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AITO 问界部分车型宣布降价,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
文章

其实问界的问题不是1月特斯拉降价才出现的,在之前已经暴露出问题了。

12月初,我在江苏某城的新能源市场做了一次简单考察,从一线销售口中得知:

此前当地卖的最好的新能源品牌是特斯拉,小鹏,蔚来。 最近几个月小鹏的销量断崖式下跌,巅峰时候每月交付大概180台,现在连80台都不能保证。 取代小鹏的是 极氪 ,现在每月交付在100台上下。 问界 在当地网点数量高达七八个,但实际销量不容乐观,很多终端都有一定幅度的优惠,经销商压力很大。

事实上到去年下半年,问界的订单增长就已经遇到问题了。

根本原因,我认为还是产品力。

不管问界M5还是M7,产品力其实不是太能支撑他们目前的售价。

问界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车机, 鸿蒙系统 带来的丝滑体验和智能化水平,确实处于一流水准。但其他方面,尤其是机械素质、行驶品质这些方面,问界的两款产品表现相对平庸。

这样的产品,在初期一波死忠铁粉订单消耗差不多之后,后续增长就比较乏力。

上面,是问界自身存在的原因。

如果外界市场环境处于比较好的情况时,问界目前的订单还是有一个基本保证的,保持售价苟到改款产品出来问题不大。

但是到了第四季度后,市场环境变化很快,问界不做出反应就苟不住了。

其标志性事件,就是特斯拉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连续两次下调model 3、model Y两大主力产品的定价。

两次调价完成后,model3的入门售价为22.99万, model Y 的入门售价为25.99万,比去年6月份降低高达5-6万元!

特斯拉这波降价后,20-30万区间的国产新能源品牌都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

怎么说服用户放弃购买23万的model 3、26万的model Y,来选择自己的产品?

同样卖20-30万,又能有哪家国产新能源品牌敢说自己能够在产品力、品牌力、口碑等各方面胜过特斯拉?

问界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并且它没法很好的回答,又面临订单压力,所以果断的选择降价。

问界的动作,在所有国产新能源品牌中是最快的。

不得不承认,在面对特斯拉连续降价这样的危机时,问界以及背后的华为,动作之果断还是值得肯定的。

除了降价之外,问界还同步考虑到对已提车车主的补偿:

针对 M5 全系车型,赠送 2 年基础保养; 针对 M5 EV 全系,首任车主延长整车质保至 8 年 /16 万公里、赠送 12 万 AITO 积分(价值 1.2 万); 针对 M7 舒适版和豪华版,首任车主延长整车质保至 8 年 /16 万公里、赠送 12 万 AITO 积分(价值 1.2 万); 针对 M7 旗舰版,首任车主延长整车质保至 8 年 /16 万公里。

相对传统车企,华为体系的决策链明显更加高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降价和补偿方案,并快速公布,这一点值得肯定。

后面需要观察的是,问界降价后,订单能否实现维持和增长?其他新能源品牌是否会选择跟随降价?

此外,本次降价 问界M5只调整了EV版的价格,降价后EV后驱已经与增程版后驱价格相同。

根据 成本分析 ,EV版由于电池较贵,成本要高于增程版不少。

预计不久后增程版也有可能降价,打算买M5增程版的朋友们可以稍等等看。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