环。

如何处理来自“软硬件”的多元数据的整合运营?这时候云端就扮演着一个「中枢大脑」的重要角色。

例如如何把这庞大的基础充电设施、补能车、专员和用户结合起来,达到最高效的运行状态?蔚来云便是基于数据到数据分析的整合。

蔚来云采用了四个触角:

Power Prime 主要扮演一个物联网平台,利用线上实时同步模拟线下平台,包括换电站、充电桩、专员、电池等搬到云端,实时感知环境,实现加电设施的远程 FOTA。

Athena 则是一个智能算法平台,主要分析现有设备能力、预测用户下步有哪些需求,通过推演不断实现自我强化学习,以此来优化资源部署、提升效率。

Power GO 是一个基于智能运营平台,例如基于用户的真实评论、充电时间等数据,为用户做出行规划、以及综合加电的推荐。

Shield 则主要是电池安全检测、管理以及智能调度综合系统。包括实时在线的电池健康检测、判断一个电池会有多少种失效的模式、概率是多少,当电池出现安全问题则判断是否需要检测与维修。

总的来看蔚来云覆盖了人、车、多资源一体,而这背后我们还看到需要覆盖资源调度、补能系统升级、运力规划、用户路径推荐、优化部署以及安全监管等,而这背后同样需要有强大的算法支持。

蔚来针对用户的电池、充电难题作出更多场景化的分割,以此达到一个“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服务体系。

而这不是凭借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需要围绕车、桩、站、人、云五大体系,以此达达到一个全场景的服务闭环,也是市场独有的服务于电动车的一个“移动互联网”。

四、总结

当前单车智能化技术、补能体系以及整车三电系统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决胜三项。

前两者的共性在于,补能体系的发展与自动驾驶相类似,软硬件以及数据的多维度整合才是达到体验的均衡升级。

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快速迭代本身,还需要从用户的习惯、偏好本身定义,以此达到更好的体验,而蔚来无疑在市场中开了先例。

与当前专注于某一个充电技术路线相比,多维度的充换电体系除了在用户成本根源上做了第一维度的下降,而在用户体验以及可升级中,也让用户有了以低成本的代价享受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而这个服务伴随着用户体量的增长以及基础建设的扩大,也带来了新、老用户的群体性服务升级。

一直陷入恶性循环的电池成本过高、残值率底、充电难、投入充电设施成本回报率低等痛点问题,也在这一刻中有了新的闭环。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