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磊的小作文

新出行 CEO 贺磊个人车评、行业点评栏目,不定期更新!

动态来自:贺磊

《剥去流量后的北京车展 也有这些值得记录的人和事》 秦力洪站在首次亮相的蔚来四代换电站门口,标志性的笑容和我打招呼,说我们广东地区的媒体这两天能来到北京车展,真心不容易呀,我说是的,前天踏踏实实在飞机上坐了8个多小时才到这个柳絮漫天,偶尔一瞬间还颇有几分浪漫的地方。 但北京车展今年就没有这般的纵脱了,很多的媒体和参展商甚至在开展前的几个小时,才拿到本该轻松平常的入场证,展馆的面积比国内任何一个大车展都小很多,如果你没有具体的概念,我告诉你,蔚来上海车展的面积是3000平米,而这次北京车展的面积是900,摆下一个大的换电站,NIO LIFE,那么多台车后,几乎没什么空地了,很多的发布会听众都只能站着过道,由此带来更大的拥堵。 尽管不如意总是如约而至,但一次集中如此资源的展会,还是有那么多值得我们记下的瞬间,我努力在回忆中给大家汇报: 1:进北京车展有几个入口,但大多数人还是会从南门主入口进入,今年北京车展的交通出奇的好,往年都要提前下,步行2公里的路段今年居然可以安然的停在路口。南门入口处上方,就是小米汽车的超大广告,这个位置我觉得不仅仅是费用的问题,代表的也是地位和组委会重视程度,主场作战的小米告诉大家,“我的第一次,就让你们够受的”。 2:鸿蒙智行从上一届开始就是独立展台了,哪怕赛力斯已经搭建了自己的,且华为还要求赛力斯的展台不能放自己的蓝电。我去的时候享界还遮着黑布呢,回头又看了一眼,气场还是足的,特别是轮毂和正侧,还是有行政级车的那一份霸气,但头尾还是智界S7味道浓郁,回头看内部细节,这才是这台车的关键点,看能否去掉M9的一些油腻,有一些新时代豪华的味道。 3:不知道是不是有意,长安马自达的展台离深蓝很近,深蓝把自己03这台车给到马自达套了一个壳子,中国车现在也有了这个底气,未来福特丰田本田都会出很多类似的套壳换标的新能源车。这是对国人品牌认同的考验,这也是新能源车时代品牌金字塔重构的一个过渡时期,当年我们买凯美瑞,卡罗拉,迈腾,都想买原汁原味,都不怎么想买国内改的,而现在呢? 4:沈斐一直站在自己的得意作品,蔚来四代换电站的门口接客,我说:有了这个滚动播放大屏,配合国内几千个换电站,你就是第二个分众江南春了,蔚来的广告都需要马麟和你内部结算了。但可惜的是,他告诉我,只有四代才有这个屏,之前的都不行,我估计还是蔚来对改造的审美要求太高,我是真心建议全加上,时刻显示换电进度时间,间隔显示蔚来小广告。 沈斐还告知了一个重要信息:针对乐道等要做的三代站的改造仅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等乐道一上市,1000多个换电站就等着L60去了。比我想象中的改造速度快太多了。 5:在极氪展台,没有遇上老朋友,可能他们都太忙了。但在展会的过道,偶遇了极氪大车平台的副总裁大云,她不禁感慨,009的光辉版真心是慢工出细活呀,我们当年评审普通版009的时候,这台车就在了,两台车一起看的。我就问了她一句,中央通道版的009啥时候来,她说快了,下半年有希望! 6:深蓝的318和酷黑版03我都看了,印象不是太深,感觉318还是比较小众的硬派,而不是坦克300,iCar V23那种大众都喜欢的硬派风格。我更为感慨的是长安最近的直播短视频风潮,董事长带队,每天搞。热情很高,但流量似乎还是一般,朱华荣说要打造长安的雷布斯,我心想:雷布斯真心不是想打就能打造出来的,每个企业还是要做自己擅长且真实接近自己用户的事情,我回忆起邓承浩当年的一些帖子,那些来得更真切一些,也更能打动深蓝的用户一些。 7:埃安虽然上市一直在等,但仅产品确实有新意。 以后的埃安网约车和TO C车彻底分开了,网约车是广汽的G标,而用户购买的车都是AION四个字母的标,很容易区分。但我觉得切换应该更坚决一些,埃安的产品力我觉得不错,特别是这次霸王龙的设计,以前的智驾比较拉垮,最近Momenta进来后,也提上去了,只是产品的SKU还需要进一步智能化。 8:蔚来ET7这个中期改款还是听劝的,基本上把大家诟病的所有点都改了,除了没法改的平台,横屏,后排空间这些外。我去后排真实做了一下,这个座椅真心不错,中央扶手也鸟枪换炮了,后排的前移放倒也很舒服,唯一不足的就是后排腿部空间,放倒后的膝部空间就不大了,等待NT3.0的ET7吧,我始终觉得,应该把ET9的所有东西放3.0的ET7上,轴距加大,而发布的ET9更适合叫EC9一些。李斌现在也开始调皮起来了,在一台ET7里安了一个机位,每一个被他带到后排的人都成为他拍摄短视频的素材了,这才是有网感的表现,期待他坚持下去,并认真看大家的评论,别只拍不看。 9:上到理想展台的二楼,感觉在开董事会一样,从李想到刘杰到马东辉,到张骁贝夫哲伦大巍硬哥,甚至包括大D这种列席董事,都围坐在一起,我刚和刘杰聊两句,李想就在后面大声招呼“刘杰,过来一下,我们几个一起把这个问题快速决策一下,利用这次车展,我们......”。MEGA的挫折让李想看到了组织矩阵不是万能的,自己也不是万能的。是人都会犯错,考验企业的,就是创始人知错就改的决心和企业迭代的能力和效率。 10:奔驰的展台永远都是这么的严肃而有条理,老朋友奔驰中国总经理段建军的文采永远都是那么好,每次发布会的演讲都是央视朗读者的水准,这次一进来就问我,“今天我的北京贯口还可以吧”。他告诉我,奔驰对电动化的投入一点都不会少,每一台电动车的研发都没有推迟或者暂停,未来的EQ会是一个技术品牌,而之前的EQ命名车型也不会改变了。 奔驰的努力还体现在全球董事长康林松身上,他前段刚跟随德国总理来了中国,回去后昨天上午才刚匆匆赶到北京,中午到展台后,持续的进行专访,直到下午5点多,展馆都开始闭馆。 11:现代(不包括起亚)和宝马MINI 的车,是我这次车展设计上最喜欢的两个展台,车的设计都非常有意思,包括内饰,屏幕,CMF等细节,都体现了他们设计师的成熟度,没有多余的设计感,也不是找存在感,就是把很经典的设计呈现在大家面前,可惜他们不太掌握这个时代的流量,产品被看到的几率还是太少,这多少有一点点不公平。 12:何小鹏还是标志性的抿嘴笑容,之前财报会上亲口说的,车展会发布全新品牌,本以为他打脸了,没想到还是用一页PPT来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大佬还是有办法的,哪怕台上是一台黑色的X9。此外他还豪言道:MONA的销量会超过SU7。事后的专访说,MONA这个品牌都会是A级车,是大学生毕业后最适合的第一台车,智能化会顶格。新出行文章下的留言我记忆深刻:现在的大学生毕业都是爹妈给钱买车,他们都要20万以上的。多少血淋淋的现实。 13:小米和仰望的展厅,是我昨天看到的两个仅存需要排队进入的展馆,雷总自然是见不到的,他这两天都会在外面看车,但昨天显然不是一个很适合看车的场合,他的看车被很多自媒体利用成了流量的法宝,全程跟拍,可惜雷总还是没去到最近的吉利展台,我期待有一天看到安聪慧和他的握手言欢,而胡峥楠也在旁边给两位介绍着他的作品。 但我遇到了几个老朋友,SU7产品经理孙维放,他之前在宝马总部慕尼黑工作,也在华晨宝马做过。 也遇到了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聊起了小米回网友问的连续剧,他告诉我:他们做这个真的不是秀,而是每天晚上8点半有个“舆情结清会”,所有的部门都会参加,当天结清当天回复,不留余地,不给谣言留活路,不给网友留疑惑。而其他学小米这个的,都把文章当做一个车型亮点宣传文,那就没意思了。 14:很多朋友和我说,本次车展,他最喜欢的一台车就是iCar的V23,没有之一。 这确实是一台完爆其他竞品的车,在新出行投票上,也第一次出现完全一边倒的局面,这显然是这台车的操盘手苏峻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好巧不巧,这台车最大的对手,有着悦也Plus的五菱展台,就在他们的对面。悦也的操盘手周钘,也是我多年的老友,当我看到V23的第一眼的时候,我就和周金开同学说:你麻烦了。 昨天他和刘德(小米的总参谋长)在下面聊天,我拉着他上来和苏峻得会会,没想到这是他俩的第一次见面,君子间的对决总是这么客气,他俩还真的面对面聊了很多对产品的看法和见解,回头都上市后,看看他们这两台车的销量如何。 15:阿维塔是我昨天最后去的一个展台二楼,和陈卓雍军的见面总是直击主题,没有情面,我之前征集了新出行阿维塔社区网友的意见,没想到我一边和他俩访谈,一边还有新的问题不断涌入。他俩的访谈我最喜欢,从不绕圈子也不打太极,ADS和鸿蒙能升级就告诉你,座椅音响不能升也告诉你,同时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访谈才有意义,才能传播,而不是准备好问题,同时也打印好答案给领导的那种。 16:这次北京车展如果要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老外媒体的比例完全不一样了,有了一些“国际”车展的真实意义了,我估计中国的很多免签政策也帮助到了这些海外的媒体过来,几乎每个展台都有海外媒体的人在拍视频,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宣传。李斌说了一句话我记下了:以后海外要逐渐适应中国汽车的强大,而不是总是惊讶。希望我们能把支付签证网络等细节问题解决好,让这种交流更顺畅一些。 最后: 昨天深圳又是大暴雨,但幸运的我还能在零点前降落在宝安机场,从展馆走出来,明明马路就在眼前,但我还需要饶1-2公里的路才能走到路口。同行初晓敏昨天离场的时候写了一句:“忽然有种跳出这一世的感觉”,其实每一个昨天微信步数20000多但依然排名300多位的汽车人,又何尝不是同样的切肤之痛。 低头做工作的附庸者,抬头也是梦想的孤勇者。 避开车展喧嚣的林林种种红衣流量,那些信手拈来的从容和淡定,不就是源于这平时的点滴细碎嘛。 每个人都在说卷,既然内卷把汽车人都推到了这个悬崖的边缘,你我何不在这个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下面的风景,和唱支歌。 愿这个劳动节前的车展,每个人都有收获,无论参与者还是看客.…..

2024-04-26
动态来自:贺磊

《今年的北京车展可能是历史上最无趣的一届》 下周就是北京车展了,疫情停办了一届后,北京车展感觉离我们已经远去很久了,疫情后的第一次大车展,去年的上海车展,超级火爆,不仅国内全部聚集,全球的车企和媒体都来了,很多德国车企还包机带高管来,很多出口做得好的,也邀请了大几百的海外经销商过来,搞得有点很国际的味道,上海车展上,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也震惊了封闭了几年的海外车企高管们,今年的北京车展呢? 我觉得本次北京车展会是历史上质量最低的一次。原因有几个: 1:大型车展对汽车的营销,在当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伪命题了,去年的上海车展,因为疫情,憋了3年,包括国内海外的交流都断了3年,所以有一次车展的回光返照,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最近一年多,手机数码行业的企业纷纷入局汽车,而手机数码行业本身就没有这种所谓的车展,他们自然也就不习惯把重要产品放在车展这个节点,他们有自己的春季秋季发布会,他们有自己的上市节点,而车展,只是一个附带参加了一下的SHOW而已。 3:而现在,市场上流量最大的,往往就是对车展不重视的品牌,你可以数数,在车展前后开发布会的是哪些?而把重要车放在车展上发布的又是哪些品牌?这之间的差异就明白了。 4:汽车以前是一个大宗商品,用户体验都通过线下展台。而现在,SHOP MALL,商超店,每天不计其数的卖车直播,评测直播,视频,抖音短视频,都在密集的轰炸大家的眼球,再去看车展?有这个必要? 5:今年的北京车展会是一个矛盾最集中爆发的时间点。 A级车展是最重要,资源投放最大的,但大家的车都有意避开车展,比较理想L6,原定车展发布的小鹏MONA,包括5月才发的蔚来乐道,小米华为就更不用说了,包括大多数的自主品牌强势产品都是。但碍于一些面子,合资和一部分自主品牌还是会把一些车的一个小环节放车展上,比如国内的首秀,比如外观的首次展示等。 6:以后的北京上海车展就是一个中国品牌向国外展示的舞台了,对国内来说,意义不大。这次奇瑞又邀请了1000多家海外的经销商过来,到时候奇瑞的展台肯定全是老外的身影,这样做的厂商还不止他们一家,让海外的媒体一次性了解中国车,这个确实是车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7:其实不是中国车展的问题,中国车展的组织和举办方都非常专业,场地也很优秀。国外的车展下跌得更厉害,底特律车展?没了吧,日内瓦车展?都那样了。。。法兰克福车展?也没了,替换的慕尼黑车展?也一般般。 以后的国人,也要渐渐习惯一个没有太多车展的汽车市场,哪怕是卖车的功能,车展也越来越有限了。 要我说,北京车展最大的乐子就是小米智己极越吉利这四家门对门的在一个展厅里了,我到时候去看看,有没有串门和偶遇的切片小视频出来,我估计几家的公关部都策划好了吧!

2024-04-19
动态来自:贺磊

《贺磊深度体验小米SU7的感受 4》 第四集 小米造车的方法论 前面的三集对SU7这台车的产品和驾驶细节,有了很多的阐述,但这台车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小米这个品牌,也是雷军本人造的第一台车,代表了这个品牌的很多思考和想法,为什么第一台车是这样一个样子,今天想在新出行小米社区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 第一台车的风格取向 1: 大家都会说这台车抄袭保时捷,难道设计师和雷军不知道吗? 有一个朋友曾经当面问过雷军,李田原(小米首设)在做这台车的设计的时候,你会有一些干预或者判定吗?雷军的回答是:当然。 我们大家都参加过高考或者中考,大考中有一门语文,最后一个大题是作文,分数一般都有30-40分,很重要,在复习的时候,老师总会给我们一些范文,甚至猜题,我当年的高三语文老师同时也是阅卷老师,还告诉我们,老师是如何给一个作文打分的。那时候,我是一个很爱写作的少年,但高考压顶,我还是会按下心扉不表,把一篇阅卷人最喜欢看到的文章呈现在他们面前。 我不知道雷军在思考第一台车的造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武大前的考试,但他一定想到,这是一场不容有失,只能成功的第一台车。所以当他看到李田原第一版方案的时候,最终还是推翻重来了,一台车评人都看着不错的车其实也不难,难的是千千万万走进小米之家的人看着好看并愿意为之掏钱买单。 新出行做了好几次真实车主调研,买这台车最大的理由:排名第一的就是小米和雷军,第二的是这台车的设计好看。这就是真实用户的选择,这就是小米第一台车的选择,这就是一台一定要卖好的车的选择,这也是雷军的选择。 2:为什么要做一台驾驶者之车? 做一台舒适型的车还是一台驾驶者之车,这个选择我估计抉择比第一点更为痛苦。当下,家庭、舒适、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类词语异常流行,似乎一台车不具备这些就没法卖好,但有很多做了这些的也没卖好。 小米的第一台车勇敢的选择了驾驶,我觉得有对标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性能和数据是数码手机行业人最擅长的,对标苹果造手机,每一个点都比苹果强,这是手机发布会的常态。性能对于车来说,也更合适对标,舒适性有时候不太好对标,更别说豪华氛围了。从电机到压铸,到电池,到加速成绩,到纽北的圈速,每一个点,都是可以对标并超过的点,而每一个点又是可以传播,让用户强烈感知的点。 而小米造车的团队,老板雷军,一个早早财务自由的人,一辈子都在开豪车,也只买豪车的人,研发总负责人胡峥楠,一个对驾驶有执念的人,对造车的性能和指标甚至都有点固执的人,吉利的很多车当年也是这种风格,哪怕是浩瀚这种纯电平台,都是把驾控性能放在最重要位置,团队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想可以,你要造得出来才行,有这群人才行,造一个舒适的车和造一个驾驶的车,谁门槛更高? 未来小米的车,肯定会有舒适取向的车,增程不是据说也在研发了吗?(官方未证实),那6座大SUV还会远吗?有了第一台车的基底在,后面的车在好开的基础上叠加舒适,还会远吗? 二:小米造车的务实和接地气 1:产品上的接地气。 中国汽车人永远是一群最骄傲的行业人,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当年有较高的收入,也在当地最好的企业,他们永远不喜欢做一些跟随的事情,似乎只有第一才是他们本应该做的。但雷军不这么看,用户的需求才是他唯一关心的点: 按说小米手机的用户已经够多了吧,小米第一台车就还要考虑其他安卓手机,甚至苹果都给你兼容了,一台2024的智能电动车兼容Carplay??!!这个动议在其他车企被提出的当天,这个提建议的人应该已经可以走人了。后排屏可以扩展,小米的可以,苹果Ipad也可以。 当年,我第一次确认小米SU7上还有一个启动按钮的时候,我就知道,能做出这个决策的人,只能是雷军自己。因为很多保守的燃油车用户,确实更习惯上车有一个仪式感的启动,但它又可以兼容那群习惯踩刹车走人的新人类,这个按钮你可以完全忽略。这台车上,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但真的要做到这样的接地气,其实还挺难,因为很多事情你都在和这个时代,这个行业,甚至大多数KOL媒体在对抗,做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其实有一些“沉默的大多数”用户喜欢。 团结尽可能多的人,不仅是毛主席的策略,感觉也是雷军卖车的策略。 2:传播上的务实和接地气。 其实华为和小米在传播上都有点类似,就是老板都不想拉独立的团队,都想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的团队和打法,尽可能的有一个大中台。 大家发现没有:小米汽车其实没有一个独立的汽车公司概念,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总经理之类的,只是一个事业部,它的品牌现在是小米集团大中华区的cici负责,它的座舱软件团队,AI团队,甚至包括智驾的领头人,包括很多人都尽可能用之前小米手机,小米生态链的打法和方法论,甚至包括PPT的做法,发布会的做法,都用的是验证过有效可行的手机打法。 3:传播上的另一个接地气就是快节奏。 手机行业当年就是这样,你不快,你就被对手碾压按死了,所以小米华为的人都有这个特性,快改款,快上市,快交付,快辟谣,快视频,快直播,只不过小米在汽车上做的远好于华为。 所以关于小米SU7的谣言,存活时间都不到12个小时,小米官方必然有正式的回应,小到小米汽车官方号回应,大到雷军自己拍视频回应,一定让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后面,任何小米的谣言,大家都不怎么信了,因为官方肯定会回复,大家有这个信心。 4:快响应也是小米的一个特点。 无论是媒体还是车主,还是用户,任何的声音,他们都有渠道了解,并解决。 小米汽车328后,大家的热情很高,但你锁单的时候,它APP显示的仅仅是这个版本的整体交付开启时间,“MAX版本将于4月交付”,这并不是你自己的车的时间,我发现后告诉高层,一天之内,这个点就修复了,显示的就是你自己车的大致周数。 除了媒体用自己的车测试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其他的版本去测试,需求提交给小米官方,很快就有解决方案,而且智驾的测试还有官方智驾工程师的支持,对很多产品研发细节会告知。 最近最恐怖的就是给大家一个改配置的机会,这个在其他车企估计都很难,这背后是供应链的自信和推动力,同行们都知道这个决策的做出需要背后多少工作。大家都看过每天晚上的小米SU7答网友问,之前我以为是一个官方的作秀,没想到是一个连续剧,现在我觉得已经是一个长期的沟通渠道了,到昨晚为止,18集了,虽然我不知道会到多少集,但感觉,任何东西都会被正面回应,哪怕很多人怼的刹车片问题,第一天的回复有媒体人说有点偷换概念,第二天再回复一次,会上套件,大家才真的发现他们是在真的直面短板。 对的,真诚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 最后: 车到现在已经交了这么久了,很多人期盼的出现大问题大槽点,好像也没有太出现,因为大老板自己亲自每天在跟进,每天在调动资源解决任何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其实很多问题一有苗头,就会被非常强力的解决,而不是让他潜滋暗长。 肖爽的微博上次也说了,年前,雷军找了近20个媒体人 1V1,我也是其中一个,但我没想到会聊那么久那么细。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多车企朋友都会在爆品发布会交付后,和我长聊一下,复盘一下这个竞品的方法策略。 但小米SU7后,不多,因为这个对手要跟,好像太难了,绝大多数的点,似乎都无从下手跟。而至于雷军这个人,似乎除了流量外,也鲜有业内的黑料或者是被人怼的地方,很多小米出来的朋友会说小米的不好,但很少提到雷军的不好,一个能力足够强的财务自由人还能如此勤奋,你又还能要求人家什么呢。 年龄到了一个阶段后,受尊重远比受欢迎来得重要。 莫言说过: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与自己灵魂相近的人,卖车其实也是如此。 雷军只是选择了一个他认为的最大的群体罢了,也许这才是他在那么多本书里没说的方法论吧......

2024-04-16
动态来自:贺磊

《贺磊深度体验小米SU7的感受 3》 第三集 后排的问题解析 其实这台车后排因为要满足造型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现在整体做得已经算比较不错了,但媒体不能只说好的,有问题得指出: 1:就是坐垫的角度问题,比较平,不如比亚迪汉角度那么下陷,这样大腿的承托就比较难。导致有一个空三角形。 2:坐垫的长度其实是够的,你看都顶到我小腿肚了,但坐垫过早下滑了,没有支撑到大腿位置。 3:Z向的高度,我176身高,标准测量了,还有2指,这个空间是有点局促的,特别是夏天暴晒的时候,会有压力。膝部空间反而挺好,两拳左右。 4:后面两张图是华为的车和小鹏G6的后排,图7是比亚迪汉。 华为问界M7挺好,轿车里飞凡F7和比亚迪汉就是典范。同时也必须说,在这种轿跑纯电车里,SU7的表现算是不错了,好于保时捷特斯拉小鹏P7,但会弱于极氪001。

2024-04-14
动态来自:贺磊

《贺磊深度体验小米SU7的感受2》 第二集 小米SU7适合什么样的人? 这个话题是一个导购话题,适合非小米铁粉看,我身边也有几个小米铁粉,他们都是当晚就大定,直接锁单的那种,不需要看任何文章和视频,但普通人还是需要了解,这台车到底适合哪些人? 1:这台车首先打了很多键盘侠的几次脸:小米粉丝都是屌丝,他们都买不起车?小米粉丝都是男的,这台车女的都不喜欢?这台车外观方向盘都模仿保时捷,大家肯定不喜欢这个设计? 事实告诉我们:小米粉丝也长大了,消费能力不弱同时传播能力更强;店里看车的主力人群两类,一类是几个20-30左右的男生一起成群结队来看,刚毕业不久,很青春,另一类就是小情侣,很多都是女的拖着男人来看。 至于设计评价,这台车两个极端,一是汽车设计界评价挺好的,专业人士都觉得可以,另外就是普通大众觉得好看,很多媒体都做大量样本的车主调研,你购买这台车最大的原因:第一是小米和雷军,第二就是外观设计好看,第三是操控好开。 2:这台车适合的第二类人群就是家庭人数1-2个的热爱驾驶人群。 这群人其实和特斯拉Model 3的人群属性高度重合,只是品牌属性没那么重。他们喜欢开车,更喜欢开快车,重视驾驶品质,重视操控。但Model 3在舒适性和适应中国的智能化上太拉垮,每个小米汽车上的支架是用来防老婆和车手互联的,而每台特斯拉上的手机支架是真用来看导航的。后排和NVH也比特斯拉好那么一些。 还有就是家里多台车,有大SUV和其他通勤车了,想多一台自己开着好玩有乐趣的车,这种也挺适合。 3:对智能化有高要求,又喜欢轿车的那群人。 小米的智能化其实很容易被其他东西所忽略,智能座舱我段时间体验下来,是所有座舱里学习成本最低,最容易上手,简单易用,同时又水平极好的一个。每一个功能,都能以你猜想的形式出现,没有意外。 这台车语音还没有免唤醒,这点我和雷总讨论过了,他们已经在对标研究,后续可能OTA,其他地方,座舱绝对的国内第一梯队,并且ota空间大。 智驾@飞机先生 正在横评高速NOA,我简单体验了广深100公里左右,感觉第一步第一个对外版本就做成这样,这个团队未来也没啥可担心的,智驾肯定没啥问题,而且城区NOA的时间进度也远超大家所想。 4:这台车不适合哪些人? 这台车就是理想L系列和比亚迪汉这些车的反义词。 所有合家欢,家里四五个人,老人家还长期帮着带孩子,一出门就是4-5个的那种,我觉得就不适合了。不适合的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底盘悬挂风格,还是偏硬偏路感清晰有支撑的那种,后排会感觉不如一些超级舒适调校的车舒服,完全过滤掉那种。 二是后排的坐垫靠背NVH的舒适度,确实是一般,特别是对于高个子人来说,舒适度就不是太好了,看你家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去店里试驾一下。 5:看我的第一集文章,大家对SUV的期待值好像很高? 我个人觉得,小米两台车的进度其实并没有差太远,不是第一台完了后做第二台那种,所以第二台SUV风格应该也是比较趋同的驾控型SUV,针对大家在第一台车上吐槽的问题,肯定会修正一部分,比如800v单电机问题等,但大方向我个人猜测还是一致的。 今天先聊这么多,有问题有想了解的,大家多在新出行小米社区留言就行,有问必答,尽量满足,做中国最好的小米SU7社区,我们在努力!

2024-04-14
动态来自:贺磊

《贺磊深度体验小米SU7的感受》 第一集 小米SU7整体是一台什么车 我有一次和小米汽车副总裁肖爽说,你们再这么疯狂的出问答QA,媒体可没啥事儿干了呀,那时候那个问答还只出到第5集,昨晚11点,雷总出了第15集,好家伙。我一直没和大家仔细分享我个人对这台车的整体评论,我也学习一下他们的输出,今天先在新出行小米SU7社区独家输出第一集: 1:我的输出都是基于这几年跟踪这台车的研发制造过程,和高管的1v1交流,以及自己这么多次的实车体验,包括昨晚的100多公里的小长途,不是空对空。 2:首先定义一下,这是一台驾驶者之车,这是一台特斯拉Model 3的强烈对标者之车,这是一台雷军的给年轻人的Dream car。接下来分别会阐述这三个点。 3:昨天我和YYP在上海看另外一台保密车型,他说小米是一台五分钟内就会知道它好开的车型,我认同。普通人我建议日常用舒适模式,女生用经济模式就好,偶尔“独自去野”的时候,用运动或者运动+模式,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底盘的调校也是明显的驾驶取向,有舒适感,非常紧绷无多余回弹,但不是那种过滤很多的舒适,路感非常非常清晰,你会感觉这台车整体都是促使你去驾驭的那种,这也是我这几年来唯一一台“有点在高速上依然舍不得开自动辅助驾驶的车”,感觉少开自己都似乎亏了的感觉。(刚开的那些日子) 4:这台车确实是从头到尾强烈对标Model 3,用保时捷的方式去对标,其实马斯克在做Model 3的时候,本身就是强烈参考了保时捷,包括当年的宣传。但SU7似乎处处都要比Model 3强的样子,无论车机智驾(国内),还是内饰舒适度配置HUD。 但确实也继承了Model 3的一些缺陷,比如后排,它的后排远好于Model 3,但也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近3米轴距的那种C级车感受,有一次和雷总聊天,我建议以后尽量少用德系这种C级车的表述,其实并不适合如今电动车的表达。我建议现在准备买Model 3的人,真的都应该去试驾一下SU7,下来后你没有任何理由坚持买特斯拉,除非你真的仅仅是一个马斯克崇拜者。 5:这是雷总给年轻人的Dream car,这个标语甚至在很多小米汽车高层的电脑边都摆着,雷总想用20多万的价格,帮年轻人实现保时捷平替的梦想,那种驾驭感,那种外形感。但既然老板是雷军,那他理解的Dream是什么?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雷总的Dream肯定是符合他心中的梦,他买过保时捷卡宴,他日常驾驶很多超跑,他造车时候很多时候的座驾是路特斯的Eletre,大家应该可以基本可以摸到基本的思路。驾驶好开是第一要务,外形酷帅是第一要务,偏跑车造型是第一要务。有人问,雷总你会对这台车设计强干预吗?他的回答是 当然! 今天先写这么多,这几天,连续给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真实感受,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也可以给我留言,尽量满足!

2024-04-13
动态来自:贺磊

《我来说说小米智己风波背后的东西》 昨晚的风波的始末大家都看到了,一份又一份的声明,衔接着一份又一份的道歉,发布会上的其他信息反而被大家忽略了很多,而风波背后的分析反而更值得大家关注,毕竟以后也还要开发布会,也还要做PPT的,今天在新出行社区说说: 1:汽车发布会上对比,一点问题都没有,无论是法律上还是行业常规。只不过之前的汽车行业大家表面一团和气,喜欢遮遮掩掩的对比,其实小米对比Model 3也并不是行业先锋,最近2年开始,很多都直接写车型全称了,这个没毛病。 2:但对比有2个忌讳:一个是虚对比,就是空对空,暗讽,也没有实际对比的项目,也没有参数和数据的对比,就是虚怼。二是错对比,把对手的数据参数搞错了,这个不仅是面子问题,同时确实也涉及到法律上的一些问题了。 只要是实打实的汽车技术、参数、配置的对比,其实行业很多,大家也喜闻乐见,这样才能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嘛,建议以后的车企发布会,都光明正大的写全称,别对比虚的,别对比错了,优势体现出来,没问题。有些人说什么枪口应该对外企,不应该对内啥的,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忌讳这个,有些车的竞品就是中国品牌嘛,一起卷技术,这个看上去激烈血腥,其实有利于行业的,中国品牌的技术都卷上去了,这样才是真正的一致对外。 3:再说一下发布会的流程。 刘涛总是我很尊敬的行业人,业内黄埔军校吉工大车辆工程毕业的,在传统车企的老板里,比他懂车懂技术的应该不多,12年前,我第一次听他给我讲PPT居然就是电动车,上汽荣威的E50,那时候他是上汽乘用车的产品经理。 但传统车企对待发布会,特别是对待发布会的PPT素材,和手机数码行业差别很大。雷军有一个习惯(其实其他手机企业类似),发布会前会闭关,有巨庞大的发布会材料亮点,从几百个亮点开始筛选,每一个点他都会和这个点的工程师仔细对,一轮轮筛选下来,一张张PPT对技术点,对字体,对素材,对用词造句,彩排无数次。 手机发布会的准备和汽车发布会的准备,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了解的大部分汽车发布会(没有指昨晚智己),领导稿子看看,彩排一次,一般就过了,所以很多车企的发布会PPT都有小错误,有时候是错别字,有时候用错图片,昨晚的错误离谱了一点,而且小米发布会两次都说过全系全域碳化硅了,不知道这个PPT制作者是如何得出前IGBT来的。 最后: 这个时代汽车的卷是不可避免了,不服就干就行了,我反而期待看到下一个对比小米SU7的人站出来,我反而期待更多的,论据充分的对比,扎实有信心的对比,不用暗讽的对比! 这个时代,比的就是迭代的能力,而不是切入的起点!

2024-04-09
动态来自:贺磊

《突然爆火的iCAR v23和专访智米苏峻的番外篇》 今天早上发了一篇我对@苏峻 的专访,他现在汽车端的title是iCAR的首席产品官,比较低调,昨天开始,这台车各家媒体都上了静态实拍,市场上一下子就爆了,好评如潮,很多人想了解这台车的一些细节故事,也有很多对这台车甚至iCAR这个品牌的误解,我在新出行iCAR社区仔细说说: 先说品牌: 1:iCAR这个品牌其实你可以认为它有两段历史,之前的iCAR是奇瑞在2023年在北京水立方发布的,我当时在现场,总经理张炳凤,当时也展示了iCAR的LOGO,后面发布了iCAR03这台车,价格10万多起,卖得挺好的。当年的iCAR还规划了很多款产品,甚至我也去芜湖参与了后面车型的保密评审,现在都停掉了。 2:而现在的iCAR你可以认为是这个品牌的2.0时代了,4月12日会有一个全新iCAR品牌之夜,会公布全新的Logo,全新的管理团队,产品研发团队和市场团队。而V23是全新iCAR的第一台车,马永东原来是上汽通用的新能源研发总负责人,过来了,市场也是原来坦克300的团队,苏峻是首席产品官。 3:这两天小米和雷总包括iCAR自己也辟谣,和小米没关系啥的。 其实这个事情不复杂,苏峻是智米科技的创始人和CEO,他拉出一个团队做了智米汽车,然后这个团队和奇瑞做了融入,这就是现在的iCAR,这个事儿法律上和小米,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那个企业)确实没有任何关联。但苏峻依然是智米科技的CEO。 比如极石汽车是不是石头科技造车?当年李一男的自游家是不是小牛造车? 4:以后的iCAR如何分工? 苏峻带领的团队负责产品定义设计和研发,包括后期的上市市场营销等,而奇瑞负责生产和渠道销售,等于两头归智米汽车(不是智米科技),中间生产销售环节归奇瑞。这样规避了生产资质问题,也让iCAR有了全新的产品定义和互联网营销基因,各自发挥最大的优势,挺好。其实智米造车的团队应该做了有一阵子了(包括刘德和开云汽车),马永东也是通用泛亚负责新能源的总负责人,估计资质的问题让项目不合作也不行了,奇瑞也觉得iCAR应该有更好的人运作,2023年一拍即合,让两个其实一直在路上的项目结合到了一起,这是一次中途的相遇和融合。 5:苏峻这个人如何? 大家百度都知道,设计科班出身,做过大学教授十多年,后来做过工业设计系主任,和小米的刘德是朋友,拉来做了智米科技。智米的产品的设计水准大家可以去看看,还是很强的,他自己也是早期特斯拉的车主,同时是Bronco车主,大家就能和这台车对应得上了,他是一个对审美要求极高同时也能做出来工业产品的人,同时也在小米生态链中深受雷军影响的人,他对这台车的宣传就用了“永远期待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关于V23这台车: 1:首先很多博主都已经实拍了内饰和空间了,空间巨大,后排头部无敌(方壳子车的优势),腿部也2-3拳,内饰其实有一点路虎的风范。 2:这是一个5座车,之前很多人误传是4座,但应该没有中央头枕,但这种潮酷小车(4米2多)应该也不会太多坐5个人吧。 3:这台车的主思维是做一个足够好看,有审美的电动小SUV,同时智能化和互联网思维拉满,且足够便宜亲民。很多博主都爆出9.9万,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许真的能接近这个价位。 4:我看有一个博主视频里说了SKU,就2个版本,一个两驱的400公里,小电池,一个四驱的500公里,大电池。估计后者要贵一截。 5:虽然和小米法律上没有关联,但这台车已经说了,可以支持米家的很多东西,现在SU7上玩的很多改装后装的东西,肯定都可以,智能车机估计也会比较类似,没什么问题,屏幕足够大,智驾高速的NOA肯定没有问题,但我猜测这台车应该不是大疆方案。 6:雷军有一句话,设计好看一点,功能好用一点,用户为这个好看多付一点点小费,商业模式类似这种。竞品主要是自己的03和悦也Plus,这个确实没办法,之前做的时候也没预料到后面品牌这么大的变化。悦也Plus同一天发布会,发价格,我估计比较难受了,因为几乎99%的人都说iCAR V23更好看,而且不止好看一点点,外观和内饰都是比较碾压级,估计悦也Plus要走一个更有性价比的路线,让出半个区间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了。甚至包括比亚迪元,哪吒等几台车型,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7:这台车现在实拍的还是一个模型车,还没到量产的阶段,估计要到9-10月左右才会正式的交付了,所以等待的时间还会比较长。未来的产品都有规划,甚至我猜测会做一些更大更增程的SUV的产品,从坦克300到500,理想的L系列的类似产品都会涉及,设计和产品定义会很有优势,毕竟这年头,审美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有足够的性价比,背靠奇瑞,造车的基本东西都不会差,渠道本身iCAR就是全国独立布网,有了奇瑞的背书,估计投资人也会比较好招募。 最后: 和苏峻聊天的时候,他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现在的A级A0级小车里,XX XX XXX,这些车都很便宜,平价。但他们都太平庸,平淡了。你让我买这些车,我真下不了决心,不会买,一点都不好看,一点都不让我觉得幸福。我们的用户去买东西,还是要触发某些情绪的,和我们父母那一代完全不一样了,要精致漂亮,我抚摸方向盘,我操控每一个细节的时候,都觉得:挺好的,要这样的东西才行。” 这台车我是非常看好的,我甚至觉得是最近几年中国品牌最好的一个设计作品,而且原创度也挺好,能看到一点点其他车的影子,但丝毫不影响它是一个很有原创度很有自己品牌风格的作品。 加上足够性价比的价格,奇瑞的造车基础和渠道分布,包括奇瑞在海外的销售网络,iCAR未来可期!

2024-04-08
动态来自:贺磊

《我的一些写小作文的感悟》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在新出行社区里写一些行业里的小作文,有时候聚焦产品,有时候更关注宏观的行业,主要是文字,偶尔也会配上一些图,发现很多朋友会关注到我写小作文的方式文风甚至有适合关注衣着穿搭,今天@反弹 早上艾特我,说如何能写出好的小作文,激发了我一些想法,今天想聊聊这个: 1:我觉得写作这个东西,首先得从小有一个对文字的敏感。 我小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喜欢写作的人,甚至对看大部头书有点排斥,但一直对文字比较敏感,看到优美和深度,总希望自己能记下来,我们那个70后时代,很多人都有优美词句本,上面贴着贴画,摘抄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句子诗词啥的,很多甚至现在都能随口而出,记忆真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语文一直是我读书时代的强项,更多的是投机取巧的应试技巧比一般人强,记得初中考高中还考过语文全区第一,那时候就会猜测阅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文,需要什么样的立意,哪些点会让他们给到高分啥的,类似的累积可能一直到现在。如果论文学积淀,我真的低于周围人的平均水平,厚的文学作品看得很少,甚至少过读过的武侠吧。 2:生活中对文字的敏感。 我觉得读书的时代,都不是你我主动的选择,但如今的路,每一个人都在自主把握。生活中其实都有很多接触好的文字的机会,有时候在小红书上看到一句话,飞机上的航空杂志看到一段话,高铁站上阅读到一篇朋友圈的文章,都会让自己心生喜欢,我一般会拍下来,苹果识别文字,放在一个专门的备忘录里,有时候拿出来看看。最近一年,我还喜欢读《读库》的蓝色小书,我自己淘宝上订的,每个月给你寄,里面都是小文章,适合飞机上,睡觉前阅读,每次1-2篇,心旷神怡,有时候也会痛彻心扉的回忆起很多事情。 3:就是反弹文章里说的社会阅历了。 我的小作文都是汽车行业里的事情,这些东西要有干货,要足够干,而不是车轱辘话来回说,你又不能老是暴论的挑逗大家情绪,把网友无智的话拿出来反复煸炒来博取流量,这些都是年轻人干的事儿,尽管当下很吃香,我们中老年人,其实卖的就是个人的阅历了。 你在行业里的阅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足够长的时间,一个是足够高层的朋友圈层。前者让你有足够多和广的故事和经历,后者让你有足够深的料和背后的独家。 当如今的总监、总经理们,都是当年和你一起在街头喝酒撸串的专员秘书和毕业没几年的工程师; 当如今的牛B的架构平台车型,都是你眼睁睁的看着,当年失败过无数次后再一把泪一把血重新来过的产物; 当如今的新势力车企里的各位实权派,都是当年传统车企里的郁郁而不得志,在QQ和MSN上和你吐槽过的老哥老弟们。 你的小作文,不可能不好看,不可能没有料,不可能没干货。 4:最有一点就是做人的道德。 这年头,似乎所有的风向标从金钱变为了流量,所有人一夜之间,就高尚起来了,不追求当下的金钱,而追逐一切的流量。我个人写小作文更多是想输出自己的观点和记录一下这个滚烫的时代,如果单纯为流量,我估计我每周可以出一个劲爆的xx 独家,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爆款独家,其实都在行业里很多人的肚里烂了很久。 作为媒体,有时候我们会有不说的真话,但我们不说假话。有基本的道德,有时候也是你能持续的写小作文的一个保证,而不是行业里人人看到你,都有点怕怕的感觉,似乎你浑身上下都藏着录音笔的感觉。 最后: 唠叨是一个人变老的最大标志,无论男女;而说教,则是一个男人油腻的起点。 我确实没有任何资格教大家写作,但我觉得我还算尊重文字。 就如同当年康德心中的深深震撼一样,头顶的星空可以,文字可以,短视频于我,确实不行。 希望这个世界也能如此......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