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稳扎稳打夯实功底 深度体验一汽大众 ID.7 VIZZION
新出行原创 · 精品文章

回望三年前,大众以 ID. 之名开启了对新能源未来的展望。随着 ID.4、ID.6、ID.3 的推出发布,意味着大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但是在近两年来,大众 ID. 系列似乎迎来了静默期,许久没有推出全新的产品。

而在来到了 2023 年年末,大众 ID. 系列终于迎来了全新的产品,旗下首款纯电轿车,由一汽-大众率先投产,命名为 ID.7 VIZZION。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一汽-大众这款 ID.7 VIZZION 到底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目录:

  • 1、快速了解 ID.7 VIZZION 
  • 2、动态体验
  • 3、续航/充电测试
  • 4、ID.OS 2.0 车机体验
  • 4、外观内饰介绍
  • 5、乘坐空间及储物空间展示

一、快速了解 ID.7 VIZZION 

1、售价多少?

11 月 22 日,一汽-大众 ID.7 VIZZION 开启预售,首发版的预售价为 23.7777 万。同时,新车也将于 12 月中旬正式上市。

2、车身尺寸多少?

尺寸方面,ID.7 VIZZION 长宽高分别为 4956*1862*1537mm,轴距为 2965mm,定位为中大型纯电轿车,与比亚迪汉形成竞争对手。

3、动力性能如何?

动力方面,ID.7 VIZZION 将提供后置单电机和双电机四驱组合,其中单电机功率为 150kW,最大扭矩 310 N·m;双电机综合功率为 230kW,最大扭矩为 472N·m。

匹配 84.8kWh三元锂电池组,CLTC 工况纯电续航里程根据配置不同提供 570km(四驱)和 642km(两驱)。

二、动态体验:依旧扎实

大众系车型向来以“稳”字走天下,而 ID.7 作为 ID. 系列的第四款车型也依旧如此,由 MEB 平台打造,将自身德系的功底融入到了纯电领域当中。

而我们此次体验车型为 ID.7 VIZZION PRO 版,采用后置单电机驱动,峰值功率为 150kW,最大扭矩 310 N·m。

首先在驾驶模式上,ID.7 也是继承了“兄弟姐妹们”的习惯,同样提供了经济、舒适、运动和个性化的选择。经过体验来看,在这几种模式之下,之间的区别并不会太大,可能也是受限于单电机的影响,只是在动力响应上会有些许差异。

加速体验上,也是由于电驱的特性,在起步阶段,动力输出比较直接,随着车速的增加,加速感会减弱一些。线性的动力输出虽然不会让你带来过多的推背感,但配合整车的静谧性以及电机噪音抑制性也能够带来舒适体验。

整个加速踏板的阻尼反馈也非常线性且细腻,能够提供较好的脚感,这也是继承了 ID. 系列一贯的优点。

同时,在 ID.7 上也是保留了 D 档和 B 档(动能回收档位),在正常 D 挡状态下,几乎是感觉不到动能回收,跟正常的燃油车一般。

而调至 B 档后,动能回收的力度就会比较明显,此时动能回收力度也是最强的。相比 ID.4、ID.6 来说,ID.7 的动能回收拖拽感,我个人觉得会更加线性一些,但回收力度就会没 ID.4、ID.6 来得那么强了。

在底盘方面,ID.7 依旧是采用了前麦佛逊独立式悬架+后多连杆独立式悬架组合。

虽然在悬架系统上没有太大变化,但相比 ID.4、ID.6 的 SUV 来说,定位为轿车的 ID.7 重心会更低,也意味着在操控性上会更好,从体验来看,也确实如此。

整体的驾驶感受还是会以沉稳为主,车辆变道或者转弯时,尾部的跟随性让人很有信心,并且整个侧向支撑也相当到位,这也是大众一贯以来的优点。

在路感上,ID.7 反馈的路面信息还是会比较多,不管是小的起伏还是颠簸路段,整个悬架都处理的比较干脆,没有多余的动作,以至于给到我一种开油车的感觉。

在一些比较大的减速带时,韧性十足的悬架也并没有将多余的摆动传递到车内,保证了一定的舒适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辆家用车,ID.7 VIZZION 的底盘调校挑不出什么毛病,车辆的操控和支撑性上属于“基本盘”,无论是哪个速度段下整个动作很干脆,转向表现指向性良好,车身跟随性不错,日常驾驶没什么问题,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激烈驾驶。

三、高速续航/充电测试

- 高速续航测试

本次我们也是对这台 ID.7 VIZZION 进行了 XCX-test 高速续航测试。测试的车型为单电机 Pro 版本,搭载了 84.8kWh 电池,CLTC 续航为 642km,匹配 19 英寸轮毂。

测试路线依旧是广深沿江高速,从深圳前海高速收费口进,一直到广州南岗高速收费口掉头,来回往返直到车辆剩余 5% 或以下结束测试。

抵达高速收费站时,车辆电量为 96%,表显续航为 565km(动态续航)。测试当天深圳的天气温度在 24℃ 左右,测试全程车内只有两名乘客,车内的空调温度我们设定在了 22℃ AUTO。驾驶模式选择了经济,动能回收也调至了 B 档。

抵达收费站时,车辆电量为 96%,表显续航为 565km(动态续航)
驾驶模式调节为经济
空调设定在了 22℃ AUTO

广深沿江高速的路段大部分都是双向 3/4 车道,测试过程中我们全程基本都是压着限速跑,时速 100-120km/h 左右。同时,在测试途中两人轮流驾驶,模拟不同用户的用车场景,不会出现刻意降低能耗的现象。

从我们每 20km 一次记录数据来看,ID.7 在高速测试过程中整体的掉电情况非常线性,并没有在中途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出现。

最终在剩余电量 5%(表显动态续航为 36km)的时候,我们停止了标准的续航测试。根据统计,实际行驶里程为 448km,换算过来,相当于高速上表显续航减少了 529km,实际实行里程和表显动态续航比例在 8.47 折左右。

按照 CLTC 续航来换算的话,实际实行里程与 CLTC 续航比例在 7.67 折左右。

剩余电量 5%(表显动态续航为 36km)结束停止了测试,实际跑了 448km,表显减少了 529km

按照 CLTC 续航 642km 计算,相当于在新出行 XCX-Test 高速续航测试标准下,ID.7 VIZZION 的实测高速续航为 492km 左右。

-充电测试

跑完续航之后,我们来到了深圳北站的小鹏 S4 超充桩进行充电测试,超充桩功率为 480kW。

我们到达充电站插上充电枪的时候,车辆的表显电量剩余 2%,表显动态续航为 15km。

开始充电前,车辆电量为 2%,表显动态续航为 15km

最终经过实测,从 2% 充电至 95% 耗时 63 分钟,总计充入 79.119kWh。其中 30% 充至 80% 耗时 28 分钟。

从 2% 充电至 95% 耗时 63 分钟,总计充入 79.119kWh。其中 30% 充至 80% 耗时 28 分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ID.7 在车机内是并没有显示具体充电时的电压以及电流,只能显示充电功率,所以此表格以 APP 上提供的数据为主。

此外,车机所显示的充电功率和 APP 上的功率也会有 2-4kW 左右的差距。

基于 APP 数据所绘制的充电表格
基于 APP 数据所绘制的充电表格
车机上所显示功率
APP上所显示的功率,会与车机相差 2~4kW 左右

在充电过程中,电量在 60~70% 的时候,充电功率达到峰值:93kW 左右。随后电量达到 70% 之后,充电功率开始衰减,电量为 85% 之后,充电功率下降至 50kW 以下。

四、车机系统体验:ID.OS 2.0

在 ID.7 上,也是首搭了大众全新一代的车机系统——ID.OS 2.0。这套新系统在 UI 设计、操作逻辑、交互体验上都与此前的 1.0,也就是 ID.4、ID.6 那套有着较大区别,话不多说,让我们来抢先体验一下。 

首先 ID.7 整个座舱由 15 寸 2k 悬浮大屏+小尺寸仪表+AR-HUD 组成,相比 ID.4、ID.6 的 12 英寸中控足足大了一圈。不过,车机芯片官方还暂未公布,而在内存则是升级到了 16GB。

先来看在中控大屏的主页, ID.7 采用的是地图底的形式,整个 UI 相比此前真的是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如果不说是大众的话,我还以为是哪个新势力车企。

在主页界面会划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左侧的卡片快捷栏,在这部分上是提供给用户自定义的空间,包括了车辆信息、多媒体、手机蓝牙、天气等等较为常规的功能。

第二部分就是底部 Dock 栏,虽然说是 Dock 栏,但它更多是一个空调调节以及座椅功能调节的区域,而中间的“绿色放块”则是返回桌面的“HOME”键。

至于菜单栏则是放在了左上角的自定义栏处,按照常规布局逻辑来说,这个确实会有点“反差”,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下这个布局形式。

同时,在这个自定义栏处用户也可以放置常用的功能,包括泊车、驾驶模式、声音、充电等等,最多支持五个。

此外,下滑后的负一屏,除了调节屏幕亮度外,车机系统又提供到了自定义的功能给到用户。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ID OS 2.0 真的是给用户提供了足够的自定义空间,但是我个人觉得过于的自定义内容,却会让整个操作体验变得更加繁琐和复杂。

点开菜单之后,就能看到车机的大部分功能以及 APP,主流的一些应用也都搭载上车,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酷我音乐等等,不过音乐类型的应用并没有提供QQ音乐或者网易云音乐。

应用商场

此外,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应用上是无法进行一个全屏化显示的,依旧会露出下方的 Dock 栏以及上方的快捷栏。

腾讯视频
视频无法全屏化

车辆设置依旧是不够清晰,许多设置都比较分散,比如驾驶模式、辅助驾驶都是与车辆设置分开的。而车辆设置里所能够调节的功能只有车灯、后视镜、HUD、显示屏等等,而车辆信息(小计里程、胎压)也被划分在车辆设置里,所以这个逻辑多少有点奇怪。

车辆设置
驾驶模式
辅助驾驶系统

在流畅度方面,我们也是进行了一个体验,通过体验来看,ID.7 这套车机系统整体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依旧会出现低频率的卡顿现象。

视频上传成功

流畅度体验视频

当然, ID.7 除了以上这套全新的 ID OS 2.0 系统之外,也是保留了无线 Carplay 功能,提供给用户两套方案选择。

连接无线 Carplay画面

五、外观内饰介绍

-外观

在燃油时代,大众一直因为“套娃”前脸被消费者诟病,而在新能源时代,大众则正在努力摆脱这一形象。因此在外观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大众 ID.7 采用了与现有 ID. 家族统一但有有所不同的设计。

此前所展示的 ID.AERO 概念车,量产版也正是 ID.7,从整个设计以及造型都非常接近于概念状态。

从前脸来看,ID.7 拥有封闭式的前脸设计,贯穿式的前 LED 灯带连接了犀利尖锐的前灯组及可发光的大众 LOGO,让前脸看起来非常简约,但又不失内涵。

前大灯通过笔直的灯带以及大灯组结合,让其看起来并不像帕萨特那样老气。同样在前大灯处也搭载了大众独有的 IQ.Light 科技,高达 900 流明的 LED 前灯中的 18 颗远光 LED 灯源均可独立控制,可以依据传感器信息自动调节明暗犹如灵动的明眸。

车身侧面,能够看到 ID.7 掀背流线型的设计,车顶线由大胆前移的 A 柱和掀背共同构成,让整车看起来特别修长。同时,黑色车顶的悬浮式设计也进一步压低车辆的重心感,让其看起来更加运动。

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 4956*1862*1537mm,轴距为 2965mm。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了解,在这里也放一张 ID.7 与比亚迪汉 EV 以及小鹏 P7i 的尺寸对比图。

在轮毂方面,实拍车辆搭载了 19 英寸的五幅式轮毂,与之匹配的马牌 eContact 自修复轮胎,轮胎规格为 235/50 R19。

轮胎规格为 235/50 R19

门把手方面,依旧是 ID. 系列常用的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这个设计巧妙在于既能够降低风阻,又不失便利性。

充电口则放置在右后侧翼子板处,快慢充口都集成在了一起。

尾部也是这台 ID.7 的一大亮点,主要是因为加入了 3D Surface LED 立体悬浮尾灯,点亮后辨识度极高,颇有点未来、科技的感觉。

据官方介绍,其造型上采用具有韵律感的三层结构,亮灯时层层点亮,充满科技感和仪式感。同时,尾灯离回家模式也提供多种亮灯动画,实现更多个性化选择。

-内饰

ID.7 的内饰与外观相呼应,同样是采用了 ID. 家族统一但有有所不同的设计。最为显眼的当然就是那 15 寸 2k 悬浮大屏,分辨率达到 2240*1260,相比此前的 12 英寸足足大了一圈。

与此同时,仪表屏也从此前的分体式变成了嵌入式设计,与中控台融为了一体,让其内饰更加有整体感以及科技感。

当然,原本在仪表盘上面的换档机构也变成了目前主流的怀挡设计,但看起来是怀挡,实际操作依旧是旋扭形式。

此外,AR-HUD 同样也有搭载,并且 ID.7 全系标配。据了解,该 AR-HUD 具有双层视觉信息,indicator 层主要显示车辆关键信息,如车速、电量等,而 AR 层则为增强显示,显示辅助驾驶相关信息。

除了在中控屏、仪表外,出风口也做了升级,从此前的手动调节变成了中控调节以及智能调节。根据官方介绍,除了从中控调节外,其还内置了阳光传感器,能够自动识别阳光位置,空调根据阳光及温度调节空调风量及温度。

方向盘就没有什么改变了,依旧是沿用此前的三幅式方向盘,左右的功能两大功能区,触感体验上有震动反馈,并且也支持左右滑动的触屏功能。

主驾前排门板上的车窗控制按键同样也是没有改变,只提供左右两个车窗按键,需要点击 rear 键,才能变为控制后窗,使用起来也是比较繁琐。

中控扶手方面,则是一个前后推拉的储物格设计,与上汽大众 ID.4 X 很相似。打开盖板后,就能看到里面的两个杯架、 Type-C 接口、手机无线充电板、小储物格。

来到前排座椅方面,ID.7 采用了是皮质的座椅,座椅两侧都采用翻毛皮包裹以及黄色缝线点缀,包裹性与支撑性都较好。

后排座椅同样是与前排座椅相同配置,都是以皮质+翻毛皮进行组合包裹。但后排座椅的舒适性我个人而言,会比前排略差一点,整体感觉会稍微偏硬了点。

后排的出风口处也是配备了一个小的触控屏幕,可以进行空调以及座椅的调节。

最后就是整体⾯积为 1000 x 840 cm² 的 Sky view 智能光感天幕。据官方介绍,该天幕具备了多个涂层工艺以及触控调节天幕方式,可以进行敏感变色调节,光幕开启时雾度大于 95%,低辐射涂层与无涂层相比可以提升 12%的热隔效率,紫外线隔绝达到率 99%。

常规状态下天幕会略带雾度,并不是全透明状态
光幕开启时雾度状态较为明显

六、乘坐空间及储物空间展示

作为一款 B 级车,车内的乘坐体验、空间十分重要,那么这款 ID.7 到底能给出怎么样的答卷?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1、乘坐空间

此次体验者身高体重分别为 178cm、72kg ,将主驾驶的座椅调节至最低的位置测试前排空间,头部空间为两拳富余。

体验者 178cm、72kg,头部空间两拳有余

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变,相同体验者在后排可获得一拳左右的头部空间,腿部空间则较为富裕,拥有两拳富余的空间。

后排头部空间为一拳左右,腿部空间为两拳富余

整体的乘坐体验来看,前排座椅拥有足够的承托性,后排也拥有足够的空间以及优秀的腿部承托性。并且后排地板也几乎为纯平状态,这点好评。

2、后排座椅尺寸

除了“主观”上的乘坐体验外,我们也进行对后排座椅的尺寸测量,通过数据直接展示它的实际情况。

3、储物空间展示

储物空间方面,新车给出的答卷就比较不错,门板两侧的储物空间都比较大,并且中控扶手的储物隔间也有充裕的储物空间,零零散散的杂物都可以放在里面。

4、后备箱空间

在后备箱方面,新车也是由于掀背的造型设计使其拥有超大后备箱开口,并且在后备箱尺寸上也算得上是一线水准,放下三四个行李箱都不成问题。

结语

从此次的深度体验来看,ID.7 不管是在动态、续航、空间等方面都没有太大问题,并且在智能化弱项上也进一步升级,可以说一步迈入了“水桶车”行列。不过,面对如今百花齐放的新能源时代,似乎 ID.7 所处的价格区间以及定位多少有点尴尬。虽然说各方面都不弱,但是也没有太突出的地方。所以面对一些年轻化的消费者群体,可能它的竞争力就会弱上了一些。当然,如果你觉得价格合适,并且想购买一款合资纯电轿车的话,ID.7 也是是一位值得考虑的车型。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张一根 Lv.6

认证:新出行编辑

简介:国家一级退堂鼓演员

25830

获赞

11

关注

882

粉丝

3715

原创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name}}

指导价: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0?(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万`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万`:'暂无报价'}}

{{item.title}}
进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