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这个是昨天的话题,聊聊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突然间热起来的,我记得在2020年前,总体上对于激光雷达的理解只有两类: 1、坚持要头上顶个大包的各种自动驾驶公司,用的都是高规格、高线数的激光雷达,例如:Waymo、Pony.ai等。这些,都只能算实验室产品,并非进入量产; 2、虽然头上不能顶个包,但是却奇贵无比(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比如:Audi A8。 顺便说一句,Audi A8用的是法雷奥在2015年推出的的SCALA,号称第一款用在量产车上的激光雷达,仅有4线,机械旋转、水平视角145度,垂直视角3.2度。图一,大家可以和现在小鹏装车的Livox Horiz对比下。但是,安装位置大家都基本一致,不是头顶包了,而是放进前保险杠了。 这两种不同做法,其实不仅只有贵或者便宜的问题,而是自动驾驶产品演进路线的问题: 1、前者希望通过提前做软件、做算法,先用目前看起来很贵的高线数激光雷达来验证,对高线数激光雷达重度依赖; 2、后者希望通过先引入低规格的激光雷达进行量产,逐步进行性能的提升,激光雷达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 但是,大家都看到了一件事情:激光雷达后面肯定是趋势,肯定会便宜。 在2020年,激光雷达突然间成了香饽饽。这里,固然有近几年激光雷达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量产车的自动驾驶普及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激光雷达的前装市场即将全面铺开。 但是,即便如此,和以前一样还是有两条不同的路径: 1、直接上高线数、高性能、高成本的激光雷达:预期激光雷达的价格会进一步下跌,技术上直接依赖激光雷达开展; 2、先上性能较低,但是便宜的激光雷达,并且尽快量产推向市场,逐步累积,向上演进。 当然,上面说的是认认真真准备自己做自动驾驶的公司,也有厂商就是蹭个热度,就等着人家做好了,他们往车上一装就算有了。 最后,以小鹏自动驾驶产品总监黄鑫的微博结尾: “激光雷达,从长期来看被高估,从短期来看被低估。个人看法,也许是错的。” 你们怎么看?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