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我的上海车展点评第三篇——阿维塔、小米、深蓝、奇瑞、哈弗》 今天周末,就强弩之末一下,把第三篇写完吧,这几个品牌其实也挺重要的,他们构成了今年新能源车格局的变量,而蔚小理特比等已经基本都成定局,各自都带着各自的独立思考,朝着各自认为正确的道路走着,反而是这些品牌的变量让市场竞争变得有意思且变数多多。 一 阿维塔的布局 阿维塔确实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娃,只是在出生时,华为最后一刻退出了股东的行列,让这个CHN的布局有一点变化,华为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高级供应商的角色了,而HI模式也只有阿维塔一根独苗了,余承东自己都承认走不下去的。其实我倒认为,三个和尚没水喝,长安一家独大,反而有利于品牌做大做强。 当年在品牌建设上走了一点奢侈品的弯路,现在的阿维塔引入了陈卓和李鹏程等老手,产品的布局也颇有章法。31-43的价格,自动驾驶硬件都拉满,中国唯二的一家,这个品牌成交均价对于百年长安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我始终坚信一点,中国人造车,不是造不出贵车,是燃油车时代,品牌金字塔牢不可破,你没有机会在品牌溢价差十几万的情况下去造贵车。新能源车时代品牌金字塔重构,才给了中国人机会。阿维塔12现在在新出行社区经常被提及,这台车新出行在保密评审的时候也确实很惊讶甚至惊艳,当你觉得11的设计已经很特立独行的时候,12会给你一个更极致的个性伸张。 阿维塔11和12搭建起这个品牌的价值基础,就如同特斯拉SX一样,未来他们也有自己的3和Y,有人说还有价格空间吗?下面不是就深蓝和启源了吗?我估计应该就是5万左右的小重叠度吧,应该是25-35万的区间再布局,有一些尺寸更小,更传统一点的车型。 二 令人堪忧的小米汽车 有很多个朋友都比较深入的了解小米汽车,网上关于小米第一台车的信息也基本都是靠谱和齐全的,雷军浩浩荡荡的高调的带着胡峥楠、于立国在上海车展各展台秀,与其说是看车,还不如说是给小米汽车的一个造势。小米的第一台车就是那样了,基本都冻结了,晚点之前的文章基本把这台车的毛细血管都公布了,发布会的期待程度也就那样了。 明年的发布会一开,就面临着每个月的销量考卷的问题了,从现在来看,一招鲜的东西很少,明年面临的都是红海的血战,而一个品牌的第一台车,第一批渠道,第一批交付,第一批售后服务所面临的坑,小米似乎都会如蔚小理当般的遇到。 一个车企的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车企的老板水平和高管板凳深度,小米汽车现在的小米创业老员工和外部汽车人才的融合并不算很好,外部人才的引入并不算成功。我不怀疑小米在第二第三台车的时候,会造出一些让米粉满意的性价比智能汽车,但我会担心市场是否会有这个耐心和等待时间。AITO在消费花粉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一开始还可以,持续的销量还是取决于整体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粉丝情感对于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来说,带货能力还是比较有限,比较难持续。 当然,雷总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总归只有一个雷总,每晚工作到12点的雷总也只有24小时,雷总的微博一声呼应,也只能波及到那么多用户,如果华为粉丝的高消费能力都只能帮到AITO这么多,那米粉的对小米第一台车的销量帮助,我会更加怀疑了。 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接下来的小米汽车需要更多放下身段,更多的走到智能电动车用户中间来,引入更高级的人才(比如传闻中的那位),更公平的参加整个智能电动车产品的竞争,而不是只在米粉的“关爱”下存活。 三 邓承浩的深蓝和深蓝的邓工 在中国品牌特别是国企里,还没有一个人之于品牌,超过邓承浩这样被广大普通消费者熟知,之前的国企老板们大多都是行业里认知,普通消费者很难脱口而出名字,邓承浩用一个长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的身份,来做品牌CEO,足够的技术功底和出色的表达能力,让这个身份变得妥帖自然,就是如蔚小理特一般的:“让懂行的人做决策”。 深蓝的产品迭代速度确实快,之前深蓝03和深蓝S7,其实是一个双胞胎车型,差不多节奏的开发,当年我们在重庆垫江试验场测试03的时候,其实S7也基本箭在弦上了,但03的内饰遭到大家的一致批评,这让S7这台车进入了一个内饰推倒重来的局面。“之前的科技简约大家都不喜欢,那我们就给大家一个奢华风格的”。同时,南京全新工厂也在一些产品的首批质量,异响,底盘素质上下了苦功夫,S7其实代表了2.0时代的深蓝。 传统车企的优势是交付,去年的重庆大停电和疫情以及缺芯片,严重影响了深蓝03的交付,@邓承浩 也被网友怼得不敢在新出行社区露头,今年的S7不会这样,之前的问题都不存在,而且交付节奏也会比03更往后移,S7的上市发布会召开的时候,S7的SOP应该都OK了,各地的店里都开始有不小数量的车了,上市即交付,不只是口号,也是目标了。 我对深蓝最大的疑惑就是启源这个品牌,我能理解长安老板对老牌的“长安汽车”未来出路的担忧,给了启源这个新能源的出路,但启源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定位,确实和深蓝太像了,而且长安新能源的研发体系,确实很难支撑这么多品牌的需求,这类似长城在燃油车时代后期的错误,期待未来给我们一个比较信服的解释。 四 奇瑞的多子多福 奇瑞之前在新能源市场上一直是小透明的角色,这次上海车展是他们的正式第一次出击,而且是几个品牌一起来,我们来捋一下: 奇瑞和捷途星途,短期主攻插混,他们叫CDM,CHERY的DM,有和比亚迪一样的单档,也有三档,今年和明年会有10台出来,一大票军团,和比亚迪一起拼杀。 纯电也有三个品牌,低端的用奇瑞品牌,比如小蚂蚁,大蚂蚁等,还有一台无界。 中端的是 iCAR,当年比苹果还早注册的东西要拿出来用才行,第一台是硬派SUV,车展上有,但完成度确实很糟糕,看上去比较拉垮。第二台是一个大轿跑,看上去有点像海豹的拉大轿跑版风格。 高端的就是星途星纪元系列,有一台轿车ES,还有一台五座大SUV ET,ET的技术指标还挺高,激光雷达ORIN等自动驾驶硬件拉满,单腔的空气悬挂加CDC,该有的基本都有了。这两台车今年都上,自动驾驶软件不知道是否是小鹏前自动驾驶负责人谷俊丽的大卓来做。 说实话,奇瑞的新能源战略,兵的数量是足够的,布局也是满满的,但真正产品的素质如何,还需要市场和媒体考验,特别是纯电的后面两个品牌。我这边的信息也不是特别多,芜湖也很久没去了,回头有足够的信息再汇报。 五 插混三强哈弗 上面聊的PHEV其实都和比亚迪比较难匹敌,原因不在于产品技术,而是本身的品牌矩阵,你长安奇瑞荣威8万元的燃油车满大街跑的同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PHEV车,价格15万,你要用户怎么买的下手,而且同在一个店和渠道,人家比亚迪是完全没有燃油车了。 今年比亚迪的真正对手其实就是两家,一个是吉利的银河,一个是哈弗的龙系列。只有这两家真正做到了独立系列,独立渠道,独立团队来做PHEV,哈弗的枭龙MAX是独立的车型,没有燃油版,独立的渠道,只在哈弗新能源的渠道卖,店里没有燃油车,而且也是独立的销售团队来运作,同样的体制在吉利银河也是,银河更极致一点就是连LOGO都和普通的吉利燃油车不同。 今年的宋PLUS+宋PRO战场,是这场战的第一把火,枭龙MAX+枭龙的组合就是来对抗宋的双子星的,价格估计会很血腥,建议大家都可以等等,银河用了L7+轿车的策略,来打宋和秦的市场,最终的结果是纯电续航里程增加且价格比现在的要便宜一万左右。 最后: 补一个老板们嘴战的故事: 很多人都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今天余承东又怼比亚迪了,明天李想又怼蔚来了,后天王传福又怼自动驾驶是扯淡了。。。 其实不要看人家说什么,要看人家做什么,其实老余和王传福私下关系好得很,比亚迪很多新车都请老余来看看,老余怼完也会和船夫沟通,“省了广告费呢”,包括王传福怼自动驾驶,私下疯狂在行业里招自动驾驶的人,现在比亚迪自研自动驾驶的人快1000人团队了,未来肯定要出成果的。 今年的上海车展,真正像一个国际A级车展了,真正有国外的媒体和车企来关注这个巨大的市场,真正对全球的汽车市场有影响了。但我们的车在海外还是一个配角的角色,只有在欧美等主流市场,我们能达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北京上海车展,才能真正的走出去,就如同我当年去到日内瓦,法兰克福,底特律,东京车展一样,影响整个全球汽车市场。 努力吧,兄弟们,岁月漫长,但心怀热爱! · 第一篇:《我的上海车展点评第一篇——极星、魏牌、极氪、魅族车机》 点击:网页链接 · 第二篇:《我的上海车展点评第二篇——小鹏、蔚来、理想、仰望、比亚迪》 点击:网页链接
最后编辑于 · 2023-04-21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