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擎会铁皮

双擎会铁皮

认证:新出行团队

简介:双擎会会长铁皮

关注10 粉丝752 获赞9395

  • 最新
  • 动态
  • 文章
  • 视频
  • 点评
  • 闲置
  • 个人信息

问界M9社区

动态前天13:17

广东这边,陆续有 BBA 渠道商投华了 明年 BBA 的缩量情况会是咋样呢?

双擎会铁皮

综合社区

动态2024-11-30

周末连连看 ……

9
双擎会铁皮

小鹏G9社区

动态2024-11-23

再继续前几天过气老话题:关于内容生产者买车(注意我就不使用“自媒体”或者“媒体”这类用词了,因为这个群体里面不仅仅包括这两者,非这两者职业的不少也具有这样的竞争力)。没办法我这种业余脚部博主一般只有周末的时候才相对空闲。 为什么以前“买车然后进行内容生产”这个群体没有冒起?直到智能车大行其道之时才凸显迅猛?以前根本没机会啊,也不被需要啊! 以前的汽车买回来直到卖掉,不管是一年还是十年周期,能讲究的就只有讨论十年后能跟新买进的时候差异有多大,差异越少越牛逼,冠予耐用保值这个皇冠。然后传统厂家的产品六年一换代,能改个白车身都阿弥陀佛了,甚至六年时间仅仅改个中网的产品现在这个年代还都存在,你还指望两年多前落地的 G9 眼前能升级个以端到端为主的系统? 对于以往不管是职业还是业余做这方面内容的人,再怎么抠生活使用细节,给你半年时间都抠得差不多了,根本不需要买车。绝大部分都像我第一篇 https://m.xchuxing.com/ins/795214 里面说的,习惯新车落地评一个所谓“定调”作品,定了调就没事儿了,等三年后中期改款的时候再评评更改的外围配置和外观小改动已经算大项目啰。所以自己拥有这台车和不买车做内容根本形成不了碾压优势,品牌方更不会去培育什么 KOC,压根不需要。 以前买了车的和什么打交道最多?这个我是过来人最清楚,那肯定是汽车后市场啊!当年我们车友从车身镀晶到换音响换车机,换避震加什么底盘加强件,轻者几万重者十几万几十万都有,嘴里“保值”保下来的丁点价格差,远远不够后市场填补的金额巨大。那后市场都是些啥厂商啊?那个就不提了,能培育出强势网络群体的话早就培育了不用等到现在,这几年原厂汽车产品配置一上来之后,特别是无数后市场产品主要依赖的平台是合资车产品,合资车销量下跌,那边就仅剩汽车美容贴膜那些了,其他都鸟兽散 …… 所以用买车作为基础进行内容生产乃至运营,对于以前那个年代混“汽车内容生产”这个角色的,不管是职业类型的例如“自媒体”“媒体”,还是个人爱好者,都是新鲜事物。当他们还觉得新鲜还在找角度批判的时候,其实确实已经处于输在起跑线上了 ……

双擎会铁皮 1

小鹏P7+社区

动态2024-11-23

今天又收到“爱上充电的张哥”的新小视频,张哥大量这种碎片式分享我挺爱看的。对应我上一条动态:https://m.xchuxing.com/ins/795214 说说感受: - 真实吗?真实,都是通勤路上的点滴; - 专业吗?日常每天都用的人起码相比整天研究什么纽北圈速和非铺装路越野的人“专业”一些; - 够全面吗?对于单一个 NGP 来讲涵盖的场景数量非常丰富以及有代表性。当然不覆盖其他品牌产品,需要横向同类信息可以去看其他品牌的同类作者,这样的全面性不敢说 100%,但起码比某些所谓“专业评测”摆一个虚拟场景就评个三六九等更全面; - 观众觉得满足吗?对于喜爱 NGP 的用户这已经属于量大管饱类型,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那么“全面”。况且一旦稍微能拿到点对比资源,这样的用户可能制造更大更真切的对比结果。例如张哥上次拿实际通勤路况对比了华为的例子,网上爆红。张哥也有令更多人满足的能力,有条件的时候也能扩展; - 实现成本高吗?就是日常通勤的点滴记录,对于车主就是买个小相机甚至是手机兼顾,常开机就行。作为一种兴趣没固定更新周期的强制要求,没有太多额外时间成本; - 品牌方喜欢吗?应该很喜欢,甚至是多多益善。真实用户的分享何其珍贵,花再多的钱给媒体搞合作都很难获得的成果; - 品牌方觉得足够吗?一个张哥肯定不够,但如果能拥有很多个张哥那确实无需投给很多单纯靠 B 端搞关系的所谓媒体(注意:是说单纯靠); - 张哥的粉丝量和流量足够吗?这恰恰就是优势了,我相信有更多粉丝更多流量会对张哥更有激励,更有满足感。但更为优势的是这个并非张哥必须的,有就更好没有也不影响继续分享兴趣,毕竟出发点不是为了拿到什么商业合作,哪怕以后有,也是顺便 ……

4
双擎会铁皮 2

综合社区

动态2024-11-23

关于“媒体买车”,很同意图中老霍-鑫能源的观点,特别是截图的这一段,也想补充几句。其实不仅仅是 OTA 迭代的问题,本身以前依赖一两次试驾给一台车“定调”这种内容做法早就失去竞争力,无数体验都是需要长期使用的人从生活细节中发掘和跟踪,从多个纬度进行评价,特别是现在 OTA 更新更放大了这种必要性。 所以在内容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来讲,有车的对比没车的就形成不对称竞争。针对一个产品的事件发起和跟进及结果,整个链条都是有车的人才能步步为先。而不是听了风吹草动屁颠屁颠去找媒介借车,排个队领回来“测”两天,结果后续这个事件延展多久都无法预知就又得还回去给下一个媒体。毕竟能获得一台车使用一年的媒体少之又少,特别是热门车型。 当然,综合类媒体不可能每个产品都跟得那么细,因为它的定位和目标是要面对多个品牌无数种产品。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很难用“买车”来维持这样的生产内容条件。 只不过这几年最明显变化就是这种以“综合”为目标的媒体实质性竞争力确实在下降。以这种方向运作的媒体运营成本很高,但针对每个品牌产品做的内容深度都远远不够,因为实在没办法跟专注某品牌的内容生产者竞争。换个角度说,很多品牌特别是热门品牌都已经拥有一批专注自身品牌的内容生产者,已经不是非常需要“综合”媒体的常规输出,只不过碍于圈子维系,以前一些固定投放还在以敷衍的形式在继续。 而且更关键的是不单纯因为自己没车的问题,而是确实买车代表了一定程度上对这个产品的喜爱(不是指所有人)。给一个自己喜爱的东西做内容和仅仅为了工作迫不得已去伺候的东西做内容,产出的结果差异是很大的。 这也造成经常可以听见这样的声音:我发现很多媒体老师还不如我们车友专业。 所以这也涉及内容生产者的定位问题。 以上讲述的对象不包括某些确实我也非常不认同的所谓媒体,就是那种纯靠买车作为 B 端合作筹码,买回来也根本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出,很短时间内就立刻卖出,那种确实还不如去找媒介借车就算了。

双擎会铁皮

X 智能社区

动态2024-11-18

今天小鹏 P7+ 第一个车位到车位体验版内容解密,因为工作原因视频我还没来得及弄出来,具体内容先写一段文字跟大家分享一下。 前两天已经写过一篇简单介绍了感受:https://m.xchuxing.com/ins/789645 今天在这个基础上更详细聊其中一些技术细节。首先是几个区域的衔接,虽说是无感但也是有衔接的,因为区域是物理存在的。 第一个衔接点是车位到停车场通道,也就是车位泊出,这个的衔接做到无感是必须的,从屏幕 SR 上看到泊出过程是一个泊车界面(图一),到了停车场通道后则变成是行车界面; 而接下来在停车场通道内行驶(图二),从负二开到负一再到地面上内部道路,跨越三层,再到通过闸机口到公开道路上,行车界面上都没有变化,完全就是同一个 SR 界面。这个期间跨越后续两个衔接点。 第二个衔接点:从地库负一层开到地面内部道路(图三),负一层属于没有导航信息的区域,而地面上则是有蓝色导航路径的内部道路,这两者的衔接是无缝的; 第三个衔接点:通过园区的闸机,开到外面公开道路上(图四),也是无缝衔接。 而到了目的地,则反向通过上述三个衔接点,回到车位上。 这个过程可描述的事件并不多,“无感”应该是最好的褒奖。值得提一下的是目前这个体验版还是显示 AI 代驾的字样。这个在 workshop 上婷婷总也介绍过现阶段界面上还会显示着 AI 代驾,但后续就不再是 AI 代驾了。 而界面提示是小事情,关键是实质功能跟之前 AI 代驾有什么不同?所以力耘博士在技术层面进行了一些介绍。其实显浅地看,之前的 AI 代驾是一个记忆领航功能,记录了一个行驶轨迹,这个轨迹甚至还包括具体车道信息,覆盖外面的公开道路。而后续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就是叫“NGP”,而不是 AI 代驾,这个 NGP 跟以往 NGP 也不一样。它进入类似地下停车场这种连导航地图都不能提供方向指引的区域,是会记忆行车的方向信息,力耘博士提到的是“记一些方向性的趋势”,至少得大概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也就是说,具体轨迹不进行学习,但到了什么地方该往哪个方向转,这是得记忆的。而在停车场内的通行能力,则是依赖本身 NGP 的大模型泛化能力,而不是通过记忆车道轨迹。所以对于“学习”的门槛降得比较低,用户无感地行走过一次,就默默被记录下来。也不会出现进来的时候走的车道被硬性记忆轨道,出去的时候强行也走同样的车道,但其实变成逆行和所有对头车碰面的情况。 我个人对如何实际完成这个记忆过程是最看重的(图七),之前写的一篇文字也提到这一点,我认为这决定了车位到车位功能是否好用,是否能让更多人可以更高频去实际应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后续几家竞品最后比拼的关键。

9
双擎会铁皮 19

X 智能社区

动态2024-11-17

两位大 V 提及的这种用语是最合适也是最正确的。我记得在 workshop 上听到某车企智驾老总去到友商门店里面,问及销售什么是“端到端”,销售介绍说:端到端就是从 A 端到 B 端,我们的产品就是应用端到端这个技术的 …. 。这个很真实很淳朴,也代表无数路人的惯性理解,完全改变不了,绝大部分消费者也不会整天看什么微博,什么垂直网站垂直板块,也没能力过滤筛选抖音小红书的内容。 从面向消费者的角度,“讲人话”是最重要的,不能还很习惯停留在当年“我跑过赛道我去过越野,所以我高高在上教育你该如何选择一台接送小孩的保姆车”那种状态,整天去针对行业圈子聊什么战略甚至地缘。这些东西是直接会交到刚刚领驾照的无数消费者手中使用的,他们是用户,他们的心智是需要通过“讲人话”占领的,一旦被别人占领了要逆转的成本巨大。 另外,用户也是有记忆的。如今你突然因为装上某供应商的产品又大吹特吹说我也有最新电动车我也有“端到端”?但某些品牌别忘记了才刚刚车展前不久都还铺天盖地通过各种短视频营销号发无数诋毁电动车诋毁智能化的小视频,说什么小电池才效率最佳云云,还有某些品牌的 KOC 因为本身之前智能化落后,一天到晚不断讲智驾无用论,强势占领了另外一方面的“心智”,现在也才刚刚装上供应商的产品就又想鱼与熊掌兼得?这种的结果以前就有过样板,后续咋样我们也慢慢搬凳子看热闹吧。

双擎会铁皮 5

X 智能社区

动态2024-11-16

昨天试驾了小鹏车位到车位的第一个版本的“部分”体验。为什么称之为“部分”?确实因为还没能完整去体验整个使用流程,这个需要展开来详细聊聊,也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昨天使用的感受。 车位到车位这个功能真正使用起来有两个体验需要考察: - 第一个是之前大家见过类似的,就是已经把使用条件准备好了然后体验成果,都可以实现从这边停车场车位开到目的地的停车场车位; - 第二个则是目前阶段相对被忽略的,或者说缺失的,就是构建这个使用条件的代价都没有具体描述; 而以后车位到车位功能是否好用,是否能让更多人可以更高频去实际应用,其实第二个体验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例如,是否需要自己开车给自家停车场扫图?甚至是需要申请开通自己经常使用的停车场?更为简单的也得需要像之前记忆泊车(或叫代客泊车)功能那样,进入停车场根据提示指引而学习一次路线。 昨天 @XP-Candice婷婷 婷婷总也都发微博介绍了,计划在 5.5.0 全量推送的车位到车位,是要用一套智驾软件实现车位到车位,意味着不会再是通过类似 AVP 衔接 NOA 再衔接 AVP 的方式。而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是 @XP-李力耘 力耘总给大家介绍的,这已经不再是 AI 代驾了,但当然也和目前的 NGP 有所不同。这个说法很关键,也令大家充满了遐想和期待。在整个车位到车位通勤过程中都是一个状态,以后这个状态就叫“NGP”,跟在公开道路上使用的 NGP 没有区别。而且更关键的是,也不需要刻意去进行一个学习记忆的动作。我也很好奇最终能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让我们体验到如此无缝的感觉呢? 说回昨天使用的感受,最值得注意的感受不仅仅是出入园区的无缝衔接(因为很多园区其实是有导航指引信息的),而闸机口识别也是理所当然,这两项不属于新鲜的环节。而能体现这类系统衔接能力就是从园区内部路进入地下车库,从一个有导航方向指引的地方进入没有导航指引,需要跟“学习信息”进行融合的区域,也做到了无缝,而且都是和外面公开道路相同的一个软件状态下贯通的。 对于本文开始时候提到的第一个体验来讲,昨天试驾已经圆满达到预期,但第二个体验目前还有很多“谜底”需要后续通过公测版本和全量推送逐步揭开,对此确实也是充满期待。毕竟车位到车位是智驾体验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双擎会铁皮 13

综合社区

动态2024-11-15

日产的展台还是挺好看的!@小马

4
双擎会铁皮 5

小鹏P7+社区

动态2024-11-15

@阿平同学 @肉肉爸比 平总和肉董提车啦!平总的小米 SU7 散伙饭之后新宠登场,就是这台限量版,老板亲自交车。

6
双擎会铁皮 3

小鹏P7+社区

动态2024-11-15

P7+ 的两个点: 1、喜欢自驾游的很多没有选择超长续航版,长续航版都已经够了; 2、因为智驾而选择购车比例很大; (某些品牌比例不大,那是某些品牌的问题。那些对这方面需求不大的人,希望以后也都去选那些品牌就行了,几乎等于那些品牌也投入很大到这方面研发的结果打水漂)

双擎会铁皮 5

小鹏P7+社区

动态2024-11-07

全场都是靓女才吸引很多人拍,只有一个男模吸引这么多人围着拍。原来是因为他是今晚要锁单的鹏友 @阿平同学

9
双擎会铁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