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首页推荐
管理
雷军再谈小米汽车:造车都是被逼的,也打性价比?
文章

在结束完年度演讲后的不久,雷军再一次站在了央视的镜头下,这也是雷军一个月内第二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小米造车。

遗憾的是,短短半个小时的专访并没有涉及太多关于造车的细节。但对此我们还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在年度演讲上雷军就强调过:

「两年内不再作任何关于小米汽车的辟谣和介绍新进展,而是选择合适的时间会对外披露。」

看到这别着急退出文章,因为虽然造车的细节不多,但雷军的这一次访谈还是释放出了一些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

比如为什么要造车?

从雷军聊产品聊企业理念当中,我们也从侧面对未来的小米汽车有了一些「形而上」的理解:

比如什么是性价比?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小米造车的初衷。

一、造车是被逼的

三十多年前,雷军翻开《硅谷之火》这本书,从此便种下了「伟大公司」梦。

这样的话看上去可能有点「虚」,但从金山到卓越再到小米,雷军做公司的每一步似乎确实都在践行这个目标。

结合时代背景,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相对显著的特征: 追风 ,这里所谓追风是指雷军的每一次创业都是踏着风口而来的。

这段过程中,1999 年是被雷军称为最痛苦的一年,痛苦的根源不在于公司经营上的各种匮乏,而是一种「努力没有价值」的悲凉感:

「我们要跟微软死磕,磕了三四年后环顾四周,发现你啥也不是了。大家都忙着做互联网去了,发现我们的所有的努力好像没太高的价值。

当时给你这种感觉,觉得你落伍了,觉得你赶不上趟了。你曾经认为很伟大的事情,他变得没那么伟大了。」

相比公司运转上的困难,雷军更难接受的是「落伍」,是自己错过了风口,从而错失了迈向伟大公司的机会与方向。

这一次,在互联网的浪潮下,雷军看准了电商,

可就在电商爆发的黎明前,雷军创办的电商网站卓越网还是倒下了。经历又一次的失败后,雷军想明白了两个问题:

  1. 接下来的时代会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2. 什么是「风口上的猪」?光有勤奋和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运气。

「我希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在面对记者提问「为什么会在 40 岁的时候还有劲头儿创办小米」这一问题上,雷军是这样作答的。

彼时的雷军已经带领金山完成 IPO,实现财务自由的同时还在投资界已经小有名气。

雷军在访谈中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成为伟大的人、创办伟大的公司」就是他连续创业的座右铭,或者说是「初心」、甚至可以说是雷军不断创业背后的「情感逻辑」。

创办小米如是、All in 小米汽车亦然。

当然,投资绝对不是一时的脑热。这种情感逻辑的背后自然是有足够强大的「商业逻辑」进行支撑的。

2021 年 3 月底,雷军宣布要押上终生积累「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的这句口号看似很「上头」,但他背后是有理性考量。

关于造车的决定,雷军在访谈中谈到看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2021 年 1 月 15 日」。

就在这一天, 美国宣布把小米列入制裁名单 ,小米内部火速召开董事会寻找危机的应对之策。

「小米会不会连手机都做不了了,当时公司的三四万人该怎么办?」

这是当时摆在雷军和董事会面前最现实也是紧急的问题。

造车!

在 10 人筹备组经过了两三个月后的调研之后,雷军说几乎去了所有车厂,跟两百三个人进行了交流,得出的结论是 「智能电动汽车原来成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

「不干你就落伍了!」

这是一个 180° 的态度转变。

在 2021 年以前,小米造车的传闻就不断涌出,但雷军坦言,当时小米内部是拒绝讨论造车的。当时雷军觉得,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小米当时要极度专注。

「所以这是个被逼出来的决定!」

站在智能电动车的时代,雷军仿佛又回到了移动互联网前夕的 1999 年,那个自己「落伍」的 1999 年。

雷军对智能电动车的前景有着清醒的认知:「今天智能手机肯定不是最尖端的科技了,尖端的科技已经变成了智能电动汽车,它在风口上。」

雷军还说,小米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风走,因为车在风口上,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获得足够的注意力,极其廉价的资本和足够丰富的人才。

对于小米造车态度的改变,可以总结起来有两点:应对制裁危机是催化剂、突破自我是核心驱动力。

踩风口——做最尖端的产品——成为最伟大的公司,这也是雷军最朴素的创业观。

二、小米汽车的「性价比」?

过去我们聊起小米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性价比」这个词,久而久之小米的产品甚至成为了同品类性价比的代名词。

小米手机是这样、小米家电是这样,那小米汽车呢?听完雷军的分享,我觉得依然会延续性价比的路线。

雷军对性价比的理解是这样的:

「性价比不代表廉价、劣质,我觉得性价比是商业圣经 ,是每一个公司竞争的法宝,就是性价比。」

既然是竞争法宝,那小米汽车自然也是要延续的。

至于小米汽车最终会是一个什么定价,雷军一直没有给出过明确的说法,但关于高端和性价比的关系,雷军在访谈中拿 100 英寸小米电视举了例子。

类似的逻辑我想其实是可以类比到同样冲击高端的小米汽车的。

以小米 100 英寸电视为例,它的售价是 2 万块,它对于一般电视用户来说已经定位高端了,但它的定价相比于友商只有 1/10,所以雷军认为它是「既高端又具备极致性强」。

雷军说,小米还包服务,对于高层用户,小米甚至还会动用吊车拆玻璃,确保能够把百寸电视帮用户送到家。

「最怕你们家住高层,我们还得搞几个吊车去装到你家里。」

划重点,服务。

「市场上均价30万的时候,其实卖2万初期我们是巨额亏损,我其实笃定了这个东西一定有规模,做到一定的时间是一定能挣钱的,所以初期我们是贴了很多钱做的。」

从雷军的话中不难理解,小米主打的性价比和高端并不矛盾,性价比是相对竞品,而高端是针对产品的定位。至于盈利问题,雷军的逻辑很简单,也同样非常适用于汽车行业,那可就是「规模效应」。

通过技术革新带来效率的提升,从而把产品做得又好又便宜,这是雷军创办小米时候的思路,同样的思路依然适用于小米汽车,而且并不新鲜。

这种经验自百年前福特 T 型车开始,就不断被汽车以及各种制造业验证过。

当然,逻辑是这样的,小米汽车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这还得具体在看。

三、展望 2024

按照雷军之前在年度演讲时候的说法,小米汽车大概率会在 2024 年正式亮相。

不过基于雷军的「不辟谣、不披露」的原则,短期内我们也很难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小米汽车的具体进展了。

雷军说自动驾驶会是小米造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当初一段 Demo 演示也是勾起了很多人对小米自动驾驶的期待, 业界甚至一度还发出了投资了 33 个亿「就这儿?」的质疑。

另外,把自动驾驶作为小米汽车首次官方披露的重点,也是打破了很多人的预期。按照外界的普遍看法, 小米和苹果一样都是擅长打造生态的,但自动驾驶未必,雷军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

就这样,小米汽车 8 月份的首次披露就在期待和质疑声中过去,而第三方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也时不时地被传出。

最近的一则消息是,有所谓内部人士披露说:

「小米汽车的工程样车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如今正处于软件集成阶段,预计在今年的10月中旬前后,小米就会完成这个过程,随后将会进入到测试环节。」

按照行业惯例,车辆一旦完成了冬测,开模生产模具件等种种量产相关的规划便会上马。

随着这一进度的曝光,旋即而来的是各种供应链的消息。

比如,小米最近投资了一家名为荣湃半导体的半导体公司,后者专注于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

又比如,哈工智能官宣了旗下子公司天津福臻和小米汽车展开了合作,前者专注于汽车工业机器人等设备的研发设计;

还有一家名叫铁流股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官宣了与小米汽车的合作。

……

随着雷军在央视的亮相,供应链方面的消息可以说是纷至沓来,瞬间在舆论上给人一种小米汽车很快就要来到的冲击感 。

当然,不仅是供应链,专利披露、工厂建设等相关的讯息更是如雪片般在媒体间传播。

按照@新浪科技的报道:

小米大概率不会收购产线,或者是采用代工生产的方式,大概率还是继续走自建工厂的路径,按照 2024 年量产的时间表,完全来得及。

据@36氪的消息:

小米汽车电池方案目前敲定了两家主力供应商,将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供应。据此前消息,小米汽车首款车规划了高低两个配置,低配车型计划采用400V电压平台,高配车型计划采用800V电压平台。本次电池供应商敲定,与之对应的,低配车型会搭载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而高配车型会搭载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电池。

总之种种信号显示,自雷军年度演讲之后,小米汽车正在朝着量产快速推进,相信接下来的「非官方」消息还会有更多。

关于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我们也会持续关注,雷军在这次访谈中袒露的心迹也是让小米汽车平添了更多的期待。

如何性价比地打造一台高端智能电动车,究竟届时小米汽车会提供怎样的服务?这些都足够让人满怀期待。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