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社区 / 智驾发烧友社区

智驾发烧友社区

签到出行值增加1 签到日历 更多
  • 最新
  • 精选
  • 发现
话题 #智驾发烧友 全部
置顶 欢迎扫码加入【新出行-智驾发烧友交流群】
置顶 联手建设智慧城市升级项目 亮道智能与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来去无踪 · 小鹏P7

VLA与WA之争在于自动驾驶技术本质的分歧 近期,关于VLA(Vision-Language-Action)与WA(World Action)技术路线的争论很热闹。作为非专业人士也来凑个热闹。 这场争论并非简单的技术优劣之争,而是对自动驾驶本质的深度探讨:机器在驾驶过程中,是否需要模拟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 路线分歧的本质:逻辑推理与行为映射的差异。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曾指出,WA路线"跳过语言中间环节,直接通过感知与行为决策",强调效率;而理想汽车等企业则认为VLA能"理解道路语义、响应复杂指令",注重逻辑推理。这反映了两种技术哲学的碰撞:VLA试图构建类人化的决策逻辑(如"施工区域→行人风险→主动减速"),WA则聚焦于传感器输入与动作输出的直接映射。前者更相信“开车需要思考”,后者认为“开车只需要执行”;前者更强调“模拟人的行为”,后者强调“计算机的世界有它自己的处理方案”。所以,向WA推进的方案,往往需要高性能的激光雷达。 而如果你相信大模型确实出现了智能的“涌现”,那么,VLA确实获得了更强的泛化能力——例如在识别"施工锥桶"与"潮汐车道"时,能关联语义生成更优动作。但这种能力也带来至少当前看来的巨大代价:极高的算力要求和较高的延时。 另外,需说明的是,按我的理解,VLA并非"先输出文字再转为动作",其语言模块仅在内部处理语义(如将"前方施工"转化为结构化指令),动作模块直接接收处理结果;WA的"世界模型"也非物理世界的直接3D模拟,而是行为驱动的决策模型。将二者简单对立,容易混淆技术本质。两者并非水火不容,更多的可能还是你中有我, 但是目前看,VLA的路才刚刚开始,WA也依然存在巨大潜力。 PS. 小鹏的思路和新宙在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理想发布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智驾发烧友

私底下说

下大雨了,我穿得单薄,没带伞,雨水湿透了衣服,冷得我直哆嗦。

双擎会铁皮

首次路遇钛 7,而且还是开着小蓝灯的

方程豹 钛7社区 方程豹 钛7 新能源车街头随手拍

HiEV大蒜粒车研所

从慕尼黑到新大陆:知行科技「智驾」与「机器人」的双行线 | IAA观察

作者 | 本一编辑 | 德新2025年的初秋,巴伐利亚的微风拂过伊萨尔河畔,也吹火了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的热烈气氛。在这场全球汽车行业的盛 查看全文

自动辅助驾驶那些事智能驾驶这件事地平线

智驾许全蛋

ADS4这是要全量推送了嘛?! 据@大包子狸 老师说,体验遥遥领先,到时候看看怎么个事儿 #华为乾崑智驾ads4发布#

宽图

智驾发烧友

私底下说

跑了两次机场,身体疲惫如铅,行李箱的滚轮声像心跳越来越快,时间一场空,心也跟着乱了。

不是郑小康

重读了一下确实理解有误,原博已删除。《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如果是系统触发的变道,不需要驾驶员进行确认。 不过确实是不能连变两条车道。

电车同学

关于脱手脱眼惩罚这块我倒是挺支持的,不仅仅要检测握手,也要检测眼睛。 如果警告超过一定次数,功能禁用 30 分钟。

长图
智驾许全蛋

国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来了!对行业也指明了方向,功能的“天花板”很高,但安全的“地板”更不能低​​。 #技术解读# #功能安全#

长图
私底下说

出差真痛苦,舟车劳顿,忙碌奔波,独处陌生环境,想吃顿好饭或放松都困难,更别提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