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一次极限挑战,刷新我对纯电长途的新认知
文章

一、我和我的过千公里长途出行

本人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广东,父母居住在老家湖北,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300公里,所以跨越1000公里的长途出行,是我每年几乎都要经历的。

从2009年购入第一台车开始,怎么能够更轻松更便捷和更舒适的跨越这1300公里回家,便是我每次购车的决策因素之一,而且随着自己和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个决策因素的占比也越来越重。

初期购入的几台油车,无论是多人轮流,还是单人多天,这1300公里的路程在节假日高峰期的体验都是非常糟糕,人十分疲劳,危险性十分高,成本也不低。于是逐步放弃了自驾回家,但因为我家身处五线小县城,无论是高铁、飞机都是颇为曲折,基本上花在路上的时间都不小于12个小时。

从2021年第一次购入新能源车小鹏P7后,虽然补能的过程确实乍看下显得更为复杂,但是LCC给我漫长的返程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经历过2021年十一到2023年十一期间每次节假日高峰期的出行,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我的车也从P7换成了空间更大、续航更长、智驾更好的G9 650MAX。

而跨越1000公里的长途自驾,对我来说也变成了稀疏平常,甚至数次节假日经历了总里程4000-5000公里的跨越多省的自驾出行。纯电长途自驾历程超过5万公里。于是我觉得在纯电长途驾驶方面,我算是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一名驾驶员了。

二、一千公里充一次带来新的挑战

有幸入选新出行的活动后,开始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挑战,信手拈来而已,但是后面仔细看了一下规则,结合了一下自己选择的“深圳-武汉”路段,突然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通过多次长途自驾,已经对目前充电设施的基础建设信心十足,加上一家人走到哪里玩到哪的自驾风格,我习惯了长途出行简单规划一个大概的补能和休息点即可,至于补能时也基本不考虑要把电量消耗到什么程度以达到最大性价比,驾驶风格上也基本不考虑节能之类,高速驾驶完全放手丢给辅助驾驶自己处理。所以这次的挑战给我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挑战”——需要尽可能把补能点设置在把电量能花光的位置,并且需要精确的控制能耗,保证能在补能点前后完成既定的里程数目标!

而且,我的G9是650Max,也就是CLTC650KM,WLTP520KM的版本,而且还是一台中大型SUV,众所周知,高速上能达到WLTP1:1的中大型SUV绝对是能耗表现非常优秀级别的车型,但即便是能达到1:1,也就意味着,我满电状态下每一程也仅有20KM的冗余,这意味着整个过程我要十分关注能耗的情况,并根据能耗的波动,随时调整驾驶风格,包括但不限于时速、动能回收模式、辅助驾驶模式(NGP还是LCC)以及还有特别重要的睡觉的时间安排,因为这次挑战虽然不考虑时间,但睡觉在车上会消耗电量,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里程更是捉襟见肘。

于是,见缝插针从工作中抽身出来后,3月22日夜间11点,从深圳光明区一个充电站充电结束后开启了我的挑战,此次挑战全车共3人(2大1小),并且因为是夜间出发,所以夜间的气温略低和风阻略大,以及需要睡觉的问题都需要考虑。

整个挑战过程可谓是有惊无险。

1、前半程:

在深圳光明区的充电站充到跳枪,但可能是枪端限制,实际电量仅为97%,WLTP仅509KM(此处也怪自己没经验,应该换个枪再试试),而按照规划的路线,最佳补能点是520公里之外的江西万安服务区,因为这个服务区充电桩多+功率能达到160KW+能充满,并且正好在1000公里挑战的中间位置,并且前半程是海拔持续爬升的一段路,能耗也较高,如果能顺利到达该补能点,意味着挑战成功了大半,于是怀着忐忑的心,踏上了挑战的路程。

WLTP仅509km

通过反复的设置和仔细的观察能耗表现(通过车机里近2.5KM,近20KM能耗和瞬时能耗),在前半程的策略主要是两点:

1)在从深圳光明区出发,车流量较大且平均车速不快的甬莞高速和武深高速段,通过跟在车速合理的中型货车后,用LCC吃尾流(因为NGP会超车),减少撞风带来的能耗损失,效果十分明显,期间甚至在时速93左右的时候,能耗达到了惊人的<11。

2)观察海拔,通过手机下载的海拔测量仪,在进入山区路段后,根据路况观察海拔变化,如果发现开始爬坡,且海拔提升较快,则略微降低车速,平衡因爬坡带来的能耗提升,达到总体上的耗能均衡。

前半程小结:

前半程耗时369分钟(减去3次上厕所时间约30分钟,减去了中途睡觉的70分钟),消耗wltp491 km,行驶519km,wltp达成率105.7%,时速约92km/h

2、后半程:

顺利按计划在万安服务区补能后,虽然又只能充到约99%,即wltp514km,但有了前半程的心得,对后半程信心更足。

结果天不遂人愿,刚刚从服务区出发后,就遭受了持续近百公里的下雨,大雨中雨小雨换着来,开过纯电高速的车友都知道,下雨下雪雾霾刮风这种会带来空气湿度和空气阻力显著增加的气候,对风阻的影响有多大,进而对高速行驶的能耗影响有多。于是继续搬出“稳”字决,碰到雨势较大,就降低车速到90-95左右,既安全又节能。

后来不负有心人,天公作美得以放晴,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得以顺利的以通过武汉花山高速收费站时1024公里的挑战成绩顺利完成, 两次都是剩余十几的续航 ,且都还未出现动力受限状况。

 小结:

耗时352分钟(减去上厕所约20分钟),行驶507km,消耗wltp498km,余16km,wltp达成率约101.8%,时速约91.6km/h

三、心得体会

通过这样一次需要精打细算且仔细观察随时调整策略的挑战,让我对纯电长途的能耗把控有了新的认知,结合过往的纯电长途自驾经验,以及挑战群里各个其他车友分享的挑战过程情况,对于如何综合考量不同车型车重对续航的影响,如何平衡车速在合理范围做到能耗最优,理解气候带来的风阻变化的能耗影响,前车跟随的风阻影响,NOA和LCC辅助驾驶对行驶策略的影响,藏电容量和可用里程等。

通过此次活动收益不少,进步颇多,让后续我在纯电的长途自驾中,面对更苛刻或极限状况时,更能从容应对,让纯电长途自驾的体验更上一层楼!

最后感谢新出行举办如此有意义的活动,希望后续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学习,共同进步!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