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磊
2小时前

《贺磊深度体验小米SU7的感受 4》
第四集 小米造车的方法论
前面的三集对SU7这台车的产品和驾驶细节,有了很多的阐述,但这台车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小米这个品牌,也是雷军本人造的第一台车,代表了这个品牌的很多思考和想法,为什么第一台车是这样一个样子,今天想在新出行小米社区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 第一台车的风格取向

1: 大家都会说这台车抄袭保时捷,难道设计师和雷军不知道吗?
有一个朋友曾经当面问过雷军,李田原(小米首设)在做这台车的设计的时候,你会有一些干预或者判定吗?雷军的回答是:当然。
我们大家都参加过高考或者中考,大考中有一门语文,最后一个大题是作文,分数一般都有30-40分,很重要,在复习的时候,老师总会给我们一些范文,甚至猜题,我当年的高三语文老师同时也是阅卷老师,还告诉我们,老师是如何给一个作文打分的。那时候,我是一个很爱写作的少年,但高考压顶,我还是会按下心扉不表,把一篇阅卷人最喜欢看到的文章呈现在他们面前。

我不知道雷军在思考第一台车的造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武大前的考试,但他一定想到,这是一场不容有失,只能成功的第一台车。所以当他看到李田原第一版方案的时候,最终还是推翻重来了,一台车评人都看着不错的车其实也不难,难的是千千万万走进小米之家的人看着好看并愿意为之掏钱买单。

新出行做了好几次真实车主调研,买这台车最大的理由:排名第一的就是小米和雷军,第二的是这台车的设计好看。这就是真实用户的选择,这就是小米第一台车的选择,这就是一台一定要卖好的车的选择,这也是雷军的选择。

2:为什么要做一台驾驶者之车?
做一台舒适型的车还是一台驾驶者之车,这个选择我估计抉择比第一点更为痛苦。当下,家庭、舒适、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类词语异常流行,似乎一台车不具备这些就没法卖好,但有很多做了这些的也没卖好。

小米的第一台车勇敢的选择了驾驶,我觉得有对标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性能和数据是数码手机行业人最擅长的,对标苹果造手机,每一个点都比苹果强,这是手机发布会的常态。性能对于车来说,也更合适对标,舒适性有时候不太好对标,更别说豪华氛围了。从电机到压铸,到电池,到加速成绩,到纽北的圈速,每一个点,都是可以对标并超过的点,而每一个点又是可以传播,让用户强烈感知的点。

而小米造车的团队,老板雷军,一个早早财务自由的人,一辈子都在开豪车,也只买豪车的人,研发总负责人胡峥楠,一个对驾驶有执念的人,对造车的性能和指标甚至都有点固执的人,吉利的很多车当年也是这种风格,哪怕是浩瀚这种纯电平台,都是把驾控性能放在最重要位置,团队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想可以,你要造得出来才行,有这群人才行,造一个舒适的车和造一个驾驶的车,谁门槛更高?

未来小米的车,肯定会有舒适取向的车,增程不是据说也在研发了吗?(官方未证实),那6座大SUV还会远吗?有了第一台车的基底在,后面的车在好开的基础上叠加舒适,还会远吗?

二:小米造车的务实和接地气

1:产品上的接地气。
中国汽车人永远是一群最骄傲的行业人,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当年有较高的收入,也在当地最好的企业,他们永远不喜欢做一些跟随的事情,似乎只有第一才是他们本应该做的。但雷军不这么看,用户的需求才是他唯一关心的点:

按说小米手机的用户已经够多了吧,小米第一台车就还要考虑其他安卓手机,甚至苹果都给你兼容了,一台2024的智能电动车兼容Carplay??!!这个动议在其他车企被提出的当天,这个提建议的人应该已经可以走人了。后排屏可以扩展,小米的可以,苹果Ipad也可以。

当年,我第一次确认小米SU7上还有一个启动按钮的时候,我就知道,能做出这个决策的人,只能是雷军自己。因为很多保守的燃油车用户,确实更习惯上车有一个仪式感的启动,但它又可以兼容那群习惯踩刹车走人的新人类,这个按钮你可以完全忽略。这台车上,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但真的要做到这样的接地气,其实还挺难,因为很多事情你都在和这个时代,这个行业,甚至大多数KOL媒体在对抗,做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其实有一些“沉默的大多数”用户喜欢。

团结尽可能多的人,不仅是毛主席的策略,感觉也是雷军卖车的策略。

2:传播上的务实和接地气。
其实华为和小米在传播上都有点类似,就是老板都不想拉独立的团队,都想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的团队和打法,尽可能的有一个大中台。

大家发现没有:小米汽车其实没有一个独立的汽车公司概念,也没有一个独立的总经理之类的,只是一个事业部,它的品牌现在是小米集团大中华区的cici负责,它的座舱软件团队,AI团队,甚至包括智驾的领头人,包括很多人都尽可能用之前小米手机,小米生态链的打法和方法论,甚至包括PPT的做法,发布会的做法,都用的是验证过有效可行的手机打法。

3:传播上的另一个接地气就是快节奏。
手机行业当年就是这样,你不快,你就被对手碾压按死了,所以小米华为的人都有这个特性,快改款,快上市,快交付,快辟谣,快视频,快直播,只不过小米在汽车上做的远好于华为。

所以关于小米SU7的谣言,存活时间都不到12个小时,小米官方必然有正式的回应,小到小米汽车官方号回应,大到雷军自己拍视频回应,一定让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后面,任何小米的谣言,大家都不怎么信了,因为官方肯定会回复,大家有这个信心。

4:快响应也是小米的一个特点。
无论是媒体还是车主,还是用户,任何的声音,他们都有渠道了解,并解决。
小米汽车328后,大家的热情很高,但你锁单的时候,它APP显示的仅仅是这个版本的整体交付开启时间,“MAX版本将于4月交付”,这并不是你自己的车的时间,我发现后告诉高层,一天之内,这个点就修复了,显示的就是你自己车的大致周数。

除了媒体用自己的车测试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其他的版本去测试,需求提交给小米官方,很快就有解决方案,而且智驾的测试还有官方智驾工程师的支持,对很多产品研发细节会告知。

最近最恐怖的就是给大家一个改配置的机会,这个在其他车企估计都很难,这背后是供应链的自信和推动力,同行们都知道这个决策的做出需要背后多少工作。大家都看过每天晚上的小米SU7答网友问,之前我以为是一个官方的作秀,没想到是一个连续剧,现在我觉得已经是一个长期的沟通渠道了,到昨晚为止,18集了,虽然我不知道会到多少集,但感觉,任何东西都会被正面回应,哪怕很多人怼的刹车片问题,第一天的回复有媒体人说有点偷换概念,第二天再回复一次,会上套件,大家才真的发现他们是在真的直面短板。

对的,真诚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

最后:
车到现在已经交了这么久了,很多人期盼的出现大问题大槽点,好像也没有太出现,因为大老板自己亲自每天在跟进,每天在调动资源解决任何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其实很多问题一有苗头,就会被非常强力的解决,而不是让他潜滋暗长。

肖爽的微博上次也说了,年前,雷军找了近20个媒体人 1V1,我也是其中一个,但我没想到会聊那么久那么细。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多车企朋友都会在爆品发布会交付后,和我长聊一下,复盘一下这个竞品的方法策略。

但小米SU7后,不多,因为这个对手要跟,好像太难了,绝大多数的点,似乎都无从下手跟。而至于雷军这个人,似乎除了流量外,也鲜有业内的黑料或者是被人怼的地方,很多小米出来的朋友会说小米的不好,但很少提到雷军的不好,一个能力足够强的财务自由人还能如此勤奋,你又还能要求人家什么呢。
年龄到了一个阶段后,受尊重远比受欢迎来得重要。

莫言说过: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与自己灵魂相近的人,卖车其实也是如此。

雷军只是选择了一个他认为的最大的群体罢了,也许这才是他在那么多本书里没说的方法论吧......

小米SU7

小白同学
2小时前

这段时间和@飞机先生 在整小米 SU7 高速 NOA 横评时,把小米 SU7 Max 在几个不同的充电桩上进行了充电测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米 SU7 Max 的充电测试数据。

1、首先是在开迈斯 180kW 的充电桩上进行测试,测试时 SOC 在 29% 左右,数据就从 30% 开始统计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从 30% 到 80%,小米 SU7 Max 的充电功率一直维持在 120kW。最终从 30%-80% 用时 26 分钟。

2、其次是小鹏 S4 超充桩,测试时 SOC 低于 20%,数据就从 20% 开始统计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 S4 上,小米 SU7 Max 的峰值功率跑到了 305kW,到 80% 的时候还有 123kW。最终从 30%-80% 用时 16 分钟。

3、最后就是华为 600kW 的超充桩,测试时电量低于 10%,数据统计从 6% 开始。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小米 SU7 Max 在华为桩上峰值功率跑到了 301kW,和 S4 的差不多,到 80% 的时候还有 120kW,最终从 30%-80% 用时 17 分钟。

按照 100kWh 电池组来算,小米 SU7 Max 在小鹏 S4 超充以及华为 600kW 的超充桩峰值充电功率基本在 3C 左右,这个数据应该不是 SU7 Max 的最大值。

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充电桩匹配协议问题,所以充电电流无法拉到最大,但充电电压基本都在 750V-840V 左右,期待下次有机会能在小米自建超充桩去跑一次,看看 SU7 Max 最大能到多少。

小米SU7

痛快舒畅
6小时前

今天来看看2月不同省份的新能源销量:

从这张图可以明显看出,在胡焕庸线以北新能源的销量和渗透率都是比较低的,但是到了呼唤雍县以南新能源的渗透率就明显更高。

目前来看,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5个省市是

海南:58%;

浙江:51%;

广东:50%;

上海:48%;

天津:44%。

从绝对销量的颜色来看,广东省、北京、华东区域以及四川区域是销量最好的。

其中,成都已经取代上海成为新能源销量最好的城市。

未来渗透率的绝对的增量将在呼唤中线以北,这部分的市场纯电很难渗透,插混才是主流。

相反对于现在目前渗透率在50%以上的省和市新能源的需求开始进入新的阶段——高端改善成为这些区域新能源消费的潮流(这也是为什么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比亚迪的中高端纯电销量表现一般的原因,比亚迪现在的纯电缺乏高端改善类产品)。

今天晚上方程豹的发布会,其实就是针对这些市场的产品。

@整车异响咣当咣当

#汽场全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大牛说#

孙少军
6小时前

整个上半个月基本延续了3月的市场反馈,观望和,上险量各家都跌了,而门店进店的话观望情绪也挺厉害。关注我的从业者居多,对不对找自己合作的第三方确认就可以了。

从市场来看:

1,观望情绪继续,第二周20万以下燃油车出现下滑,新能源进店下滑订单持平。

2,国家和地方补贴消息增多,车企都在准备配套政策。

从品牌来看,截止4月15号:

1,特斯拉累积新增订单25K左右,8~15号新增12~13K,厂家放开贷款优惠政策后,上半个月订单持续稳态。

2,理想累积新增订单12K,8~15号新增4.2~4.5K,展车政策清库基本完成,仅剩L7air部分现车。新款追加5K置换补贴,效果一般,客户观望理想L6。

3,鸿蒙智行累积新增订单12K,8~15号新增7~7.5K,理想展车政策继续明显影响,M9产能继续提升,智界S7加速转化之前高意向客户。

4,比亚迪新增订单120~130K,8~15号新增 60~65K,王朝网整体销量迎来微涨,海洋网海豚海鸥受到79800巨大冲击,后者依然占订单40~50%。

飞机先生
昨天10:20

这应该是第一个小米 SU7 的高速 NOA 横评。

选对标车型的时候,我们就没考虑“垫底”的情况,比如目前国内的特斯拉版本。所以只选了小鹏和华为两个代表性的产品。
其次是这是小米第一个版本,我们也会和接下来的版本看看会有哪些优化。目前小米城区状态也非常拼,已经在后期状态,下个月也马上要开启公测。

1|高速领航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用用户体验来衡量的产品,城区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如何理解呢?

实际上高速现在的所有体验差异化都在收敛。比如高速上的可用率,比如变道体验,还有比如上下匝道、进出隧道的体验,还有比如施工等。

当然还有在这基础上我们还看到更好的细节优化,比如小鹏的疲劳监测,比如华为根据车流做限速调整,让限速不死板。还有比如华为、蔚来、理想等用无图化的思路下放到高速NOA,通过车端能力来提高地图原先的断点降级。还有比如避障、绕障能力。

长里程的可用率、变道舒适安心度以及有稳定的特殊场景通过率,产品有了很好的定义,同时高速 NOA 相比城区成本下探空间更大,20 万级基本都标配,今年 20 万级以下也有望标配,大疆的高速方案可以做到 8 万级。

2|高速 NOA 核心差异集中在可用率。

在行车上大家的差异性实际不大,现在主要体现在连续性的差异。

高速+高精地图为主还是大部分车企的核心策略,高速的高精地图相比城区稳定,更新频率和时效性都比较低,特别是找高速找“匝道口”、或者变道“准确性”,体验都会更好,大部分车企高速方案还是会依赖高精地图。

但地图存在的断点问题还是会存在,比如这次小米 SU7 我们也看到了因为是老版地图,很明显感受到行车能力进化强,但因为地图问题出现部分降级情况。特别是我们选择的路线是有近 100km 的施工路段。

而这部分小米也会在月底基本可以优化,更新地图版本,并且接下来小米城区方案上线后也会下放到高速。

3|小米行车能力强,特别是高速变道的变道策略。

如何判断一台车的行车能力表现好?我们主要围绕比如识别加塞车辆的时机、识别压线车、识别超宽车还有比如我们特殊的情况施工、障碍车等。

SU7 作为第一个版本并不容易,比如我们遇到侧向高速行驶时突然贴近的社会车辆,一般会偶发一些误减速,小米策略判断没有入侵风险基本是左侧偏移。

还有比如施工,这次小米的施工策略做的非常完善,我们途中遇到很多复杂的施工场景,特别是连续的雪糕筒摆放也基本连续变道绕行,后续视频我们会重点聊聊。

最后是变道体验。我觉得 SU7 的变道体验和蔚来的版本更像,无效变道次数少(准确率高)、变道效率高、变道体感也比较好。基本是这趟行程 SU7 的整体行程是没有无效变道的前提下,实现最快的到达。

基本是把SU7的长短板先和大家分享,视频也尽早上线和大家见面。

小米SU7

贺磊
前天12:00

《贺磊深度体验小米SU7的感受 3》
第三集 后排的问题解析
其实这台车后排因为要满足造型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现在整体做得已经算比较不错了,但媒体不能只说好的,有问题得指出:
1:就是坐垫的角度问题,比较平,不如比亚迪汉角度那么下陷,这样大腿的承托就比较难。导致有一个空三角形。

2:坐垫的长度其实是够的,你看都顶到我小腿肚了,但坐垫过早下滑了,没有支撑到大腿位置。

3:Z向的高度,我176身高,标准测量了,还有2指,这个空间是有点局促的,特别是夏天暴晒的时候,会有压力。膝部空间反而挺好,两拳左右。

4:后面两张图是华为的车和小鹏G6的后排,图7是比亚迪汉。
华为问界M7挺好,轿车里飞凡F7和比亚迪汉就是典范。同时也必须说,在这种轿跑纯电车里,SU7的表现算是不错了,好于保时捷特斯拉小鹏P7,但会弱于极氪001。

小米S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