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即将发布车型
- 在售/即将发布
-
2022款 570 Plus电池容量 78.2kWh 纯电续航里程 570km 综合输出功率 230kW
30.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570 Pro电池容量 78.2kWh 纯电续航里程 570km 综合输出功率 230kW
32.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570 Max电池容量 78.2kWh 纯电续航里程 570km 综合输出功率 230kW
34.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702 Pro电池容量 98kWh 纯电续航里程 702km 综合输出功率 230kW
34.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702 Max电池容量 98kWh 纯电续航里程 702km 综合输出功率 230kW
36.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650 Pro 性能版电池容量 98kWh 纯电续航里程 650km 综合输出功率 405kW
39.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650 Max 性能版电池容量 98kWh 纯电续航里程 650km 综合输出功率 405kW
41.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650 上市纪念版电池容量 98kWh 纯电续航里程 650km 综合输出功率 405kW
46.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车友点评
社区动态
-
《有梦就不休不止——新出行五年的回忆》 (今天和@欣风 聊起创业故事,回忆起两年多前写过这篇,转社区,让一些新同学可以更了解新出行的过往) 2021年的最后一天,走进办公室未久,外面此起彼伏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永灿,又断了!”永灿是我们兄弟公司的一个网络负责人,是的,是兄弟公司,因为我们还养不起一个独立的网管。 说来也是一个段子,一个外面看上去还挺像模像样的互联网媒体,经常在自己办公的局域网上搞不好。但类似的事情其实一直伴随着这六年来的新出行一路走来,摄影器材丢失、办公场地不够、证书的申请、财务的报送、甚至椅子的不够、没地方吃饭、公司电表的跳闸,回头看,很狗血但又鲜活的存在,往事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历历在目起来...... 一 五年前刚成立 所有的故事源于2016年4月8日深夜的一次咖啡馆聊天,我甚至忘记了这个其实应该记住的店名,最后的合影我看是晚上11点半,说实话能遇到一个开到这么晚的咖啡馆,在广州并不容易。我和@尾巴大叔 基本上确定好,准备做这样一个新能源媒体的项目,只是需要回家再和LP商量一下,到家后5分钟后,我给他回了一条微信:没问题,干吧。 我5月北京车展的时候,和业内的三个老友也聊了聊这个项目,其中一个很巧就是后来蔚来的用户发展副总裁IZZY,当时他还是雷克萨斯的副总经理,当年的大家虽然有着许多的困惑和不理解,但对我的行动还是支持的,人,需要变化。 车展过后,我带着@吴颖 第一次来到蛇口的公司前址,正式来到深圳,开始了新出行的工作。当时我们一共6个人,3个编辑:@吴颖 @新出行CC @乌冬 ,还有一个运营同事大雄,一个商务同事二梦,还有一个设计同事lucy。这就是新出行的全部,当年一个技术也养不起,找其他公司代开发。 尽管拮据成这样,但新出行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我们2016年8月1日上线的时候,就是一个APP,PC,WAP,微博,微信五端齐全的垂直媒体,我们从萌芽开始,就向往星辰大海,目标是做最好的新能源车媒体平台。从来没有想过做一个公众号、自媒体,也从来不会把公众号或者第三方平台作为我们的主战场。 二 中间的鏖战 虽然网站APP都上线了,但真心都是空架子一个,要内容没内容,要互动没互动。新出行从一开始,就把内容的互动条数摆在网站的大首页,这对很多新生网站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带过170人内容团队的我来说,又何尝不知这压力山大。 当年很多外界的声音甚至我们自己的同事都说,你们应该把评论数这些隐藏一下,别家丑外扬,至少做一点嘛,很多小网站甚至大媒体都这么做呀,搞一个几千点击都颜面上好看呀。但我们一直还是坚持住了,我们当年都有过类似的YZ,重新出发,真的就不想再背负了。中间有时候,我们的大文章都0评论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同事忍不住去评论几句,让数字总算有了1或者是2。 当年的新出行刚出来,也没人知晓,甚至厂商的试驾活动都会忽视你。很奇怪的事情,新出行参加的第一场活动,是一个燃油车的活动,我的老友鹏程邀请了我们去参加一个大众蔚领的内部研讨,而现在的他,也是小鹏汽车的品牌副总裁了。 三 转机开始出现 其实我们的同事一直都非常努力,3个编辑撑起了一个大网站的运作,1个设计又做产品经理又作平面设计又做UI设计,我们运营和商务的同事也是尽可能的让活动能保持频率。转机出现在一个我们之前比较忽视的社交媒体:微博。 当年的微博汽车类的,几乎全部是燃油车时代的大V,他们的粉丝量都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我们几个人之前都没运营过微博,自己的号都是死号。但冲出去总比守在家里要好,我们开始固定发一些微博了,一开始也都是0评论0转发,但我们一直在坚持。 随时我们爆料和内容的增多,@硬哥 和@春卷 等很多好朋友,都开始帮我们转发一些,带来了第一波初步的网友粉丝,我们的新能源车微博大V的矩阵一步步也就凸显出来了,不是我们当时做的有多好,是市场上真的没其他的了。但当年特斯拉、比亚迪等很多用户已经开始有了这方面的细分需求。 随着微博的分发,渐渐大家开始熟悉新出行的内容,特别是新出行的设计美感,评测深度,大家和业内都开始有了口碑和人设。而这个时候,也是中国新造车势力开始孕育的时期,我们有机会很早参与了小鹏、蔚来、理想、威马等很多品牌的早期造车过程,因为那个时刻,大媒体也不怎么重视他们,觉得是草台班子,那些大媒体也有很多BBA大众日产通用福特等需要去服务。 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出现在2018年底2019年初的冬季测试,我们当年联合汽车之家做的,效果爆炸,当时想着应该傍一个大款,节约一点经费。因为当时汽车之家的朋友李佳是前同事,陈庚还是我当年从福建一个大学里QQ视频面试招聘过来的前同事。后来这个测试的结果在微博上被李想、YYP、陈震等几乎业内所有的大V转了,吸引到了很多基础的粉丝,很多人认识我们,都是从那时候开始。 四 窗户纸似乎开始有捅破的迹象 其实一个新能源垂直媒体的爆发,背后一定是这个行业的爆发,如果这个行业衰落低迷,新能源车销量始终起不来,那依附生存的所有产业链的人,都不会好过。 我们在2019年开始规划新出行社区这个产品,在2020年,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来打磨,开放这个产品(不是产品多复杂,就是因为技术人员少),上线的时间一推再推。到了2021年的5月,产品终于有了一个上线公测的机会。 说来也巧,中国新能源车的销量,也差不多就是这个同一时间节点开始爆发式的增长的。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第一的新能源车社区,在这里没有燃油车迷的鄙视,没有一味的旅游美食类车主风花雪月,只有产品的深度讨论,只有用户车主的真实体验,只有网友的真实互动。 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flag:以后发布的爆款新能源车,新出行社区都应该是他们在国内最好的产品讨论社区。后面的结果还算尽如人意,今年下半年的几个爆款车型,如极氪001,零跑C11,蔚来ET5,小鹏P5等,在新出行社区,都有不错的热度,很多还是当之无愧的国内最火聚集地。 五 未来会如何? 当年在大公司里,最痛苦的时间就是每年12月,那一个月基本都做不了正事儿,都在搞年度规划PPT,一轮一轮的过,最终死出来后,就放在电脑的一个文件夹里,全年没看过一次。 新出行从成立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做过这种形式主义的汇报、总结、规划会,但我们的同事都是业内最拼的一群人,每次发布会拍车最早到最晚走的一群人,每次深夜还在社区秒回用户的一群人,每次活动都尽可能让用户满意而归的一群人。 来年,新出行会在一些全新的领域开始探索,产品和技术的同事都在努力了,估计明年上半年大家会看到全新产品的上线。 欲望太多,有时候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把一件正确但难的事情做好,有时候其实就足够了,细分的力量很强大。 我不敢说每一个,但新出行的大多数人确实是有梦在追。消耗自己,苦痛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有梦想有爱好,为之努力,达到自己所想的成就感,做业内真正的最好,而不是做无谓的死撑。 很多人喜欢说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但我觉得,只有努力坚持,100%拼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去说这句。 至于结局, 是谁也看不见的明天. 时间总跑在你我的前面, 机会和贵人总来去无踪,。 在这短长不一的生命里, 陪伴你我的, 不只是时间和岁月, 还有五年前咖啡馆里那颗出发的心......
-
《为啥我坚持当下买小鹏一定要选MAX》 昨天,小鹏G6社区里@立鸟 同学和我友好的探讨了关于G6传播要点的问题,我回家也思考了一下,我依然坚持G6的传播核心应该是智能和整车800V,而不应该是赛道,特别是智能驾驶,选小鹏尽量选MAX,说说我的理由: 1:时代变了,竞品也变了。 前几年,G3i,P7那个阶段,其实可选的靠谱的纯电动车并不多,特别是智能化做得比较好的,且坚持OTA的15-25万价位车几乎没有,很多人买低配的小鹏也可以享受智能座舱,享受OTA带来的新功能,同时很多人喜欢P7外形,对自动驾驶并不在意,这个正常也非常能理解。 2:竞品多了。 现在同价位竞品很多,大家都开始重视纯电动车这个价位了,比亚迪深蓝零跑哪吒甚至参加大众ID.别克都有20多万,性价比很高的纯电动车。 3:行业智能座舱的水平在提高。 相对自动辅助驾驶,车机的智能化容易一点,我去看深蓝03的车机,也还挺好用,比亚迪接下来要发布的全新Dilink也还可以,零跑也在不停的OTA,很多之前因为车机差距大而不得不选小鹏的人,有了更多差距不太大的选择。 如果你不选MAX,仅仅因为车机外观内饰配置选pro的小鹏,是不是外面有很多更好的选择了? 4:自动辅助驾驶开始成熟,可用率高了。 之前的自动辅助驾驶是高速玩物,一年用不了太多次,现在进城区了,今年年底,小鹏MAX上的通勤模式推送后,估计可以解决很多人上下班的疲劳问题(当然不是一蹴而就),而且新宙也说了,这次的高速NGP也是历史上唯一内部90分的产品,在城区代码的加持下。 最后: 之前,你买pro那些版本,因为你喜欢小鹏的其他方面,而那些方面没有其他车可以满足,情有可原。 而现在,2023年下半年了,行业巨变,深蓝S7的外观设计,零跑的性价比,哪吒接下来的车,别克E5 E4的巨低价格,银河比亚迪哈弗的互卷,甚至理想的L6,都有了。 小鹏MAX的优势是他最值得爱的地方,而且这种优势持续的时间还会很长,无论这个品牌之前多少次伤害你,但新宙团队带领的自动辅助驾驶永远不会让你失望,这就是买小鹏最大的意义。 如果它依然不是你的菜,我建议你看看其他品牌,因为你迟早也会被吸引过去。 每个时代属于不同的人,关键还是认清自己,找到同类。
闲置商品
精选内容
-
自动驾驶技术前瞻二:基于激光雷达的通勤模式 和 纯视觉的记忆行车 有什么异同?
陪伴成长 点赞 8 评论 7
-
偶尔惊艳的城市NGP片段(前方施工快速绕行)
ebaibai 点赞 4 评论 4
-
高速NGP1.0,到底何去何从?小鹏 赶快决策吧!
陪伴成长 点赞 9 评论 95
-
小鹏Xmart OS4.3又有又进化了!羡慕两字写到手麻!
Vincent_Y 点赞 10 评论 10
-
鹏派探索者-探索有温度的车主文化
数据里奥斯 点赞 17 评论 9
-
G6该死的XNGP把我带坑里了~
Rich叮 点赞 17 评论 6
-
你够6么?—小鹏G6用户画像研究
大包子狸 点赞 34 评论 56
-
被文章作者采访后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柠檬乌龙茶 点赞 25 评论 18
-
建议小鹏在后续OTA中把车辆盲区检测作为启动前的标准程序
文崢 点赞 11 评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