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千万不要把智能辅助驾驶搞成中国特供
文章

坦率的讲,在这下篇文字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结论,甚至都无法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建议,只是个人心中隐隐觉得,眼下这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后文简写为“智驾系统”)的方向,尤其是市区内智驾的热点有些不太对劲,写出来供各位思考和讨论。

最近可能是各家的智驾系统研发都到了一个结点上,纷纷亮出来秀肌肉、秀胸大肌、秀人鱼线、秀臀大肌、秀脚脖子……我也看了几乎所有主流及专业媒体的评测与品鉴,见大家对车辆能够在市区道路上,接近游刃有余的自主驾驶表示惊叹。尤其是对一些品牌的车型能够在城市道路上频繁的自主变线、换道而感到“妙不可言”,抢路并线具备像“老司机”一样俐落的表现而赞不绝口。

起初,我也是很兴奋,感觉距离车辆能够完全自动驾驶的时代越来越近,L级即将突破2的阶段,奔赴3、4、5…J、、Q、K、A,真针儿的欢欣鼓舞啊!但冷静下来之后,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当我翻看多年之前出国自驾的照片时,突然意识到了一些值得我们聊聊的话题。

在谈正事之前,我想先讲个小故事,就是我曾经在美国自驾那段期间发生的一些小事。

那是在加州往北行的一段高速公路上,我在休息区吃饱喝足准备开车上路,从匝道并入主路的时候,我目测主路的最外车道有一辆车向我驶来,速度不快且距离我差不多300米开外,我就学着本地人的做法,大脚油门提速并线进入主路,刚想继续向左并线汇入快速车流,结果后面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台警车,闪着五光十色的车灯贴在我车的后面。是的,我被pull over了。

停车,熄火,双手扶在方向盘上,面带假笑,同时回想刚才的一系列动作,貌似没什么违法之处,所以静待警察到来。我坐在驾驶席上,从后视镜里完全看不到警察是怎么下的警车,也根本看不到他是怎么走到我车边的,感觉忽悠一下就出现在我车窗边了。我降下车窗,用我塑料掺三聚氰胺的临期英语跟警察打招呼,因为据说英语很烂的外国游客被pull over,能让老美警察没有发挥的余地,有可能会躲过罚款。

警察很有礼貌的检查了我的中国驾照(一大半汉字看不懂,明显看到他在皱眉且神态不怎么自然),又索要了我的租车手续和保险条,流程全部走完之后,他给我解释了拦截我的原因。说出来可能会让生活在咱们中国国内的朋友们觉得匪夷所思,因为他看到我刚才进入高速路的时候并线,而后面那辆正在驶来的车踩了一脚刹车,刹车灯亮了。

刹车灯亮了……好吧,不就是想罚钱么,开单子吧。结果没想到,这个警察却双手一挥:“No Ticket,No Warning”。啥?不罚款?连警告单子都不开?那我的英语课就在线了,开始跟警察讨论起来。

经过一些沟通,我大概了解了游戏规则。不敢说全美一致,至少在加州这条高速上,本地高速巡警的现场判定标准,是你的并线是否影响到并入车道的后方车辆,如果后车因为你的并线而踩了刹车点亮了刹车灯,那么你的并线就是属于危险且不恰当的。

恍然大悟且刷新了认知,虽然可能会有各种误差和客观条件,但放在美国的交通环境下,这个标准确实简单易行,而且相对比较合理。

我再讲一个小故事吧,反正已经写了这么多,不在乎再多几百字。

也是很多年前,也是在美国,我媳妇去参加一个房车自驾的活动。十几个人落地租了5辆房车,然后自驾去优胜美地等北加州的几个国家公园。他们租的是类似国内长轴依维柯那种尺寸的自行房车,由于在国内很少开这种尺寸的车,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所以在限速80英里的高速路上,保持60英里左右的速度在右侧第二条车道排队行驶。

去美国尤其是加州开过车的朋友都知道,限速虽然是80英里,但当地人真的没有按80跑的,呼呼啦啦全在100以上,所以车流中他们5辆“大乌龟”非常的显眼。结果没跑多久就被高速巡警pull over了。

还是按照流程检查了所有人的驾照、车辆注册信息和保险条,然后给每辆车都开了个罚单。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我们没有违反任何交规,为什么要罚款?你们是拿我们来完成罚款任务的么?当然,没敢明着说,欺负警察听不懂中文小声嘀咕来着。

后来警察也做了解释,因为你们几台车的慢速行驶已经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交通阻滞,并且给其它车辆造成了安全隐患,尤其他们已经接到不止一个针对你们5台车的报警电话了,所以现在是专门来找你们这5台车的。

超速被罚款可能是生活常识,但是开的慢也要被罚,恐怕是生活在中国国内很多朋友们的认知盲区。当时警察在放行之前也跟他们说“你们尽量跟上整体车流的速度,这样对你们也会更安全。”当然,“如果整体车流全都超过限速怎么办”这个问题警察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就走了,但看着边上呼啸而过的大小车辆,恐怕大家心里也有了靠谱的答案。

故事讲完了,回归我们今天的主题。相信您能猜到我将要说什么了,其实您可能猜的不完全对。

中国的交通状况不用说复杂,几乎是地狱级的难度。不要说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就连最基本的严格遵守交通法都做不到。甚至有一些交通执法者自身,都没有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交通执法理念。各种随意施画的标志标线,毫无规则意识的非机与行人,各种杀手般存在的机动车驾驶员,让所有交通参与者都必须保持高度,但并没有什么必要的警惕,然后在各种“差不多就行了”的“混沌”中,消磨着无意义的精力与效率。

总所周知,目前的智驾系统的原理,全都都是在遵循一条条明确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判断与工作的。无论在你的车上装了多少个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普通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用双目、三目、四目相对、五目联盟……最终还是要把感知信息发给系统进行判断,而最终判断结果,无非仍旧是要比对已标定好的一条条规范与对策。所谓智驾系统的实际路测和服务器跑数据,也是寻找可能存在但目前并非做好应对规则的突发情况么。

所以,智驾系统目前其实就是运行在若干规则下的一套应对系统,但在一个充分“混沌”的环境中,需要逐条应对的规则就显得太弱小了。

所以,当我们努力呼吁各方交通参与者都要遵守交通法规,尽量不要抢行,不要低速压路行驶,不要无意义并线,不要影响整体交通的效率之时,却还要为一些表现的很“激进”的智驾系统鼓掌叫好,认为一些本毫无必要的并线动作是“智能”的表现,因踌躇而堵死整个路口的行为漠视之,路口转向抢行逼停对面直行车辆的动作被当成是“果敢”。我淡淡的觉得,我们的标准是不是跑偏了?

的确,目前智驾系统的表现相比以前,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其中不乏优秀的产品。但是我们作为旁观者,是否应该有一套正确的判断或者说价值观呢?目前让整个交通大环境做到欧美日那种程度很不现实,但至少我们不应该在错误的方向上起哄架秧子。

啰里八嗦的写了这么多,最终总结下来其实就一句话:让智能驾驶系统成为中国整个交通大环境的正向推动力量,而不是被一些不正确的伪需求给带跑偏了。

否则按照某些个厂家现在的研发方向发展下去,您这车到最后也就只能中国特供了,真拿到欧美国家卖,人家车主一开智驾系统,车子自己一自由发挥,警察跟着就pull over了。

已有的成绩很赞,未来的道路艰难,方向万不可搞错,从头再来很难。千万不要把智能辅助驾驶搞成中国特供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