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话题文章
管理
新出行深度|电车出海那些事儿
新出行原创 · 话题文章

中国市场,只是新势力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一年快到结尾,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这一年里,智能化是各位还在牌桌上的车企们提及最多的话题。年中的小鹏,年末的华为,联合各位一起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智能化的大戏揭幕。

但终归是要挣钱的,打的头破血流的车企们,中场休息的同时,目光多多少少都在朝外望去。

世界那么大,不如别打了,出去看看吧?

1.

一句话概括,国产电车出海不少,碰壁也不少。

总会有人抱着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或许是为了更好的挣钱,或许是为了有一个好看的市场报表,于是出海计划便开始了。

首先是落脚点。东南亚、欧洲、南美洲,这三个地区是中国车企们接受程度最高的地方。

但奔赴也得是双向的,认可市场是一方面,怎么让当地市场认可你,那又是另一个方面了。

是整车进口还是海外生产?自建渠道还是经销商渠道?本土化内容如何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围绕着出海这件事。

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群体,假如你是车企高层领导,你会做出什么样的策略——一个加油如加水的城市,怎么卖出电动化的产品?为了环保这类社会责任话题而购入电车的消费者群体,产品宣传显然又有一番学问。

如同十年前我们看待电动车“都是杂牌”,十年后想要依靠“先进”电车出海的国产品牌们,同样也被海外的消费者们打上顾虑的标签:我为什么不信任自家的大众宝马奔驰,转而投向远渡重洋而来的无根浮萍呢?

2.

从纸上谈兵回到现实世界,各家车企输出产品的方式可谓是八仙过海:

前几天的长安,宣布把阿维塔/深蓝/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的产品改为右舵车型,在泰国建厂出口东南亚;蔚来/极氪等一众新势力,选择在欧洲自建渠道整车出口销售;而比亚迪则是积极联系当地经销商,在全球各地多点开花。

但在海外的电车销量数据方面,除开刚刚宣布布局的选手们,基本上是处于一人晴朗,全体阴霾的情况——老炮们的乘用车出口数量单位是 「万」 ,而新势力们可能只是「百」或「千」。

国产车企纯电产品海外销量不完整榜单,数据来源 @电车出海

电车出口想要快速上量,学习比亚迪的模式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在外国人的眼中,刻板印象里的中国可没有这么多能和比亚迪齐名的车企们。

而零跑的思维可谓是简单粗暴:我说服不了经销商们不要紧,说服了让经销商们都信服的人,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这不是第一个与外资车企合作的案例——小鹏和大众先前的合作余温尚在,零跑与 Stellantis 之间的合作好像也没什么值得稀奇的。

同样是合作,大众想要的是小鹏的灵魂,看中的是技术;而零跑和 Stellantis 想要的,只有三个字:想卖车。

3.

一拍即合的情况下,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之间的合作显得雷厉风行:合作是上个月底官宣的,钱款是前不久到的。似乎 Stellantis 等不及要卖零跑的车了?

虽然在时间线上,零跑 C10 要到明年三季度才会正式出口海外,但这并不妨碍零跑与 Stellantis 之间,一起合作把梯子提前搭好。

85 亿港币到账,两位来自 Stellantis 集团的代表携带 20% 的股份进入董事会。零跑与 Stellantis 在交割完成的下一步,是「零跑国际」的诞生。

没错,就如同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一般,零跑与 Stellantis 之间的出海战略选择了合资企业模式。而企业名字虽以零跑为名,但实际的控股者还是 Stellantis 集团。

但,“零跑占比 49% ,并不意味着零跑在海外销售层面当甩手掌柜。”零跑汽车联席总裁 武强 向我们说明。

一方面 Stellantis 集团的 51% 股份在外,可以帮助零跑产品在当地的市场里避免政策上的障碍,“如果海外碰到一些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时候”;另一方面,更多的股份有助于调动 Stellantis 集团的积极性,毕竟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情。

更何况从股份构成来看,Stellantis 集团在「零跑国际」这家合资企业的实际持股占比会更高——除开在合资企业里的 51% 股权,别忘了 Stellantis 还拥有 20% 零跑汽车股份。在这种合资模式下,可以说 Stellantis 集团越是主动与零跑一起构建当地销售渠道,车卖的越多,享受的分红便越高。

4.

“那这不就成了卖身求荣了?”节选自网上对于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合作新闻下的一条评论。

夸张,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事实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我也很喜欢用,但不适合放在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合作这件事上:

首先是收购的股份方面,由于同股同权的性质,即使 Stellantis 集团有着 20% 的股份,但在重大决策方面,仍旧是由中方团队进行决议,董事会中外资董事比例为 7:2 。

而在合资企业「零跑国际」上,首先公司的业务只针对海外市场,不会涉及大陆地区的零跑销售渠道和产品;其次是零跑国际的董事长将依旧由朱江明担任,Stellantis 集团则会指派一人任命总经理的岗位。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零跑苦于没有能够大规模打开海外市场的门路,而 Stellantis 集团手握十数个品牌和充足的资金,却没能造出令海外市场满意的电动车。

多轮接触之下,双方一拍即合,互利共赢,这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经由了。

5.

交割完现金和股份只是第一步,即使有着 Stellantis 集团的欧洲品牌形象与渠道帮助,但 Stellantis 帮不了的,是如何做好欧洲本土化的产品研发,这些都要靠零跑“亲自动手”。

一个全新的市场,想要投放一个从来不在欧洲消费者认知当中的中国产品,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只是简单地将 C10 丢向国外,即使是抱上再粗的“大腿”,也挽救不了这趟欧洲之旅的失败。

武强提出的概念很有意思,“我们(零跑)并不是说专门为了欧洲市场或中国市场分别研发产品,那样会累死人的。”

零跑给出不那么“累死人”的解决方案,是将目前零跑现有的四叶草架构继续添砖加瓦,才能在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消费者群体时,推出更贴合他们的产品——增程 or 纯电,智能化从低到高,驾控性能……

只要「地基」打得好,不管欧洲人还是中国人,哪国人都能都进来「住」。

6.

零跑在今年 10 月份的销量为 18202 台,同比增长 159%,连续创历史新高。

对于一个新势力车企而言,这是相当不错的数据,但对于零跑的产能而言显得九牛一毛。已经建立的金华工厂和在建的钱塘工厂加起来共有 70 万台的年产能,足够吞吐目前零跑接近 4-5 倍的年销量。

当武强透露出零跑两大工厂的峰值产能后,与 Stellantis 集团联手送往海外的产品来源地,已然盖棺定论——既然产能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在海外建厂呢?更何况合作伙伴的全球布局,同样能够用现有的工厂对零跑日后的全球化产品进行代工。

轻资产的代工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零跑海外产品的常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而节省下来的重资产成本,无疑能够帮助零跑这帮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如果说此前每年仅有十几亿元的研发费用,让零跑的工程师们“不得不”做出高效的投入研发比,如今现金流充裕的零跑,想必能为这个市场带来更多的“价格屠夫”产品。

总结

专访时间不长,但这位上任不久的联席总裁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零跑——

此前零跑更多的台上时光都由朱江明等“技术狂人”为大家演说。这固然能在普通用户心中塑造一个埋头苦干“技术至上”的零跑,但空谈技术,在投资者的眼中塑造的形象明显太过单薄。

出身于美林证券,主导过国美电器上市的武强,显然比工程师们更能在投资者和 Stellantis 集团等资方面前,讲好零跑现在的“工科浪漫”故事。

“欧洲市场对于中国电动车来说,并不是遍地黄金。” 武强并没有因为与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而保持盲目乐观。脚踏实地的零跑,在与外资「合资」出口的奇妙组合下,零跑与 Stellantis 的这趟中欧之旅会有着怎么样的表现呢?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