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飞机先生唠唠#再谈小米造车。 关于小米造车的小道消息有很多,今天我们聊点别的。 1、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思路:利用平台化 从 0 开始造车,重资产起步慢、风险高,前期你必须花很多精力在品牌建设以及投资聚拢上,而现在看很多人都在前期就已历经谷底逃生。 何小鹏也曾说过,“以前我认为研发和制造很难,交付不是很难。但现在发现,交付的难度远远比造出几百台车要高。” 相比传统汽车企业,过去造车新势力需要解决在汽车供应链、生产制造、品质控制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另外在供应链上成本高昂。 利用平台化是一个新的思路,包括苹果、百度等都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作为跳板。 2、小米等科技公司撬动的是互联网下半场的“新纷争”。 首先智能汽车的发展路径开始发生细微变化,当前正从新能源技术本身转向生态。 除了抛开原先工业革命落下的整车制造以及电池是生产,有两条路走,第一条是打前阵的智能驾驶(如今如火如荼)、第二条是智能座舱代表的终端生态。 其实细掰开后会发现这两者无疑都与互联网存在联系,智能驾驶是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业互联网,而智能座舱是面向个人的消费互联网,两者都是数字化互联网下的新革命。 如果说小鹏、李想以及李斌是在互联网的思维下,开拓了以用户为核心,改变了传统的造车格局以及用户关系。 那么相信新互联网公司需要解决的是利用数字化带来新的变革,这个变革将会颠覆原先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最终影响到新的出行模式。 3、也就是说,当小米造车真正落地时,在“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背后,可能真正解决的并不是简单的出行。 过去小米在互联网基于终端平台下,但最赚钱的不是小米,而是基于小米平台上的互联网软件,他们疯狂收割流量。 其它互联网 APP 在平台上收割流量入口,但下一个阶段来临时,移动端下汽车是否成为下一个风口,两者做一个深度捆绑,流量入口回归到小米汽车本身,所以我们看到趋于平台化。 例如你开车的习惯、或者你到一个陌生城市搜寻美食,决定使用什么软件推荐、支付、评价以及规划可能不再是某个软件,而是小米这个平台。 而例如美团、微信支付、大众点评这类软件可能只是作为平台下的某个服务商。 所以我的观点是,未来手机移动端不会消失,但是颠覆传统手机移动端的互联网技术来临时,流量的归属会发生新的变化。原先基于终端与平台的“幕后”者开始走向“台前”,直接获得用户数据与流量。 包括某出行公司准备转型布局造车的思路我们也可以应证某些特征,是否也是把用户数据、道路数据、司机数据等收拢,成为一家从软件平台过渡到终端平台的思路。 4、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新智能汽车的竞争业态已经逐步剥离传统主机厂底下的基础制造竞争,而齐步走向新的面向终端的竞争形态,就是以系统平台为本的核心竞争。
最后编辑于 · 2021-07-28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