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首页推荐
管理
从亿咖通登陆美股,解读吉利的汽车智能化节奏
文章

围绕吉利汽车的体系,在智能汽车领域,亿咖通将版图扩展到了美股,随着电动汽车这个主题 Polestar 独立,现在吉利板块有点“两翼张开”的意思。

近日亿咖通与美国 SPAC COVA 签署合并协议,亿咖通将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ECX”),本次上市估值 38.2 亿美元。

COVA由美国Crescent Cove Advisors设立,投资了激光雷达企业 Luminar
图1 交易概览

吉利控股与沈子瑜(担任 CEO)在 2016 年共同成立了亿咖通科技公司。2020 年 10 月,百度领投 A 轮融资,融资额 13 亿元,百度的目的也是后续与吉利组建合资公司极度,进军智能汽车制造领域。

2021 年 2 月,中国国新领投亿咖通 A+ 轮融资,融资额为 2 亿美元。B 轮融资由吉利领投,金额 5000 万美元,估值达到约 33 亿美元。

PART 1:亿咖通的产品谱系

亿咖通的产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数字智能座舱等,客户基本都来自于吉利系,一类是吉利控股的汽车品牌,包括吉利、沃尔沃、路特斯、极氪;另一类是吉利投资的汽车品牌,包括奔驰、宝腾、smart 等。

目前在招股书中“讲的故事”是已经搭载了 320 万台车。

图2 这是依托于吉利体系去扩展、衍生的故事

从产品来看,一开始的定位,围绕智能汽车的亿咖通,主要涉足于从娱乐系统(2017 年 SOP)、数字座舱(2021 年 SOP)拓展到中控计算平台(2024 年 SOP)方面。

2017 年的娱乐系统产品特点,SOC 主要包括联发科E01 和 E02,软件系统为定制的安卓系统。

2021 年的产品,SOC 采用了高通的 8155 和湖北芯擎的 SE1000,中控安卓定制化系统,仪表 Linux 和 RTOS 系统。

下一步围绕中控平台,就是要整合一个统一的 OS 平台,覆盖座舱、车身以及自动辅助驾驶。

图3 产品历史

迈向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车企必然要占据最大的成本项目—— 一个是电池;一个是 SOC 座舱和整个软件生态及操作系统。所以现在来看,亿咖通至少是作为吉利集团的支撑点,这个没疑问。

图4 未来芯片、操作系统和算法应用

对于SOC芯片,随着调研和做项目发现真的是很难的故事,而且不是由亿咖通本身能完成的。

  • E01 采用的是 28nm 工艺,CPU 14k DMIPS,GPU 22FGLOPS;
  • E92 12nm 工艺,CPU 60k DMIPS,GPU 100FGLOPS;
  • SE1000 采用 7nm 的产品,功能安全 ASIL-B,这个后续还能单独拿出来融资,一步步拆解出来。
图5 SOC芯片的投资

做汽车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也就是需要花费巨资,第一步先去做一个定制的安卓、RTOS和Linux,围绕座舱和自动驾驶进行单独工作。

是否能做出一个统一的 OS 平台,由于座舱和自动驾驶的需求差异,其实存在很大的争议。

HaleyTek 这个跟沃尔沃一起开发的、基于安卓开放和高生态的娱乐系统,用来在全球 Google 的 Automotive 安卓之外补充中国的生态。

ECARX Drive OS 主要应用于仪表以及智能驾驶方面,Safety OS 则围绕功能安全进行开发。

图6 操作系统

这是亿咖通软件主要覆盖的,由于中央集成平台有大量的软件工作,既要覆盖 OEM 的需求,又要扩展生态,这里消耗了最多的工程资源。

图7 软件部分

PART 2:亿咖通是什么公司

其实我们可以分解来看,SOC 最终还是以独立实体来做的,操作系统也是围绕定制来做——亿咖通其实是围绕 SOC 来做硬件开发,改操作系统提供软件。

实际上,我不太清楚整个吉利集团是否还需要 OEM 的软件公司来开发围绕不同品牌的软件。

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亿咖通进入 SOC 市场,也没看到将自动驾驶的硬件部分装到里面去,目前更多的还是围绕软件部分在做。

一旦所有的软件全部装入一家公司,OEM 本身对于软件的更改和定制的需求,是否能依靠一家公司来实现?

图8 市场的概览

我的理解,最终亿咖通将是变成了一个具备整体软件能力的软件公司,而且是基于未来 OEM 快速演变需求来设计的。

也就是说,只有从品牌需求快速响应才能跑得快,只有和 OEM 强绑定才能充分降低沟通成本。在智能软件层面,除了高通和英伟达以外,一旦牵涉到更广泛层面,是很难服务更多企业的。

图9 亿咖通的定位

我是觉得从车企零部件拆分,如果围绕硬件是可以具备一定的共通性的,围绕基础软件也可以,一旦主要的性质围绕 OS 和应用软件,在不同车企之间的可移植性就很难。亿咖通的边界,可能就是吉利的边界。

图10 和这些伙伴比,似乎缺乏普适性

小结:

这一轮智能汽车的发展,大概率还是一开始跟随特斯拉的模式来走,都试图做垂直整合——做得出来的企业才能活下来。

那些帮助传统车企转型的软件公司存在的最大挑战是,甲方和乙方,隔阂“先天”就很大,如果迭代速度慢了,跟不上节奏是最大的问题。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