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要不是您问到 48V,我都没想到给您主动介绍。”走进某品牌 4S 店,《车市物语》主动向销售人员问及48V轻混系统,让他有些诧异,在他的印象中,专门了解 48V 的客户并不多。
“经过这几年的试推广,48V 没有在市场中掀起波澜,未来要通过 48V 技术达到 4.0L/100km 油耗限值很难,不如直接走电动化或深混技术路线。”另一边,汽车行业人士对48V的前景越发看淡。
回顾往昔,48V 一度成为业界和市场的宠儿。如今,48V 却面临尴尬的境地,前景渺茫。难道,48V 轻混系统等不到下一个春天了吗?
01
业内:48V 市场渗透率不足 2%
所谓 48V 轻混系统,就是在保留传统 12V 电气系统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套 48V 电气系统,利用 48V 启动发电一体机的动力弥补内燃机的低转速扭矩,进而达到省油的效果。48V 可以理解为轻度的混合动力,也可以看作自动起停系统的升级版。
48V 轻混系统受到关注,可以追溯至 2011 年前后。彼时,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及大众联合发布 48V 系统,随后他们还颁布系统规范 LV148。在中国市场,48V 则兴起于 2016 年左右,其中,长安汽车就推出长安逸动 48V 轻混车型。截至 2021 年,先后有 19 家车企对 48V 轻混车型进行了规划。

研究机构 IHS Markit 曾发布一份报告宣称,48V 轻混系统将在中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2020-2025 年实现 85% 的年均增长率,车型年销量也将从 49 万辆增至 1050 万辆。
然而,48V 轻混系统的真实境遇却不容乐观。汽车之家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所有在售(包含停产在售)车型中,只有 12 个品牌的 189 款车型搭载 48V 轻混系统,在总体销售车型中的比例仅为 3.56%。
从销量情况来看,某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 48V 轻混车型规模仅为 2.2 万辆,2019 年增长至 19.75 万辆,到 2020 年国内销量为 33.1 万辆。不过,尽管 48V 轻混车型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在 2020 年 2017.8 万辆总销量中的占比仅为 1.64%。
无论是企业产品推进情况,还是总体的市场渗透率,48V 轻混车型都没有迎来所谓的爆发式增长。
02
经销商:“懒得给消费者科普”
根据《车市物语》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48V 轻混车型面临的现状更为尴尬:销售端没有主动宣传的意愿,消费端的用户对48V几乎一无所知。
“我们有 48V 轻混系统的车型,但是一般不会主动宣传。”北京一家奔驰 4S 店销售人员告诉《车市物语》,奔驰 C级、E 级、S 级等车型均有‘汽油+48V 轻混系统’的配置,不过如果消费者没有主动了解,销售人员也不会刻意进行宣传。

相较于奔驰,红旗品牌对 48V 系统的宣传则比较主动,“红旗 H5 1.8T 版本车型和红旗 H9 2.0T 版本车型均标配 48V 轻混系统,只要非人为损坏,48V 电池可以享受终身质保。”
在宣传物料上,红旗 4S 店还专门标出“48V 轻混系统”的字样。不过,《车市物语》从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客户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 48V 轻混系统,而是集中在售价、优惠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
《车市物语》通过走访奔驰、奥迪、雪佛兰、红旗、吉利等品牌 4S 店情况来看,大多数品牌都没有把 48V 轻混系统当作产品的卖点,只是将其看成在售车型的一项配置。从 48V 的宣传策略上来看,销售端的态度显得十分保守。
对此,一名福特4S店销售人员解释道,“48V 轻混系统确实节油,但是并非传说中那么明显,这样的节油率,对消费者而言其实是无感的,所以我们不如寻找其他的卖点进行宣传。”
03
专家:48V 省不了多少油
要知道,企业推出 48V 轻混车型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燃油经济性。比如,吉利先后推出多款 48V 轻混车型,吉利 ICON“汽油+48V 轻混系统”车型显示,工信部综合油耗仅为 5.7L/100km,这样的数据着实令人欣喜。、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贡俊告诉《车市物语》,深混、中混技术难度较大,并且掌握在丰田、本田少数几家企业手中。相比之下,48V 轻混系统结构简单,只需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进行小幅改动,只用 1/3 的成本就能起到中混系统 2/3 的节能效果,可以很好地平衡成本和能效之间的矛盾。
而真正让企业推广 48V 轻混系统的原因,在于提高燃油经济性过程中的性价比。《车市物语》从博世、德尔福、法雷奥等零部件企业公开数据了解到,48V 轻混系统只需要支付高压混动系统 30% 的成本,就可达到其 70% 的效果。
不过,《车市物语》在调查中了解到,48V 轻混系统车型的实际节油效果并没有如此神奇。雪佛兰品牌 4S 店销售人员就告诉《车市物语》,48V 轻混系统车型只是相对省油,平均节油效果约为 0.7-1 L/100km。销售人员还补充道,“具体油耗其实与每个人的驾驶习惯有关。”
奔驰4S店销售人员则指出,“车辆节油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驾驶员多使用经济模式驾驶,减少车辆在拥堵状态下使用,否则即使是48V轻混系统,也不能保证明显地节省油耗。”
更有销售人员向《车市物语》吐槽,“48V 轻混车型和燃油版没有什么区别,其实 48V 轻混车型节油效果只是个噱头而已,我们更应该看重 48V 在车辆启停时带来的舒适体验,以及提升整车起步时的加速性和发动机的性能。”
04
前景:48V 得不到政策的宠爱
48V 轻混系统遭到市场冷遇,或许还只是开始,更致命的问题在于政策纠偏后导致的前景惨淡。

当初,在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之下,多种混合动力技术应运而生,48V 技术则以自己的优势,成为不少车企的选择。东南汽车研究院整车集成室主任宋名洋告诉《车市物语》,48V 轻混系统之前被广泛看好,主要有两个因素:一、在双积分政策的驱动下,48V 可有效降低企业平均油耗水平;二、从内燃机到纯电动发展过程中,48V 是一条极具性价比的过渡技术。
然而,政策的大手一挥,让 48V 的发展前景越发渺茫。
2020 年 10 月正式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明确提及,2035 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令人惋惜的是,48V 轻混车型并不包含在“混合动力”范围之内。“48V 是顶着混动的帽子,实则为燃油车型,不能享受补贴,对之后降油耗的贡献度也会不断减少。”宋名洋说。
双积分新政的出台,则将 48V 轻混技术推向更为尴尬的境地。2020 年 6 月修改并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提出“低油耗乘用车”概念,指综合燃料消耗量不超过《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GB 27999)中对应的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与该核算年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之积(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原则保留两位小数)的传统能源乘用车。


《车市物语》初步测算下来,现有 48V 轻混车型中,几乎都难以满足“低油耗乘用车”的要求,而 HEV 车型则大多数都符合“低油耗乘用车”标准。
比如,我们以奥迪 A6L“汽油+48V 轻混系统”车型进行大致测算,其工信部综合油耗为 8.0L/100km,而达标值约需6.73L/100km。显然,这样的油耗情况,难以达到“低油耗乘用车”的要求。
也就是说,如果在售车型不满足“低油耗乘用车”要求,对企业降低负积分就难有更多的贡献。如此,在双积分新政调控之下,企业又如何会投入更多资源,继续发展48V技术呢?
可见,在法规日趋严格的当下,48V 轻混技术作为一项过渡方案,已经被判了“死缓”。市场渗透率低,消费者认知度低,政策不再支持,48V 轻混系统始终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