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这几天理想汽车正在密集地进行 NVH 相关研发的背后解密,我们能通过很多小故事当中,看到李想本人是怎么当一个产品经理负责人的。 1、理想 L9 研发初期,李想希望增程系统的发电功率要比之前增加20kW,让用户体验到的保电性能更好,在混动模式下尽量不要遇到馈电、持续掉电的情况。但这会对NVH开发增加很大的难度。从2021年中理想汽车上调功率目标开始,NVH团队花了整整半年时间优化增程系统的结构噪声,也就是大家平时听到的引擎轰鸣声。到年底的时候,团队认为这套增程2.0的NVH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状态,已经高出了行业标准,所以约了李想和其他管理层在元旦假期前一天评审。 测试当天,团队很多人都是带着行李箱来公司的,准备评审完撒腿就回家。然而评审结果给团队当头一棒,低频压耳声依然存在,正是来自发动机。李想对L9的期望特别高,这样的测试结果让团队很受打击。所以新年的第一天团队负责人立下了军令状,不解决问题,年后就走人。 这一个月里,团队从硬件、软件都做了进一步的优化。硬件上,围绕中冷箱体和管路做了结构优化,换上了新结构的隔振垫和支架;软件上,再次微调了XCU的标定策略,让增程器的噪声和车速做了更好的匹配,掩蔽噪声。年前的那次评审是腊月二十八,又是假期的前一天。当时很多人的心情就跟去高考那天一样紧张。最终结果令大家满意,整个团队也开开心心过了一个好年。 2、在理想L9开发接近尾声的时候,李想本人再开L9测试车的时候,发现在粗糙沥青路上的路噪非常明显,没有宝马X7声音那么沉稳。团队即刻去跑了那段路,但是NVH的团队成员都感觉不到这种声音的差别,直到后来经过NVH听阈敏感度测试体验,才发现李想个人的听力比普通人在高频方面更敏感。 研发初期,L9的NVH目标是对标宝马X7,有85%的NVH指标不输宝马X7就合格。但是,李想本人对L9在过粗糙沥青路面的噪声非常不满意,坚持要求:“L9的NVH指标要全面超过X7,而不只是满足85%的水平”。当时有两周时间,团队几乎每天都在科学城这条路上做测试、采集数据、修改方案。最后,综合减振性能、重量、可靠性、成本、时间等等因素,给出了最好的方案,就是后来大家见到的这个谐振块。 尽管团队相信这个方案的效果肯定可以解决路噪问题,但到最后决策到底用不用谐振块,依然非常纠结。那时候,团队最担心的不是性能,也不是时间,而是舆论压力,因为谐振块装在上叉臂上显眼的位置,很可能会被好事者抓住攻击。好在最后,李想拍板,他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L9根本不能卖。 3、理想NVH团队负责人汤靖在理想总部的大停车场发现L9在停车的时候,发觉小石子崩起来砸在车底的声音,特别明显。然而,这个问题是难以判定,因为小石子弹起来,起初感觉是一个特别随机的事件,研发团队难以判定石子弹起来之后撞击位置的分布,但又不可能给整个底盘额外再加护板或者隔声材料。 后来NVH团队找到了应对方法,通过在车底加上一层涂层,涂层在被石子撞击之后会留下特殊痕迹,所以只需要实车多跑几轮测试,就可以知道被石子撞击最密集的位置。有了这个高效的试验方法之后,NVH团队还把它推广到不同车速、不同气候条件,比如下雨天,甚至还测试了不同大小的石子。最终测试的结果显示,小石子弹起来的轨迹确实是有规律的,最密集的是门槛下方的位置,以及轮罩位置。后续通过给门槛下方额外加装护板,并且做不等厚的轮罩,在撞击最密集的地方加厚,其他位置保持原有厚度,控制材料的重量。优化之后,即使L9行驶在碎石等复杂路况上,车内也是非常安静、安心的。 4、上面的故事中提到李想本人的听觉特别敏感,经常能帮助NVH团队发现一些特别细微的问题。在开发L9的时候,李想也发现了一个空调的小问题。2022年的6月份,北京刚到车里需要开冷空调的季节,李想发现自己开回家的那台试装车,开了空调之后会有高频噪声特别吵,他觉得就跟家里中央空调的声音差不多。 当时离L9量产的时间其实已经很近了,团队紧急地去车上测,分析这个问题,发现确实有hiss音,频段其实很高了,分布在4000hz到8000hz之间,而且非常轻微,其实NVH团队里大部分同事基本听不到这个声音。最终通过在热管理系统里优化了冷媒膨胀阀,团队成功把这个声音优化掉。这个优化方案在理想L9开始量产后的每台车上,会增加140多块钱的成本。但团队当时很快做出决策,虽然一堆工程师听不见,但是通常年纪越小,对高频越敏感,小孩子是能听到这种高频噪声的。所以团队很坚决地通过了这个方案。 5、理想MEGA是纯电车型,虽然没有了增程器这个声源,但是MEGA的5C超充,却给团队带来了从没有想象过的挑战。而且作为行业里第一款超充功率达到500千瓦以上的量产车,在超充的时候,车辆的散热需求会非常大,理想MEGA配备了一个功率1100瓦、直径535mm的大风扇。 这么大功率的风扇是第一次用在一台家用纯电车型上,之前基本上只有大排量柴油车才会使用,多数是一些皮卡、货车,对于噪声的音量和声音品质都没有太多要求。但是,理想从供应商那边拿到成品试装之后,发现高转速下风扇的声音就像一台小摩托,发出“突突突突”的声音,NVH团队接受不了这种声音。 眼看供应商无法解决,理想NVH团队就打算自己做仿真、出优化方案,结果第一步就又遇到了困难。供应商表示风扇叶形需要保密,数据不对主机厂公开,但经过几轮周折和多次的沟通、协商,团队才终于拿到数模。理想团队基于原方案,对叶片数、叶间距、叶片形状,甚至挡风罩的形状,都提出过新的优化方案,在反复的仿真、样件验证之后,团队找到了现在的九片仿生波浪形叶片的方案。 6、对于MEGA座椅抖动的抑制,理想NVH团队曾花费了超长的时间进行攻关。当时理想座椅团队提出的意见是从底盘上解决振动的传递,也就是提高隔振性能。让底盘变得更软一点。但是底盘团队不接受,因为这样会影响操控稳定性,不愿意让步。两个团队都有各自的坚守,无法再讨论下去。最终,NVH团队考虑换个思路,能不能通过改变座椅骨架的结构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把座椅的频率调低,让座椅和底盘的频率错开。想法很不错,但这样也有问题,因为这个方案会减弱座椅骨架的结构强度。 最终,团队经过底盘团队、座椅团队、结构安全团队的研讨,采取了在座椅骨架上吸振的方式,才最终解决了问题。 7、MEGA的第三排玻璃到了仿真阶段是,NVH团队就发现,隐藏式滑轨空腔和角窗亮条台阶位置,会在气流的冲击下产生高频声源;大面积的钢化玻璃存在“高频耦合频率区间”,在耦合频率附近会透声更多。由此,理想NVH团队对于角窗台阶进行斜坡优化,并补充滑轨内腔密封,减少了一部分的高频声源;但是玻璃耦合频率区间内的隔声不足,始终存在风险。实车出来后,三排侧窗附近的风噪仍然不能让团队满意,很影响驾乘舒适。 在攻坚日战会上,团队提出了一个更昂贵的解决方案,就是要更换材料,使用声学夹层玻璃(PVB声学夹层玻璃隔声能力更强,且不存在“高频耦合频率区间”)。但此时很多车身内外饰硬模都已经开工了,更换声学夹层玻璃的费用是巨大的,因为MEGA三排车窗的面积非常大,且还没有开模。而且,新方案还没有经过实车验证,只有理论分析和玻璃台架的验证结果支持。 当时,理想NVH团队的负责人最终决定,即使增加费用也要将三排侧窗改为声学夹层玻璃,确保三排乘客能够享受到和其他位置同样的静谧体验。这项决定,也让MEGA的单车成本提升到之前的近1.5倍。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