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对话理想智能驾驶产品经理哲伦、智能座舱产品经理胡含: 1、今年落地 NOA 城市后明年会陆续落地到高速 2、今年选择没有走高精地图的道路,会采用重感知的路线,但还不会完全铺开,而是找到少量用户做验证,而且必须是熟手,再扩散范围 3、Bev路线后还是要和图商还是有合作。其实北美的导航地图会是比国内精度更大,也是具备拓扑信息,还是有要求。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小鹏、华为的高精地图,是要采集车去跑的。现在轻地图是还需要图商的拓扑信息,需要高精更新,但不需要高精地图的信息。但目前需驾驶辅助的图都要审 4、前期开放上还是会保守一点,会先把开放的城市先上 5、静态感知和动态感知会切换 bev 算法,lidar 和 视觉会做前融合,今年静态网络感知就带非规则的物体信息了 6、双orin 和特斯拉自研的 FSD 还是有差距,有传感器还有激光雷达,但特斯拉的 130 万像素还比较低,也有六年的时间了,比我们采用 800 万更低,芯片上我们有一个高精度单元价格也不低。 7、理想 L 系列车机芯片能够升级到 8295, 接口都已经预留好了 8、Wifi 和投屏下半年落地 9、理想 ONE 的 2020 款不会再升级,第一是功能目前比较稳定,更新后可能会有一定风险。第二是2020 款不是自研的系统,更新上也有难度。2021 款还是有更新,比如功能性会提升,性能上也会提升。 10、Pro 没有用征程3 而是用了征程 5 是因为要提高 Pro 的能力上限,背后迭代非常多,max上算法的应用也要往pro上尝试的。pro高速上会最佳体验。 11、BEV 的升级我们的尝试比较激进,感知、越决策、预测、规划都要结合 BEV ,过去是规划是规则算法,我们目前比较寂静,感知、预测到决策规划都是要结合 BEV 的。 12、目前大部分都是后融合的状态,感知输出后在结合计算平台结合到平面上,再投射到坐标系。我们会做前融合,算法出来的时候就是坐标系的算法,感知一致性会比较好。后融合两个相机的交界处的时候一致性会有问题,会有抖动,可能会导致误刹车等。 13、Max 和 Pro 座舱是一个包,不需要开发两个包,效率会更快。 14、技术上地图依赖并不大,地图的制图相比高精地图的简单,不会有出现三四线城市用的比较晚,审图管理上还是驾驶辅助审核的范畴,最早的开放还是大城市。 15、更新后新算法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有老算法和新算法的用户,当渗透率足够高的时候,就会考虑迁移到征程 5 上。Max 城区 BEV 需求会更高,高速的匝道通过上就不用那么依赖地图,提高通过性。 16、高速 NOA 降级的本因,如果依赖地图的方案就会有降级,那段地图不是不可用的状态,只是地图的数据和现实数据变了,车道线可能偏移,采集图的时候可能是施工,本来也不全,是制图的工艺等问题。下一步解决分两条路,第一条是下半年和高德合作实现快速更新,快速修复,第二点是下半年采用车端的感知。8-10 月升级后体验会更好。 17、车机开发上会划分八大板块,包括车机、屏幕、音响、交互、生态、外设接口、 OTA 升级、智能钥匙。 18、8295 在 3D 呈现、推理等能力上会有提升,推理上会不断进化的。感知精度和性能会更强,它会带更多的屏幕,NPU 也很强,升级到 30TOPS。
最后编辑于 · 2023-03-02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