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首页推荐
管理
MINIEYE 基于华为 MDC 610 打造的 L2++系统亮相,将于明年三季度量产上车
文章

渐进式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再下一城!

12 月 21 日,在 2021 华为智能汽车方案生态论坛大会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 MINIEYE 正式推出基于 华为 MDC 610   打造,集成了 MINIEYE 自主研发的感知-融合-规控全链路核心技术,面向 L2++应用场景开发的 iPilot 高级智能驾驶量产方案。

传感器方面,iPilot 方案采用了   7V5R2L   组合,即 7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以及 2 颗 96 线的激光雷达。这也是 MINIEYE 首次推出集成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应用场景上,iPilot 方案能覆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结构化道路和城区道路,支持 AEB、ACC、TJA、ICA、智能领航辅助、城市智能领航等多种智能驾驶系统功能。

目前该方案已经获得包括造车新势力与传统主机厂在内的 2 家主机厂项目定点,预计最快于明年第三季度量产上车。

MINIEYE 是国内少数坚持走「渐进式」自动驾驶路线的企业,其从 L0 开始研发,一直到现如今的 L2++系统,前装量产项目近 100 个,定点主机厂包括头部新造车势力、一汽、上汽、吉利、比亚迪、东风、江淮等。

在面向 L2+自动驾驶应用领域,业内有诸多玩家在不断介入,甚至很多做 L4 技术的企业,也宣布将降维技术应用到 L2+领域。

毕竟,L2+是现阶段最有希望能够前装量产的应用。

对此,MINIEYE 创始人兼 CEO 刘国清对汽车之心表示,明年将是 L2+领域竞争的关键节点,只有真正的能够按时、保质、保量量产交付的企业,才能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具备优势。

「未来能在 L2+领域有竞争力,且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玩家,不会超过 5 家。」

1

MINIEYE 首发华为 MDC610 打造的 L2++系统,

可实现城区领航辅助驾驶 

2020 年 9 月,华为正式发布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MDC 210 和 MDC 610,MDC 210 可提供 48 TOPS 算力,主要面向   L2+ 级自动驾驶。

今年 3 月份,MINIEYE 推出了基于华为 MDC 210 开发的 L2+辅助驾驶方案,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可对车身周围进行 360°全方位感知,具备 AEB、ACC、LKA、HWP、TJP 等功能。

MDC 610 则主要面向 L3-L4 级自动驾驶,其主控 CPU 共有 16 个核心,算力达到   200TOPS 。

图注:华为 MDC610

基于 MDC 610 打造的 L2++级的 iPilot 智能驾驶方案,相比于上一代,在算力上有了几倍提升,因此能够用更复杂、性能更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对整个系统精度进行提升,从而使整个系统和模型覆盖的场景更多、更难。

刘国清告诉我们,MDC 的高算力水平,也是 MINIEYE 选择其成为深度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响应快速及时,能够提高整个项目的开发效率。

在传感器方面,相比上一代 L2+解决方案,iPilot 采用了 7V5R2L 组合,增加了 2 颗 96 线的激光雷达。在车身具体的传感器配置上: 

  • 摄像头:前视摄像头 2 个,侧向和后像视觉摄像头有 5 个; 
  • 激光雷达:前车身两侧各 1 个; 
  • 毫米波雷达:前向雷达 1 个,车身四周的角雷达共 4 个;

通过使用激光雷达,在感知冗余方面,L2++系统变得更好了,这也使得其在整个功能安全的可靠性上,相比于 L2 是有明显提升。

刘国清表示:「通过使用激光雷达,包括感知、部分定位等方面,会对整个系统带来一个提升,也让整套系统从以前完全针对高速场景,逐渐过渡到支持城区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除了 MDC 610 和激光雷达的使用外,在具体功能实现上,iPilot 也会结合高精度地图和融合定位技术,其中, 融合定位技术也是 MINIEYE 自主研发,而高精度地图则是与合作伙伴合作。

除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外,iPilot 智能驾驶方案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包含部分 L1 和 L2 领域的功能。

除了上述看的见的性能提升,iPilot 智能驾驶方案背后,还有看不见的技术升维。

刘国清告诉我们,MINIEYE 一直在做算法的大里程测试,通过大里程测试,能够不断解决自动驾驶感知算法中针对不同环境出现的长尾效应问题,也为未来自动驾驶系统的持续迭代进化提供基础。

另一方面,华为的芯片也在不断持续的迭代,包括在功能安全、底层软件、开发工具链以及中间件等,其整个迭代和进化比较明显,但并不容易被消费者感受到。

2

已获定点项目,

MINIEYE 要打造标准化自动驾驶平台 

前文也有所言,iPilot 智能驾驶方案已经获得了 2 家,包括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内的定点项目,预计明年第三季度就会有搭载 L2++以上功能的乘用车开始量产。

刘国清告诉我们,此次搭载其 L2++系统的车型,包括轿跑、SUV、轿车等,基本上属于主机厂的标杆或者旗舰车型。

iPilot 智能驾驶方案是 MINIEYE 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产品。在与车企的合作中,MINIEYE 和华为同属 Tier 1。

同时,基于 iPilot 智能驾驶方案,在与车企的合作中,并不不仅仅只是一次性买断的合作,后续还会持续为车企提供迭代升级能力。

刘国清表示:「在给车企提供后续 OTA 升级中,我们认为一年大概两次的升级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频率。」

刘国清认为,未来 L2 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应该趋于标准化,功能名字可能略有不同,但它的整个使用情况、适应的场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更加友好。

MINIEYE 一直致力于打造出一款标准化的产品,在给车企客户做相关产品功能时,除了会在应用层少量定制化之外,在底层的核心功能上的一致性则比较强。

因此,MINIEYE 在进行算法系统设计时,是基于其跨平台化、可一致性来设计相关神经网络结构,这也使得其在软硬件解耦上做的相对较好。

刘国清表示,这对于行业来讲,比较容易降低开发成本,能形成更好的性价比。

同时,对于 MINIEYE 本身来说,由于可以适配不同的计算平台和传感器组合,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在比较短的开发周期内去研发相关产品。

当然,对于车企来说,面对市场竞争也想要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刘国清则表示,车企可以在规划控制和应用层去做定制化设计,从而打造自己的差异化。

不过,刘国清也坦言,「我们现在可能还不具备完全标准的条件,因为本身从功能定义到部分核心技术,从硬到软,都还没有特别成熟,需求也没有特别收敛,所以在这个阶段大家其实都还在边打边看,然后在摸索逐步收敛到一个自由点,逐渐标准化。」

3

L2+市场竞争关键:前装量产 

当前,在 L2+市场中,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方面,部分走渐进式自动驾驶研发技术路线的企业,纷纷加强在 L2+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期能够快速实现前装量产。

另一方面,部分走跨越式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即直接研发 L4 级以上技术的企业,纷纷开始瞄准 L2+领域,希望通过 L4 级技术的降维应用,实现在车上的前装量产。

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刘国清认为,在 L2+市场竞争中,能否真正实现前装量产,才是竞争的关键。这所考验的,并不单单是技术能力,而是企业的短板,即考验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

另外,在面向前装量产中,自动驾驶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自动驾驶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是有长尾效应,即环境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自动驾驶传感系统并不能够完全感知到所有的环境数据,这就使得自动驾驶企业在进行大规模数据测试时,需要一套高效的工具链开发平台来进行支撑。

「我们从 L0 功能研发开始,就一直在围绕量产大规模出货,在这个基础上,也不断的完善了我们的开发工具链,经过长时间打磨和迭代,其能够高效的完成每一个环节。」刘国清说到。

与此同时,刘国清还认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讲,每个产品都有它的窗口期,而从 L2 到 L3 这个阶段的窗口期,也就还有 2 年时间。

届时,不管是 L4 降维 L2,还是从 L0 到 L2 的企业,如果还没有把 0-1,即实现前装量产走完,进入到从 1-10 甚至是从 10-100 的状态,不一定能赶上这个窗口期。

「明年,L2+市场的竞争格局,会更加清晰。」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