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长城汽车的增长思维:善于找到推动「飞轮」的原力
文章

如果你关注了今年广州车展的话,你会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主要有两个角度: 一、从产品形态上看的话,电动车已经成为车展的主角,虽然电动车整体的渗透率还比较低,但关注度明显提升;二、从技术上看的话,智能化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差异化要素。

因此,我觉得这次广州车展, 称之为「广州‘智能电动车’展」更为贴切。

智能化是未来车企之间竞争的关键。从 2017 年开始,传统车企陆续发布将向「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战略,而长城汽车则更进一步,凭借自身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前瞻布局和创新成果, 加速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对于巨头公司来说,战略目标的制定,可能是对未来十年科技行业走向的研判,同时也会指导着其策略的实施。因此,对于长城汽车来说,转型「智能科技公司」即是目标,也是思考方式。

长城汽车在主动找对手

著名产品经理梁宁老师在《增长思维 30 讲》中说过的一句话:

「创业是战场,你需要知道你在哪里,对手在哪里。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与作战方式,注定了企业的进退生死。」

我们把它总结出三个关键词: 对手、生态位、方法论。

「对手」, 这里所说的「知对手」并不只是简单的知道自己的竞争关系,比如,企业的惯性思维是在同行业找对手企业,卖鞋的认为隔壁卖鞋的是对手,造车的认为其他造车的是对手。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教授说过, 颠覆者往往是隐藏式竞争。

他举了例子,如,苹果不是硬件公司、淘宝的核心是数据、谷歌的核心是算法。因此,这里说观点是, 找到自己核心技术上的对手,而不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对象。

「生态位」 ,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它表达的并不是一家企业在一段竞争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比如在一个竞争关系中,你的规模排在第一或第二,你的人数第一,又或者你的营收第一。生态位是传统生态学的概念, 主要指在生态系统里,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

「方法论 」,这个最好理解,它是指企业面对问题所执行的策略。

简单理解就是,不管是创业企业还是巨头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实现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持续增长,就要求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知道自己的真正对手是谁,知道自己所处的生态位在哪里,能够调动的资源如何,只有明确以上三点,企业制定战略战术才不会动作变形。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狭义上来讲,汽车是解决大出行的工具;但从广义上来讲,智能汽车绝不是出行工具这么简单。站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发现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就是一个小的生态位,这个小生态位是附属在「智能化」这个大生态位之下的。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 智能科技是更高维度的思考,其所包含的技术、行业、产业、用户层面等也更加多元。

比如,智能汽车行业巨头特斯拉在今年 9 月份之前,行业对 Ta 的理解是:它是一家发展非常快的科技公司,但也只是在汽车科技这个小生态中。

而在特斯拉于 9 月的科技日上发布了一款仿真机器人之后,行业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 —— 「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技公司」 。

注意这里说的机器人并不是我们狭义上理解的人形 AI 机器人, 而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来的一系列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具象产品,而智能汽车只是「机器人」具象产品的一种。

再比如,最近大火的「元宇宙」概念,对于元宇宙,百科的解释为:「虚拟的现实世界」。目前包括 Facebook在内的公司,都是在技术层面对元宇宙作解释,但如果我们从哲学角度去看元宇宙,它其实是人工智能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具象延展。这其实又回到了「生态位」的概念中。

从这二者的商业逻辑中我们可以发现,科技竞争的维度在变化,特斯拉不是车企,Facebook 不是社交平台,而长城汽车转型智能科技公司的背后,其实是在改变自己的生态位,从单一的出行维度跳脱出来, 以更高的维度 —— 智能科技公司的视角来解决更广泛的问题。

这就是上面我们小标题所写,长城汽车在主动找「对手」,主动将自己置身一个全新的生态位中,它的对手不再是吉利、大众、福特、通用等传统汽车企业,而可能是特斯拉、谷歌、苹果等智能科技企业。

主动找到「对手」,有什么好处呢?

在商业环境里,「促进进步」的核心之一是: 「竞争」。

比如,虽然战争很残酷,但二战时期却是整个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期,而美、苏冷战时期更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巅峰。根据美国国防部后来的揭秘,美、苏在冷战时,纯发明技术占全球的 89.7%,它们的根本在于「竞争」。

再比如,谷歌和苹果之间关于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安卓学习苹果,从底层架构来优化解决卡顿;苹果也学习安卓,在一些功能上进行开放。

综上所述, 在竞争的过程中,它们技术层面相互融合借鉴、思维模式相互碰撞这才有了科技的繁荣,长城汽车的改变其实是对未来科技发展形态的一种深度观察,与全球顶级的人工智能公司学习、竞争才能始终让长城汽车保持探索心与前瞻的战略思维。

我们把这个叫做 「信息环境」 。 有了这个,长城汽车得到的就是信息优先权,这可以支撑它去建立做正确决策的模型。

一张全景作战地图

上面我们说了长城汽车找了对手,将自己置入一个全新的生态位,那么这部分我就要说长城汽车的方法论。科技竞争需要的是上层聚焦,底层投入,关于长城汽车的上层目标是成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

所以,我们能看到长城汽车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来做的布局。

先说技术研发

长城汽车的智能化技术是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建立全栈自研能力而展开,目的是: 「实现由‘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进化升级」。

智能驾驶方面

在行业内其他汽车品牌都在选择供应商方案时,长城汽车率先提出了「全栈自研」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目标,其策略分为几个阶段:

1、先导入供应商方案,实现长城汽车旗下各个品牌车型的智能化转变;

2、实现部分感知算法自研,使用成熟的硬件实现产品向 L2.5 能力进化;

3、采用外部硬件,如芯片。全自研感知、车控算法;

4、采用大算力芯片,包括底层操作系统在内的全自研方案,实现 L4 级别自动驾驶。

当前长城汽车已经完成 NOH(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窄道自主探路等多场景功能的量产搭载,摩卡 NOH智慧领航版也在广州车展上市;而搭载华为 MDC 大算力芯片的沙龙机甲龙也于车展亮相,这款车配有4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芯片算力达到 400 TPOS,可实现城市级别领航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方面

长城汽车通过深度域融合、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复用,打造智能座舱生态系统。到 2022 年,长城汽车将逐步完成语音、视觉、导航地图、场景引擎等多领域软件能力,通过软件能力重塑座舱价值,打造产品差异化。

以上这些,用户的感知不明显。举个例子,比如语音技术将会成为未来智能座舱的基础交互方式,但大部分供应商方案与车辆的匹配会有一些功能性问题。长城汽车未来会基于供应商的底层去做语音引擎的开发,结果就是长城汽车的语音能力会更强,灵活性以及连续性会更好。

智能服务方面

长城汽车结合用户需求,围绕用户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构建智能服务生态,从「汽车产品一次性消费」转向「为用户提供持续性服务」。 长城汽车还将基于用户生态,积极探索 「硬件预埋、软件解锁付费」、「软件免费、内容付费」使产业生态向价值链后端转移。

以上,是长城汽车在智能创新技术上的布局。但只有这些,显然不符合长城汽车这样巨头型企业的作风。除了上面所说,长城汽车还开发了柠檬混动 DHT 系统、碳化硅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长城汽车和特斯拉、谷歌、苹果等一众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一致,都是技术驱动型的企业,而且技术上共有的特点是「自研」。

再说产品、品牌

「品类创新」是长城汽车成功的主要原因,该策略并非长城汽车独有,但唯有长城汽车运用的最为炉火纯青。长城汽车目前形成了皮卡、哈弗、WEY、欧拉、坦克+沙龙汽车品牌矩阵。到 2023 年,全新车型将达到 60 余款,并实现年产销 280 万辆。

长城汽车各产品品牌的定位策略:

长城皮卡:定位于 「皮卡领导者」 ,目标是打造全球前三的皮卡品牌。目前已经连续23 年国内销量第一、出口第一,国内市占率接近50%;

哈弗品牌:定位 「中国SUV全球领导者」 ,将持续深耕经济型SUV市场;

WEY品牌:定位 「新一代智能汽车」 ,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智能的用车体验,将以智能化能力与智能服务出行为主打造产品;

欧拉品牌:定位 「全球最爱女人的汽车品牌」 ,将专注城市精品出行,到2023年,将实现新能源细分市场第一,全球销量超过100 万;

坦克品牌:定位 「潮玩越野SUV」 ,将秉持「铁汉柔情」的品牌理念,推出更多坦克新品,致力于将坦克打造成全球第一越野品牌;

沙龙品牌:定位 「全球首个温暖且酷的机甲科技品牌」 ,将以极致豪华、极致科技、极致舒适为理念,打造机甲美学产品。沙龙首款产品机甲龙将于2022年上市。

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会发现,为什么品类创新的策略只有长城汽车玩得转和行得通,长城汽车这是典型的大组织架构,小兵团式的打法。过去三年,长城汽车重构了组织、机制、流程和企业生态,建立了「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的 3.0 版本的组织架构,并形成了「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组织形态。

这样做的优势是, 由长城集团管理团队,形成一个超强的指挥平台,让各品牌(小兵团)分散作战,指挥平台统一调动资源,根据不同的市场用不同的打法,配不同的弹药,这样小兵团又具有灵活的作战模式,又有强大的背景支撑。

最后说「顶级公司」的打法

梁宁老师说,顶级公司看「周期」,找到商业发展的周期,做周期性投入。她把商业竞争形容成一张作战地图,优胜公司需要有上帝视角。

她把企业分成四种: 草莽企业、腰部企业、头部企业和顶级企业。

什么意思?

在商业环境中,有的公司能够一路绝尘,成为行业龙头,我们管它们叫头部企业。而更多的企业,是在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找到模式活下来,它们不像头部企业那么众所周知,但它们其实是中国商业最广泛的存在。我们管它们叫腰部企业。

成不了头部, 也成不了腰部呢?那就是速生速死的草莽企业。

草莽企业的特点是看到机会先冲再说,也许能把南墙撞破。腰部企业的特点是,在一个系统生态,找到自己的模式,主动投入,构建价值增量,从而扎下根来。

这二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没有规模优势,只能精耕细作。

头部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抢到制高点,终结这场战争。

怎么衡量谁是头部,什么是通用的制高点呢?至少用户心智一定是通用的制高点,能占据用户心智的那家,能成为品类代言人的那家,一定是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长城汽车显然属于该类。

长城汽车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国产 SUV 的市场,在皮卡市场也是绝对领导者,这依靠的是 长城汽车以自有的核心技术快速建立起来的规模化能力 。

如今长城汽车的各个产品品类都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代名词,如欧拉的「女性」、坦克的「越野」、哈弗的「性价比」、沙龙的「机甲」等,也正因为如此,长城汽车才成长为头部企业。

成为头部企业后,下一个 10 年长城汽车要做的是,成长为「顶级公司」,而顶级公司则需要更高阶的思维,看的懂 「周期」 。

顶级企业面临的不是只在行业里竞争的问题,它还有一个大敌是周期。技术周期、市场周期、产业周期、用户生命周期……比如,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的产业周期前倒下了。跨越周期,才能成为顶级企业。

长城汽车面临行业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契机,想要跨越周期,转型成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长城汽车需要如何做呢?

按照梁宁老师所说,面对「周期」这个大敌,顶级企业的核心动作应该是: 「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

连续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不是运气,而是能力,是长期的自我训练。

举个例子,2016 年,小米手机的开发人员大概是 200 人,不包括米聊等其他项目,就是直接围绕手机开发的人。

华为当时有多少人围绕手机做开发?

是 1.2 万人。 2016 年,华为投了 1.2 万人围绕手机做开发,将近 100 倍的差距,直接砸下来。而今天围绕在手机和消费 BU 的人数超过了 7 万人 。为什么华为敢于投放这么多人?那是因为「长期的自我训练」,华为当年做通讯的人数是上面的几倍,重仓「云」时人数也有数万人。

华为作为通讯行业的巨头公司,长期直面海外巨头的冲击,因此,Ta 知道注重人才和注重技术,这就是所谓的长期的自我训练。

那长城汽车是怎么做的呢?

在自主品牌一穷二白的时候,长城汽车开启自研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整车平台等,掌握核心技术让长城汽车打造出来百万级别销量的 SUV 哈弗品牌;打造了坦克品牌,打破了由日、美企业在中国接近垄断的硬派越野市场。

「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是长城汽车长期的自我训练得到的方法论。

因此,到了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变的新周期,长城汽车的决定是:

围绕智能化人才,长城汽车开启了全球研发布局,软件人才增至 10000 人,未来这个人数还会增长。长城集团副总裁穆峰说过,对于研发人员数量理论上长城并不设上限。

在研发投入上,长城集团将在未来几年累计投入 1000 亿元。

智能科技组织上,长城集团投资了地平线、成立毫末智行、诺创科技、GDC 产品数据中心等。这几个组织包含了高性能、大算力芯片,软件算法以及大数据等多个维度。

长城汽车的目标是确定的,技术路径也是「渐进式」的。

在智能化上, 长城汽车几乎和特斯拉有着相似的技术变化,都是从软硬件采购到全栈自研。 曾鸣教授说过,科技创新并不是随着人的智能水平发展的,而是科学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比如,之所以有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是人更聪明了,而是人工智能技术、大算力芯片、网络通讯技术整体达到了一个能够产生化学反应的节点。

所以,长城汽车的每一个技术布局, 都是在对自己内部协同效应所需能力的补充。

自此,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及其团队为主的组织支撑,围绕全球市场,通过建设研发体系、持续技术创新以及不断完善产品规划,长城汽车完成了聚焦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的战略搭建。

我们可以发现,长城汽车转型的背后,并没有脱离两个字「落地」,它始终围绕 「一个产品服务一类用户」 的目标,来支撑长城汽车这个基本盘。 通过产品创新,将最领先的智能科技应用加速落地,长城汽车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中,将智能科技应用最到位的企业之一。

写在最后

长城汽车的路还很长,要成长为一家顶级的智能科技公司,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长城汽车 有连续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这是长城汽车成功的关键,因为这里面包含了: 前瞻的战略思维、自上而下的组织决心、核心技术的专业性、一个产品服务一类用户。

这些也共同构建了,推动长城汽车这盘「飞轮」的原力。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长城汽车,那就是「收」。即它知道自己在的战场全图有多大,要拿什么样的资源和配置去征服制高点。在这个制高点上,自己的高度,就是行业的高度。

布局和研发新能源、智能化的底层技术,实现传统车辆向智能汽车的转变,最终实现向人工智能产品的进化,长城汽车对于技术无限追求的动力是, 让「智能科技更好地服务用户」。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