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米 SU7 高速 NOA 遇到的事故,围绕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和大家讨论: ★激光雷达有真实作用吗? 对于很多障碍物的识别,夜间激光雷达的处理优势肯定占优。 这次发生的是没有激光雷达的版本,视觉感知压力肯定是巨大的。 特别是高速上这种超远距离、夜间、速度还比较快的前提,事故发生时还不是静止障碍车,而是一堆复杂的障碍物目标,目标体积可能还比较小,且复杂,对于摄像头识别有很大压力。 ★除了摄像头,车身毫米波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 毫米波本身识别静止障碍物也有缺陷。 除了摄像头,另一个传感器毫米波也没发挥很好的作用。 毫米波本身分辨率不足,对相近的物体没法精准识别区分,也没法识别太远。 其次毫米波雷达本身缺乏高度信息,也就是分不清障碍物是广告牌还是真实的地面障碍物,所以毫米波有时候会对路面反射回来的静止物体做杂波过滤,过滤一些速度为零的信号,导致毫米波对这种远距离的障碍物,识别效果较差,没有起到实质效果。 ★为什么系统反应较慢,最后才有刹车动作? 智驾的预测计算,也要有距离。 比如大脑要利用 10 帧或者 20 帧的时间来追踪、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但这个累积实际有一个时间差,比如前 10 、20 帧的信息作为参考,但比如前面突然个静止车、或者障碍物速度显示为 0 时,这时候系统计算的平均值可能不一定 0 ,计算有延迟,没法瞬时做出对应的计算,这样控制可能没有合理的时间,也没法有效的刹停。 按照这次信息看,2 秒发生的预警,速度约为 97km/h,那这时候障碍物距离大概为 64 米,也就意味着 2s 前系统已经开始感知到这个障碍物了,但明显没有刹车距离。 ★为什么 AEB 没有触发? 还是目标物的问题,先不说障碍物是否在视觉训练过的数据以内,AEB 的触发本身也会对小型、或者路边的静止物体做过滤,来避免误检的情况。所以路边这种路障很多时候不在 AEB 的启用范畴。 而且 AEB 的触发问题和这次 NOA 遇到的问题类似,本身视觉感知距离不足,加上没有达到 AEB 触发的条件, 2s 的时间没有足够的响应时间。 其次 AEB 的响应和驾驶员接管的逻辑会有冲突,这次人员有接管,AEB 有可能在驾驶员接管后会优先响应驾驶者的操作,可能不会再介入。 ★这次为什么说不仅只是一个障碍物识别? 从这次小米官方透露的信息看,这次识别的不是普通的障碍物避让,是涉及到改道,并且是改道到到逆向车道。 这个识别可能不是简单的避障,或者偏移。而是涉及感知、避让、规划多个链路一起,计算链路更加复杂,完成改道对系统时间的要求要更高。 ★标准版和高阶版除了激光雷达,还有哪些差异? 标准版和高阶版算法的研发,可能有代差。 标准版除了不带激光雷达外,在车企研发上,标准版和高阶版可能会有代差。 标准版一般能力上限只有高速、LCC 等,所以一般车企会切进 Max 版做高阶的研发,一般进入高阶后,就会和标准版架构慢慢形成两套架构,所以标准的算法也和高阶版的算法能力会有不同。 ★ 这次事故为什么小米有详细数据,真实度高吗? 这证明了 EDR 开始起作用。 到底是人驾还是智驾的“错误”,现在有更先进的数据记录系统作为“黑匣子”兜底,这次小米也公布了秒级的关键时间节点,能够更清晰的还原事故过程。 ★我们应该敲响哪些警钟: 1、高速 NOA 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技术方案,这也是我们一直做 NOA 横评的目的。 因为高速 NOA 已经慢慢走进千家万户,更像当时的 LCC 了,逐渐变成标配功能,使用群体更大,但是大家对于智驾使用范围的理解不同,我觉得高速 NOA 的研发更要重视。 2、其次小米这次的 NOA 涉及到借车的问题。 我们知道小米的智驾开启条件已经非常苛刻,比如它的方向盘检测从来没有降低检测频率,而且新手要跑完 1000km 才能开启高阶智驾,但是如果借车,可能这个条件就只跟车不跟人,借给其他驾驶者就没了限制,所以借车人关于智驾的叮嘱,我们也要非常重视。 3、主动安全的开发应该成为重点。 主动安全的开发,其实和智驾没有关系,它是独立成长的路线,这条路和智驾应该并行。大家做好场景化的同时,也呼吁提升主动安全的真实投入。甚至有激光雷达的加入,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4、辅助驾驶决不是自动驾驶。 高速的辅助驾驶很容易给很多用户带来误区,接管小、场景少,会导致过渡信赖。但高速的发生所带来的连锁问题是巨大的。大家莫轻视! 对辅助驾驶不能过渡信赖,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随时接管!多休息!
最后编辑于 · 2025-04-01
  • 全部评论80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借车怎么?借车就该出车祸?NOA开启了,识别不了,刹不住,哪个神人能在一秒内做出反应?你看看那个声明,8分钟前有分神也写进去,分明是想混淆视听。飞机先生,这样真的好吗?

我的意思其实是借车也要告知智驾的谨慎使用,而不是甩锅。我现在给家里人都是,非常谨慎

2025-04-01 回复 举报

回复 飞机先生我看到过一个说法,说是车主和驾驶人是男女朋友关系,这台车本就是女孩儿开的多。我觉得能理解啊。就跟我的车一样,车在我爱人名下,但一直是我开。这多正常,值得在报告中专门提起吗?好像不是车主开车,出事故烧死在车里就“合情合理”了?

回复 飞机先生自己的车一定不要借出去给别人开,出了问题很难说得清楚责任。

回复 山西大宝没啥说不清楚,驾照又没有限定只能开自己的车,驾驶没有违章违规,出事故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

回复 假如没有水军很多事情,不会想我们想的那样演绎

人家只是提醒,车辆说明书里一般也都有说明:借车的话要退出本人账号,防止没学习过辅助驾驶视频的人直接开启。

回复 假如没有水军人家只是提醒注意,哪里说出事故就该死的意思了,你非要这么理解我也没办法

回复 ky我们可以讨论注意,企业发通告就不合适,车门打不开不解释,电池爆燃不解释,说什么不是车主,说什么8分钟前分神,8分钟在高速上能跑多远?就是想让舆论去争论这些,进而忽略关键问题。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做的吗?我也只是对这个事儿愤怒,并不是针对您。三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车企还想引导舆论,太让人失望。

回复 假如没有水军说得你好像在现场似的,人家小米都没拿到车,只有后台数据,你就知道打不开了?

回复 XCX0753JQzW2那请您动动您久不活动的脑子,“人家小米”后台数据有没有开门数据?或者车辆解锁数据?

回复 假如没有水军那请您动动你和屁股一样的脑袋想想,后台不是视频监控,只能读取数据,是否开门只能检测到信号,不能检测到动作,OK?

回复 ky我说的是车企自己发的公告,您看,现在我们不是因为公告的细节争论起来了吗。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回复 假如没有水军车祸不讨论,又没自己在场,官方也没通告,网上说啥的都有。真假消息满天飞,容易被当枪使。

这个事故真正该反思的是。消费者要有清楚的认知,现在车企乌烟瘴气,把数码跑分带来了,做什么都要争第一,加不同定语也要争第一,宣传也是怎么浮夸,怎么吸引眼球,就宣传什么。一个辅助驾驶,不停宣传智能,超过老司机,语不惊人死不休。

虚假宣传一直没人监管,小白鼠路试也没人监管...

广告法失效,明明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东西,到了汽车智驾忽然成了每个人都可以乱评判的

回复 言之有礼是的,现在广告法、劳动法等很多法律都失效了

回复 车圈有我这么一号看看食品安全就懂了

回复 言之有礼主要是各家发布会,高管宣传太雷人。0接管 ,全覆盖,全场景,有路就能开,有图就能跑,自动通行,端到端等等,营造全民智驾,全能智驾的错觉。有点可怕。

所以买车的时候,一定要选有激光雷达的车。

回复 飞机先生飞机先生不建议买小鹏

回复 我不是刘心当然,小鹏傻呵呵的学特斯拉,我有激光雷达的 G9 瑟瑟发抖,担心后面激光雷达是不是会成为摆设。

回复 DavidRobin现在新款的G9好像也没什么销量,这个事情不知道会不会对小鹏今后的方案有什么影响。

那小鹏的去激光雷达和减少传感器怎么办?是真技术还是为了降成本,增加销量,不被淘汰? 同样是是智驾牛逼的问界m9新款反而增加了不少先进传感器,也没敢精简传感器。华为不如小鹏,还是华为感觉纯视觉走不到L3,L4的尽头。

当然是成本了...纯视觉的劣势,又不是现在才显现出来。最开始就是有各种问题,然后各家才逐渐都去搞标配激光雷达,再接着特斯拉宣布纯视觉,一些厂商也开始纯视觉。华为是剥离出来两套方案,没有激光雷达的ADS SE,还有激光雷达多多益善的满血ADS。哪个下限更高,只能说每个人心里应该有自己的结果。

不多加点华为的激光雷达和辅助驾驶,那跟小康优势拉不开,卖不了高价...

每个车企的技术路线选择都是单一的,成本可能只是其中一个。

2025-04-01 回复 举报

要清楚地知道你车的能力边界,不同车型、同车型不同版本能力区别很大,别瞎听功能的营销。

建议车企增加单账号智驾训练,而不是对车

激光雷达平时显现不出来有什么优势,但在极端场景下的优势明显,但大多数人认为这种极端场景和自己无关。实际和每个人都有关系。智驾跟车不跟人都逻辑不对,应该也不是所有车都是这样。乐道就是跟人的。

这次小米事故,​告诉所有电车司机一个道理,​现在无论国内外所有车,无论品牌,无论车型,智能驾驶都还不成熟。我开纯电车开了4年,从来都不用智驾,一定要把命运的方向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车门打不开吗

小鹏会作何感想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