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之前说的一样,深蓝总是帅不过3秒,现在又到了骂深蓝时间,我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1、当前的交付顺序感觉确实没有做到完全公平。当前深蓝大概是按照用户选择最多的配置先生产,然后按该提单顺序进行交付的模式(推测),对买车用户这个整体来说,应该会比只按订单顺序柔性生产效率会更高,整体的平均提车时间应该能缩短一些。 但是,对于我们第一时间下单,第一时间确认,还选配比较多的忠实粉丝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毕竟我们喜欢深蓝才选配多,也想第一时间拿车。 群体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我感觉一般情况下还是保证公平性的个人利益更重要吧。 2、现在交付顺序已经这样公布了,我判断深蓝现在没法再更改。当前的排序情况下,A靠前了,B靠后了,A排名前面没意见,B排名后面愤怒的状态,是A没意见+B愤怒;如果更改,当前没意见的A用户肯定跳反,变成了:A愤怒+B愤怒。所以判断深蓝肯定没法更改排序了,不过好歹还赠送了20000蓝宝石,安抚一下受伤的心,聊胜于无吧。 3、深蓝订单透明这一点还是值得点赞的。其他车厂应该也会有交付整体效率和个体公平性的问题,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彼此的交车时间,也不知道具体交付规则是什么,最多只是自己盲目的等待,没有对比就没有焦虑和伤害(我买油车时只知道大概的时间,提车前几天才知道到了让提车)。但是深蓝订单透明,相对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车,知道个大致时间还是有意义的(当前主要是觉得对比其他人不公平而愤怒,交付时间3个月左右,对比其他车也大多能接受);只是深蓝应该也是第一次做这种新的模式的尝试,可能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会有这些问题(也有可能预料到了,但因为柔性生产能力不足,考虑整体效率而做了取舍) 4、希望深蓝长点心,提高柔性生产能力,降低柔性生产对效率的影响,尽量保证交付的公平性。或者像其他厂商一样,减少可以选择的项目,或者选择项目都加钱(加的钱用来提升柔性生产效率)。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证车辆交付质量,就算晚一点,也要保证让大家都拿到高质量的车。 总结,还是之前那个结论,深蓝是真的在努力想造一辆好车,在努力的想改革模式让我们有更好的体验,想做好、愿意听意见的态度是值得点赞的,但是仍有有很多路要走,希望深蓝能在被骂中充分吸取经验教训,做的更好吧。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这个从生产管理角度来讲无可厚非,如果严格按照下定顺序生产,估计90%的人提车时间只会更晚,效率低,成本高,万一有辆车选了缺货的配置,后面就都不生产了? 就好比你去小餐厅吃饭,后面来的点了个锅里正打算炒的菜,就顺手一起炒了,而不是非要按照前面点单的顺序一盘一盘炒。如果你去那种高消费的豪华餐厅吃饭,人厨师多,灶台多,同时炒,就快了, 深蓝是性价比走量的车,利润低,肯定要走规模化生产的,不是保时捷那种高客单价高溢价的品牌。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物料排产计划什么的和我们无关,你承诺了按订单顺序排产,交付晚了就应该按照等待时长给用户一些补偿,同时下定的2个人,我比你提车晚我就多拿一点补偿,这样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

是的啊,所以知道的多了也是烦恼,幸福和痛苦都是对比出来的,对比比自己先提车的就痛苦,对比其他车型不知道什么时候提车的又是幸福的

但是明明很多选配影响提车时间,但是就是不说让你定,这个锅甩不了

回复 邛秉晧对的,原因可以理解,但不应该让消费者买单,这部分应该拿出诚意补给予补偿,而不是一人20000蓝宝石,这个只能说是因为重庆限电停产给大家的补偿,交付时间的补偿应该按等待时长,大家一起订的车,因为排产原因晚拿车的多拿补偿,这个是正常的合理的诉求,或者给没有排产且不愿意等的消费者开放退款通道,这个长安应该给一个说法。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企业严格按照下定时间排产交付,这个根本不可能实现,投诉什么的我支持,但是应该带着合理的诉求,我相信厂家已经尽可能在订单顺序和生产效率之间取了平衡值,接下来看厂家怎么回应吧

为什么不按锁单顺序?

随便怎么排序,都会存在生产问题。毕竟配置,颜色比较多。

当初宣传说按产能效率最大化来排单就没毛病,为啥说严格按照订单顺序呢?

官方说的也没毛病啊,我先生产一批配置颜色的车,然后严格按照下单顺序给你匹配,没毛病吧,是消费者按自己的想法解读了,别喷我,我预计9.16号交车

回复 不羁射手座如果有这么多人感觉被骗了,那一定是哪里不对。12345就是12345,14253的顺序不管怎么解释都难以服众。

其实整体下来还不错,就是官方太刚了,不够柔性

是啊,其实客服态度也还是可以

写得很好 客观 分析全面

9月还是纯电和增程都生产吗?

说的很中肯,现在不可能再重新排序,最多补偿。现在长安完全可以放开改配置,给于早期盲定想早提车的用户重新选择的机会,提车后延就行,现在本来就已经延迟了。大胆点还可以开放退订通道挽回一点口碑,真的愤怒到毫不犹豫退订的人也不会因为2000定金后续再还去提一辆车,但是国企应该不敢这么干,没人敢担责

选配多的影响倒没那么大,比预期晚一个月

透明个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