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宝马退出价格战耍无赖?!加价3万才能提车,网友众怒吐槽“吃相难看”
文章

宝马退出价格战后,竟然玩起了“骚操作”?

近日,全国多地陆续有消费者公开透露,自己遭遇到宝马的“霸王条款”,之前定的宝马汽车被4S店拒绝交付,销售临时要求加价才能提车。

好家伙,这个骚操作在买房时经常见,但好久没在汽车行业见过了。

综合消费者爆料来看,“加价提车”的这些车型,主要集中在宝马i3、iX3等,且多数人都是在5月底、6月定的车,但到了本月提车时,对方却坐地起价,想提车可以,要加价3万。

其实这事很明了,前不久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声称要降低销售目标,不再“以价换量”后,很快便传出宝马已经开始收紧价格,汽车优惠幅度较上个月减少了几千上万元,尤其是降价大甩卖的宝马i3已经涨回22万元。这一跌一涨,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那么问题也来了,对于一些已经付款待提车的订单,宝马4S店不愿意交车了。此时面对可能“捞钱”的机会,他们开启了“传统艺能”——只认钱不认人。

是的,只认钱不认人。

你还想要车?不好意思,加价才行!

据一位重庆的消费者透露,自己5月29日签订的合同,车型为宝马i3,价格17.45万,自己交了定金,销售当时承诺交车没问题。但谁曾想这个月提车时却被告知需要加价3万。

经过该消费者多次沟通后,对方起初同意了加价1万多就能提车,但后来门店经理又反悔了,陆续给出“没车了,停产了”等说辞...总之,在多日的沟通过程中,4S店每天都是不同的说法。

同样的事件,也发生在一位来自郑州的消费者身上。该消费者表示,自己是6月底在郑州某汽车销售公司订的宝马i3。当时合同已签订、定金已交完、贷款方案通过,客户经理声称四五天就能交付新车。但万万没想到,临近交付时被告知车价要贵2万,并且换成三年免息的金融方案,否则不让提车。

这么离谱的事并非一两例,几乎大部分宝马经销商和4S店都这么干。随手打开小某书,就能看到有多位消费者在维权,其中有人被销售要求换车,有人被4S店暗示加价。

网传有宝马销售说服客户加价时,大言不惭道,之前订车本来就是占便宜的事,现在便宜没了也不要觉得亏…what?以前你卖不出去车哭着让客户赶紧交定金,现在怎么反过来说客户想占你便宜了?

话说,有些强势的车主还是拿到了车,但提车过程异常艰难,即便是在合同手续集全的情况下,也经过催促多次,各种方式投诉,甚至找到4S店管理层抗议后才完成提车。

但这种提到车的只是少数,其它多数人经过多轮交涉后仍旧拿不到车,最后有些人只能被迫拿回定金,吃个哑巴亏。

这一系列“骚操作”很快引起众怒,将宝马推到舆论漩涡中心。在消费者看来,宝马4S店拒不交付的理由很简单,车子涨价了,他们不愿再按照定车时的低价销售,故而临时加价。但这种临时反悔行为,大家是无法接受的。

确实,消费者从经销商/4S店购买汽车本身是一种买卖合同关系,消费者已经与其签订合同且交付了定金,买卖合同则成立并生效。而现在,经销商/4S却告知消费者想要提车只能按照最新价格执行,这相当于经销商和4S店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怎么看宝马都是不占理。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经销商和4S店吃相这么难看,难道不怕砸了宝马的招牌么?怎么说呢,既然这些经销商和4S店敢这么干,厂家端,至少大区端是知晓的,也是默许的。

其实随着该事件爆发后,宝马总部客户服务中心一工作人员曾回应称,售前售后问题总部已授权经销商处理,如果消费者对经销商处理不认可,总部可协助消费者反馈至店内。

大家细品这段话,enenen,只能说德国人的契约精神,被宝马中国展现的淋漓尽致。

说来说去,宝马就是玩不起了。

今年6月初,宝马为冲击销量开启了5折“腰斩式促销”,旗下电动车型i3从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起降至17万元左右;而今年1月刚发布的全新宝马i5也加入降价行列,有经销商给出了高达6万元的报价优惠。

有时候,人的消费心理就是如此,30多万或许没有购买欲望,但5折大甩卖,17万买宝马就很香了。所以有很多消费者就以这个价位为目标,和经销商/4S店签订了意向合同,等待车辆到店,直接提车了。

但谁曾想仅促销一个月后,宝马就突然刹停宣布不降价要涨价。当然,你想涨想降都没关系,但既然降价时用户已经签了合同,但现在涨价后却不愿意按照之前的价格交车,那就有点吃相难看了。

更何况宝马还是一线豪华汽车品牌,在国内是有许多群众基础的。曾几何时,BBA被称为燃油车时代的标杆,或许很多人对车辆参数一概不知,但仍把存钱买BBA放在第一目标。

但奈何这几年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不断冲击下,BBA等传统一线豪华汽车品牌也顶不住了,从宝马今年一季度财报来看,一季度其营收同比微降0.6%,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9.4%。在中国市场,其销量同比下滑3.8%。同时,中国也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销量下滑的主要单一市场。

基于此形势,宝马被迫选择加入价格战,来挽救销量。随后多款车型价格跳水,其中以i3、ix3等纯电系列为主,不到20万的价格就能买宝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量提升。但从6月底开始,宝马逐渐退出价格战,表示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其实细品这段话,看似是宝马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维护老车主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宝马被国产新能源给打的节节败退,大幅度降价也换不回销量,因此不想再干这赔钱买卖了。

但这样的操作也失去了人心,此次宝马拒不交车一事发酵后,不少网友纷纷指责宝马做事不厚道,完全是耍无赖;还有网友直接吐槽,称“别的车企都在卷技术、卷价格,它不一样,他在给自己卷铺盖。”

甚至还有网友无语表示,称这个车非买不可吗?

或者正如另一位网友所说,都2024年了,开宝马还会觉得高人一等吗?

话糙理不糙,细看宝马这两年在中国的发展,确实越来越走下坡路了。

除了油改电i3和ix3打骨折卖,拉下自己牌子的“逼格”外,宝马对质量的把控不严,也成为其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这其中除了知名的内饰异响,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宝马为国产车减配。

例如宝马5系、3系等车型为了降低成本,竟然将一些原本是铝合金材料的关键部件换成塑料;就连国产版的特供宝马X5L也不给点好料,它的座椅由X5的真皮换成仿皮材质,美其名曰为国内消费者设计,但两者的体验明摆着天差地别。

而除了产品力下降,宝马新车的外观也被指越来越难看,除了7系被设计成鬼火中年版,让很多人受不了外;去年新款X5调整后的外观,也引得吐嘈声一片。更要命的是,新X5仅对外观进行改动,整体产品力并未得到提升,在如今内卷加剧的汽车市场中,这样的提升无疑是隔靴搔痒,对其市场表现帮助不大。

在很多人看来,自从宝马推出X5L火了一把之后,后期推出的车型,再没有一款是爆款。并且在当下电动汽车大浪潮下,宝马推出电动车的速度也很慢,甚至相比其他品牌的电车,宝马还是在走着油改电的老路线,并没有做出更多创新突破。

反观很多国产车逐渐受到消费者认可,其不断推成出新,逐渐蚕食了宝马等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地位。总之内忧外患下,都导致宝马的电动汽车在国内市场就是卖不动。今年二季度,宝马全球销量下降1.3%,中国销量下降4.7%。总之,增长乏力连降价都难以挽救。

其实不止宝马,其他合资品牌在进入7月后也逐渐退出价格战,转而降量保价。

其中既包括一线豪华品牌BBA,也有二线豪华品牌沃尔沃、雷克萨斯,还有非豪华品牌的大众、本田、丰田等,这些车企从7月份起均调整终端政策,降低优惠力度,或者不再进一步下调价格,如此前丰田凯美瑞已经降到12万,卡罗拉降到7.98万,但7月之后,这两个官方促销活动就没有了。

当然,现在还主要是汽车经销商在汽车终端售价提升价格,车企基本没有发声。但还是那句话,车企知晓但并不干预经销商提高价格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其对经销商的升价方案是认可的。

但肉眼可见,合资车型提升价格后的弊端也很明显。

要知道,消费者对于价格是很敏感的,退出价格战,极大可能使消费者转向价格更优惠的车型。本来现在合资车产品就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性能配置不占优势,但价格坚挺,如果其他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继续采取降价促销策略,那合资车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受到侵蚀。

回到宝马的问题上,它前期既已让利给消费者,现在涨价无疑是“自寻短见”,而4S店还拿合同当废纸的行为,也进一步拉低了品牌档次。再这么搞下去,宝马在国内的市场会不断缩减,在消费者内心会不断贬值。

到那时,不仅是要退出价格战的问题,有可能是要退出中国市场了。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