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磊
昨天16:12

《我可以很便宜,但我不能老土》 我发现最近很多品牌都在主品牌下推出了大系列,低于品牌但高于型号: 小鹏的MONA 零跑的Lafa 银河的星愿 这些系列的重要特征就是针对年轻人,和主品牌有明显的差异化。 Mona最早是五菱宏光MINI的产品总监去了滴滴,做的网约车项目,当时叫达芬奇项目。疫情期间,非常艰难,连着两次叫我去评审,都因为疫情政策,没去成。 当时做了两台车,后来都打包给了小鹏,小鹏准备独立一个品牌叫Mona,最后关头刹车了,取消了独立品牌的做法,变成一个系列。 星愿也是,一个独立于银河logo的字母标,接下来还有很多台星愿军团。 昨天的Lafa更明显,大家都以为这个名字应对欧洲市场的,其实人家欧洲反而叫B05,Lafa只在中国用,营销传播非常年轻化。 这几个系列都不是品牌,但都时尚年轻,价格不高,但智能化都还可以,星愿那个价位有Flyme,Mona和Lafa都是端到端的智驾。 蔚来的萤火虫其实也算,只不过它是独立品牌,但很多人也把它看成蔚来附属,而且都在一个店里卖。 年轻人不想像父辈那样开比亚迪或者大众,也不想开很多降价疯狂打折的油车,他们预算有限,但还想智能时尚,其他配置可以少一点,时尚智能不能妥协。 我可以便宜,但不能老土!

小鹏社区 吉利星愿 零跑Lafa5

伟健
前天23:18

【7年,可以从0到100万】 今晚是零跑Lafa5的预售发布会,10.58—13.18万元的售价你觉得如何?Lafa5这台运动小车对零跑品牌而言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这要从S01说起......实际上Lafa5并非是零跑的第一台轿跑,第一台应该是7年前的S01,同时也是零跑品牌的第一台车。 我相信在零跑团队在造S01这台轿跑的时候,也没有太考虑清楚要卖给谁,有多少销量。当时产品团队埋头苦干,只知道这车很酷炫,有大华的技术加持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比如静脉解锁技术,至今有且只有S01车型搭载。 但现实呢总是事与愿违,零跑S01最终也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同时,“要造一台好玩、有趣,有用户买单的小车”,成为零跑产品初始团队所有成员心中埋下的一颗种子。 即便首战受挫,这个朴素的信念却从未磨灭,直到零跑Lafa5的诞生,一台全球运动轿跑。 不同的是,在经过7年时间、达到月销7万的成绩,共交付100万辆车之后,零跑有足够的信心告诉所有人,这次他们做好了准备。 所以在我看来Lafa这台车是零跑品牌想的最明白的一台车,他们知道这台车最终要卖去哪些地方,要卖给哪些用户群体。 在发布会后,我们与零跑曹力、周颖进行了一场专访,以下是一些主要的Q&A: Q:如何去定义年轻群体?用了哪些打发抓住年轻群体的心? A:零跑的用户整体上来说我觉得是偏年轻化的。B01在30岁上下,T03是很多女性用户,所以不同年龄段都会有,整体都是年轻的家庭。我们今天的背板是一抹黄色,其实在以前我们更多在讲硬核的技术,现在想展示一些软性的东西,想告诉大家我们也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情绪价值。 Q:关于性能,很多人拿这车去跟钢炮去对标,那零跑是如何击破这种用户认知? A:我个人的看法对钢炮的理解,可玩性比较高,在燃油车时代是机械素质,操控响应、加速等。但到了新能源时代,不应该只关注百公里加速,动力只是一方面,另一个还是智能化和舒适性也非常重要。 Q:如何看待小型车市场?包括后续的产品规划 A:明年会推出A系列,还有D系列的产品。还有T03,不是说T03销量不好,是T03真的不赚钱。T03可能将来的重心会放在欧洲市场上。如果不赚钱我们不会投太多在T03上。T03现在实际上是供不应求,但我们会控制这个量。 Q:对Lafa5的销量预测,海外更高还是国内? A:目前会是国内更高,未来来说可能会一半一半。 Q:设计团队现在是什么样的阵容设计出Lafa5? A:百分之九十几都是本土设计师,设计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我们是以国内资源为主,我们现在在杭州、上海都有设计中心,第三个设计中心正在准备当中,在慕尼黑,未来总共有三个设计中心。 Q:Lafa5的销量预期? A:零跑所有车型都是以成本定价,我还是有信心能做到月销破万,我觉得还是很有机会的。 Q:对Lafa5来说有没有一些潮改的计划? A:其实我刚刚有讲过500万奖励的共创,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有兴趣可以上零跑汽车APP看详细规则)。 Q:想问一个关于智驾的问题,后续零跑会和智驾供应商进行合作吗?还是说坚持自研的方案? A:我们会坚持自研的路线,同时我们也会开放几乎和外部合作,这个是不矛盾的。自研不代表就不能合作,如果真的有合作我们也会告诉大家我们是怎样合作的。但是全域自研、特别是ADAS的自研我们会坚持下去。 Q:如何看待网友评价“你们活成小米的样子”? A:汽车界小米、汽车界优衣库,我也不知道这好不好,我不太好评价。我们零跑有自己的个性、品牌标签,好而不贵、自研这都是我们的个性。我就当大家说的“活成小米的样子”是夸奖吧。 Q:Lafa5会不会有四驱版? A:Lafa5是全系后驱,目前没有规划四驱车型;B平台可以做四驱,就看有没有必要。 Q:Lafa5今年能交付多少辆? A:新车11月28号正式上市,所以真正交付就只有12月,我们争取交付 8000 台。

零跑社区 零跑LaFa5预售发布

阿迪同学
前天18:52

阿迪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最新一批工信部有关于小鹏汽车的相关信息! 这一次共有P7+纯电版、小鹏P7+增程版、小鹏G6增程版、小鹏G6纯电版、小鹏G9纯电版五台车型。 1、小鹏P7+纯电版 小鹏P7+纯电版搭载61.7kWh和74.9kWh两种电池组。 61.7kWh电池组对应CLTC纯电续航590/615km。 74.9kWh电池组对应CLTC纯电续航725/700km。 2、小鹏P7+增程版 小鹏P7+增程版搭载49.2kWh电池组,WLTC纯电续航325km。 3、小鹏G6纯电版 小鹏G6纯电版搭载68.5kWh和80.8kWh两种电池组。 68.5kWh电池组对应CLTC纯电续航600/625km。 80.8kWh电池组对应CLTC纯电续航725/700km。 4、小鹏G6增程版 小鹏G6增程版搭载55.8kWh电池组,对应WLTC纯电续航325km。 5、小鹏G9纯电版 小鹏G9纯电版搭载79kWh和93.1kWh两套电池组。 79kWh电池组对应CLTC纯电续航625km 93.1kWh电池组根据动力不同对应CLTC纯电续航680km和725km。

小鹏社区

贺磊
前天12:02

《华为造车的赛马机制进入最激烈阶段》 任正非一直都是一个用人的高手,去华为参观过多次,每次华为的朋友都会送我们一些华为的管理制度的书籍,都写成书了,内部肯定是用到极致才行了,华为在汽车领域也是如此: 1:余承东的“鸿蒙智行”VS徐直军的“引望之境” 鸿蒙智行在前几年占尽了风头,特别是M9-M8卖火之后,华为对于车企的赋能能力被业内彻底认可,但鸿蒙只有4界,哪怕勉强加到了5界,最终的容量还是有限的,店里只能摆下这么多车。 和前者的顺风顺水不同,徐直军这边的车BU征途一直不太顺利,北汽不太行,阿维塔也一直比较头痛,深蓝S09是一个重要节点,结果也不太成功。 虽然在零部件供应上,引望的成果还是不错的,但一直在品牌赋能上,引望系并没有体系出华为太多的赋能能力。 岚图等品牌的提升看上去似乎也仅仅是松散的智能供应商角色。 徐直军,靳玉志很着急。 2:鸿蒙智行是全面的托管模式,除了生产外,其他你都别管,我说了算。而引望一直是一种技术能力赋能模式,把智能化和电机等能力,加在车企主导的车上。 现在开始改变。 3:引望最近一年多引入了大量之前华为中国区消费电子的营销人才,除了提供零部件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外,也帮车企提高营销的能力。 鸿蒙最大优势是能在华为店里卖车,未来引望也有可能建立华为的第二个卖车网络,类似大多数主机厂的A网和B网,引望之境的专用汽车渠道,帮引望的境字辈客户卖车。 宝骏华境——广汽启境——东风x境 这是最近确定的三家,接下来肯定还有,按车型推出顺序排列。 比如华境远不止于一台车,而是一个类似于银河之于吉利,铂智之于广丰的高于系列的准品牌。 4:对于这三个品牌来说,华为引望的团队会在智能化能力,云端软件能力,电机和充电新能源领域,包括营销领域全面赋能车企。 大多数的主机厂的灵魂还是希望在自己手里,造车的布局和车型的决定权希望自己把握,这是华为合作的另外一条路,也会扩展华为更多的利润来源。 明年的新能源市场,又会是另外一个景象。

问界社区 智界R7 宝骏华境S

伟健
2025-11-06

小鹏X9增程版预售价格来了!! 1602Max版:35万起 1602Ultra版:37万起 全系标配图灵芯片,但有两个版本: -Max版,一颗图灵,算力750TOPS -Ultra版,三颗图灵,算力2250TOPS 现在预定享受三个权益: -99元抵扣5000元购车款 -价值8000元的20寸轮毂免费送 -价值12000元的座椅套装免费送 另外,2024款、2025款X9车主享受10000元的置换补贴! 最后在总结下X9增程版的信息点: 小鹏首款增程车型X9增程版,新车CLTC综合续航里程1602km,搭载63.3kWh的5C电池组(磷酸铁锂),纯电续航452km。 全系都是800V高压平台,12分钟能补充70%的电量,最高充电功率也有三百多千瓦。 动力方面,新车采用全球首创的800V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比普通的电机的碳化硅用料更少,体积更小!后续还会沿用到改款的纯电车型上。 简单来说这套电驱的效率更高,电耗更低,CLTC效率93.5%。并且在低电量状态下,动力也不怎么衰减。

小鹏社区

新渠道_李霸天
2025-11-06

“华小理”智驾技术路线有何异同? 最近对VLA和世界模型的讨论,厂家也是直接下场了: 前天(11/4)晚点发布了对理想郎咸朋(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的采访内容,郎博在采访中表达了对VLA和世界模型的看法; 而小鹏昨天(11/5)官宣了“第二代VLA”,智驾三强的技术路线的发展又有新的变化 —— 小鹏新VLA的路线感觉上是更接近华为的WEWA路线了,两家都更强调: - 云端corner case的强化学习 - VA(Visual-Action为核心),而不是VL的基座模型 - 车端无需语言转译,直接映射action 我根据公开的访谈和发布会资料,整理了一下三家智驾路线的对比分析,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叠甲:本人非专业人士,如果理解上有偏差,欢迎大佬指正。

小鹏社区 问界M9 EV 理想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