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在说超级增程时,到底在说什么
文章

超级增程”这个词,应该是由深蓝率先使用,并且以此为主打口号进行推广营销。而昨天零跑推出了新的增程版车型C01,14.58万起售,同样也号称“超级增程”,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达到了316km,刷新了增程式车型的纯电续航纪录,并且号称“更接近增程本质"。

其实,不管叫“超级增程”抑或是“宇宙无敌超级霹雳螺旋爆炸增程”,车的本质其实还是增程,无非是车企的噱头罢了,作为消费者,都不必太过在意。

有意思的是,对于零跑这种行为,深蓝这边倒是也发了一个关于“超级增程”的微博以示回应,但是仔细一品却又总让人觉得茶里茶气的,也许真实的商业战争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吧。

邓总前几天也对超级增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于邓总的这番言论,用路向老哥说的“先射箭再画靶”来形容就很贴切。个人觉得,所谓的200km纯电续航是最优解的说法,其实是有一定局限的。

  1. 用车场景为通勤,家中有充电桩,拥有充电自由;
  2. 没有或少有跑高速的刚需

如果不满足以上两种场景,200km的纯电续航应该是不太够用的。因为单单从用车场景来看,其实并不是所谓的“最优解”,无法完全覆盖用户的所有用车场景。也许综合考虑了成本,技术等因素之后,从车企角度来说可以算是“最优解”吧。

我们应该都知道,在电池馈电之后,增程式车型就会存在能耗高、性能弱的短板,这是增程式汽车天生的“硬伤”。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这方面也会不断改善,但是无法根除,这是由增程式汽车的架构决定的。所以增程式汽车都设置了强制保电策略,道理很简单,如果充电速度赶不上耗电速度,结局就是趴窝…

顺便搬运一个深蓝汽车增程版的保电策略


深蓝汽车增程版有三种驾驶模式: 市区模式高速模式山地模式

市区模式

  • 车速高于36Km/h,当SOC<18%时,会启动增程器;
  • 车速小于36Km/h,当SOC<8%时,会启动增程器;
  • 特殊情况:
  1. 车辆启动时,若SOC<23%时,当车速>36Km/h,增程器会启动;
  2. 当车辆处于海拔较高区域时,为了保持动力,可能会在SOC较高时也会启动增程器,一般规律如下:
车速/海拔 0m 2000m 3000m
>36Km/h 18% 25% 30%
< 36Km/h 8% 10% 15%

高速模式

车速高于36Km/h,当SOC<50%时,会启动增程器;

车速小于36Km/h,当SOC<8%时,会启动增程器。

山地模式

根据用户自己设置的合理值,一旦小于该值增程器便自动启动。

注意:

  • 增程器自动保护系统,当增程器14天左右内未启动时,在行驶过程中,不管SOC值为多少,都会强制启动增程器。
  • 当出现地板油急加速时,当电机的需求电流大于电池输出电流,也会启动增程器,进行电流差值的补充。
  • 开启了云端智能能量管理功能,在导航模式下,通过云端计算也有可能出现SOC值较高时启动增程器。

为了解决增程的这一痛点,从产品本身来看,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让电池尽量“不馈电”,那么增加电池容量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光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人十分认可零跑这次尝试的方向。当然,一味地增大电池容量不仅会挤压车内空间,增大车辆重量,还会影响车辆性能,增加造车成本等等。但是,这其中各种因素的平衡应当是车企花时间和技术去解决的,而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自以为是地替消费者做出决定。而作为消费者,只需要考虑自己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不太需要主动去与资本家共情。另外,作为新能源车主,谁会真的抵制长续航的大电池呢。

结语

虽然我对零跑的车型不太感冒,但是我觉得市场还是需要这种角色,敢于打破市场的常规。毕竟,市场“卷”得越厉害,对广大消费者肯定越有利(不过大概不包括屡屡被背刺的老车主吧…)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