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今天小米yu7内饰图终于来了,我又来蹭热度了 我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测试过su7极速和较激烈驾驶的用户了,总得来说开下来对su7的机械素质是极其满意。 但内饰是我一直以来都吐槽的点。 不论是从人机工学,用料成本,舒适性配置,还是总体的设计感上,在同价位属实是比较明显的短板。 所以yu7备案,轻伪装车大面积路试之后,我非常期待有yu7内饰的路透图,但没想到居然隔了这么久。。该说小米的保密做的真不错吗。。? 回到原本的话题中,可以看到大体的设计上仍然是走的简约科技感的路线,中岛扶手箱部分的设计非常的“理想”,可以肯定yu7比起su7会在保留足够的运动和操控属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家用属性。 虽然我个人会更希望加上花哨的豪华元素,但毫无疑问目前这样的方案在这个价位是绝对稳妥的。 细节方面 1,量产的方向盘终于露出来了。正如我之前推测的(p4),yu7有自己的常规方向盘方案。su7的方向盘手感是非常好的,大小粗细都非常合适,比起我另外一台x5会更加有一手掌控的感觉。 虽然整体设计上我对su7方向盘并不满意,但总的来说唯一比较大的问题是pu的材质。希望这一点在yu7上能够得到升级。 2,中岛的设计改成了非常“理想”的风格,取消了实体按键确实会缺少一定的情绪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扶手箱开启按键在开模上做的优化可以很大程度减轻su7扶手箱容易误开的问题。并且从通风口可以确认yu7会搭载双高功率无线充电,是否会针对小米手机给到80w的超高功率算是留下的一个悬念。 3,大升级!p1和p3可以确认主副驾均搭配了电动腿托,一些人会解读成yu7上至少会搭载“准零重力座椅”。但考虑到很明显的看到,无论主驾还是副驾的安全带均为B柱伸出的方案,我判断yu7上的主副驾更可能是单纯的“女王座”。 不管如何这对于su7上饱受诟病的座椅舒适性都是极大的补足。可以预见的是,常规的通风加热保留的前提下还会补足座椅按摩的缺失。 去年我在巴黎和小米汽车工程师交流中有聊到过这一点,得到的回复是“座椅按摩比较鸡肋,正在评估”。从su7u补足了座椅按摩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小米对“新豪车”的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 4,中岛的水杯架从su7的橡胶方案改成了卡抓方案。这一点不是特别好衡量是升级还是单纯的改动,从成本上来讲,yu7的卡抓比起su7的橡胶确实是会更高的,面对不同尺寸的杯子卡紧力差异更小,更不容易晃动。 但是相应的也会有一些缺点,比如感知质量上的“看穿”问题,非软性包覆带来的触感下降,对直径更小的杯体来说更容易有异响,故障率理论上更高一些。 5,这点是我个人比较失望的,也就是中控屏。从路透图磕坏看出这一块中控屏极大概率仍然采用了和su7同样的普通LCD方案,这和一些友商开始普及的OLED甚至双层OLED在显示效果上一定是有明显差距的。 我可以理解部分用户担心OLED的寿命问题从而认为LCD更适合车机的想法。但我个人的思考角度是,车载音响(即便是su7那样并不优秀的)往往是普通人身边能接触到的最优秀的音响系统,而且是断层的碾压式领先。想充分用上这样一套音频系统,视效上也一定要足够牛逼。OLED的寿命完全是一个工程或者售后政策的问题,不应该成为降低显示效果的原因。 6,这是一个比较担心的点。su7的拓展配件在当时给到了业界比较大的震撼,但除了原本很烂的双表盘在内部博弈了好几个月后才端出来一个发布会就画下的表情大饼以外,可以说是毫无建树。发布会上宣称的开放接口,到现在也遥遥无期。原本展望的三方配件全面开花的局面基本宣告失败。 而在yu7上我们可以看到中控屏的位置和无线充电区的间隙已经完全放不下su7上购买率最高的实体按键配件了,这似乎预示着小米汽车做车内拓展配件的计划彻底破产。 小米这样的尝试确实在汽车行业给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路,虽然小米在这一板块的投入和规划有很多问题,我仍然希望小米可以继续在这个方向深耕,一定会开花结果。 没人走过的路是最难走的。天道酬勤。 最后是一些展望: yu7我是一定会买的。作为一个准车主,我希望能把内外后视镜的光感防眩光都补上,希望压缩机冰箱能安排上,希望四分区空调能给到,希望后排电调能加上,希望车内220v电源能搞定。。。。。 是不是有些太贪心了呢?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oled纯多余,同价位给我选我都宁可选lcd。要搞清楚oled作为车机屏幕的问题不仅仅是整体的寿命,车机屏幕是有固定的ui元素的,烧屏怎么办?oled的发光效率低,大太阳底下白色界面全局亮度拉不上去咋办?而且在手机上基本解决oled寿命问题不代表上车就完全一样。一台车说开十年可能稍微夸张了点,开个七八年总是很常见的,手机四年总归换了,七八年后呢?车机屏幕也不追求多么多么薄,边框多么窄,oled的这两大长处也发挥不出来。建议厂家升级oled车机屏幕,不如升级刷新率或者升级成miniled来的实在

oled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比度。寿命我说到了是一个工程和售后政策的问题。至于亮度的话全局500+就完全够用了,也符合当前技术量产水平。实际上搭载oled甚至双层oled的友商产品已经很多了。至于miniled,我认同确实是一种同样很有潜力的方案,但现在车上的miniled甚至还没有oled多。。不是没有原因的

回复 Horo那一样我也可以说现在主流还是普通lcd而不采用oled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么大一块儿oled屏多出来的成本总归是消费者承担,而且优势还比手机上更不明显,厂家不升级就不升级呗。

回复 闻咲然oled今年会非常多,特别是25+的价位。

回复 Horooled对比度确实理论上非常高,但这在手机上主要是带来更好的电耗和观影体验,车机一来也不差这点电,二来真的没啥人用车机看正经的hdr4k电影的。退一万步讲,那种后排吸顶屏搞个oled么就算了,毕竟打开来经常是做娱乐功能的,oled有助于做薄,吸顶了更美观,也不经常打开来看,烧屏也不存在。

个人使用经验,es6是lcd et5是oled,oled亮度白天是完全够用的,但是lcd夜间的漏光是真的很low…至于miniled,该漏光还是漏光,而且供应链并没有成熟的中小尺寸miniled屏幕,所以这题无非就是lcd/oled二选一,不管是使用体验还是美观(侧视厚度明显差异),我肯定选oled

回复 Kirayuminiled做得好的没什么漏光的,分区多来点大部分场景是比肩oled的,唯一制约的就是你说的供应链没有现成的产品。

回复 闻咲然中等尺寸miniled里,分区数最多的应该是ipad pro,可以在晚上看看这个屏幕,尤其是使用暗夜模式时,白色的字 每一个都有漏光…电视也是如此,x11g max 我记得两万分区吧,字幕也是一圈光晕,个人觉得分区没到20w前,解决了不了高对比度下光晕的问题

回复 闻咲然几万块的上万分区的旗舰miniled都漏光明显,和oled观感还是很大的

回复 Kirayu第一,有没有可能ipad pro显示效果差是因为ips屏幕的原因?第二,字幕有光晕是目前miniled无论如何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问题在于车机上哪里会有字幕?而且字幕光晕的问题也只是在21:9的画幅的电影里才会出现,因为底下是黑色的。第三,分区数量要根据比例来看呀,大的屏幕需要更多的分区,小的屏幕自然就不用那么多。第四,车机上有固定的ui元素,这对oled是不友好的,而且oled在手机上能做到窄边框和轻薄的优势,在车机上发挥不出来啊,人家不差你这点电,也不需要做窄边框,oled还不太耐受高温,但夏天车内温度上到60乃至70度可是挺常见的。总之,为了夜里开车不漏光这个好处,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多了一点。

回复 闻咲然一条条回 第一啊 中尺寸哪来的va?只有ips 第二 车机是没字幕,但是导航有路名啊,黑色模式下,路名白色,和字幕异曲同工 第三ipad pro已经证明过了,中尺寸上两千个分区仍旧不够 第四窄边框和轻薄对于质感提升,反正我是在乎的 为了一个厂家才应该关注的高温/烧屏等质保相关问题,我为什么要牺牲内饰美观和屏幕素质/体验呢?

文章写的挺快啊,

本来只想随便写点。。莫名其妙就这么多字了

回复 Horo看来是真的热爱

优质专业好文,不做自媒体可惜了

感觉内饰没有su7惊艳

非常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SU7在PQ感知质量方面确实有待提升,不管是内饰PU材质触感还是两块屏幕视觉感官,对比同价位竞品或同级别新势力还有提升空间。首台车没办法尽善尽美,优秀的产品需要更多的精雕细琢,还是希望小米汽车能像其手机产品一样,持续进步优化把

LCD方案——眼睛看得更舒服

新001也是oled了吧

中控台设计的很保守,没有新意了

小米的车颜色都好看

咦,怎么一股z9gt的感觉。

恭喜,您的动态《今天小米yu7内饰图终于来了,我又来蹭热...》获得首页推荐。+50 积分 +50出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