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P说香港交通,和香港的"比亚迪"
新闻
接昨天话题《“勤政”典范?聊聊深圳城市交通的几个奇招》,今天说另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这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香港。

对香港熟悉是因为去过无数次,最熟就是各大商场……但最近去一趟香港,没什么好买了,散步时间比逛街多,就专门看人家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有如下心得:

首先,道路的规则非常清晰,哪里是实线可变道,哪里要让行,哪里可临时停车等人哪里不可以,一清二楚,因为规则清晰,大家自然更容易遵守。


香港马路都不宽,但车流量大、车速非常快。原因一是人车分流做得很到位,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四通八达,减少了行人穿越马路的机会。原因二是大部分道路都规划成单行道,减少会车和让车的压力。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核心的,是香港的大街上你几乎看不到违章乱停车(在狭小的内街还是有一点的)。原因是香港的停车场配套是比较到位的,商业区一定有停车位,还会有市政建设的多层停车楼,依我目测,这种停车楼大大解决了停车需求。同样的大型停车楼,我在日本、德国甚至美国的大城市里都随处可见,但国内虽然有,却不成气候。这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给汽车预留的空间不足,对汽车的友好度不够(人要地方栖息,汽车也要)。当然,这跟房地产发达兴旺有关,有地都拿来盖楼了,谁去盖停车场……


其实香港交通规划的人性化在很多细节上都可见,即便你不开车。比如到过香港的朋友应该都会发现,在行人过马路的位置地面上,都会标出“望左”“望右”,而且是中英文双语。香港的行车方向和大陆相反,单行道又多,过马路确实会经常搞不清车会从哪里来,所以这个不需要多少成本的“设施”,确实能大大提高行人过马路的安全度。


总体上,香港的交通规划是延续英国殖民地年代的规则,驾驶者普遍的守法意识也比较强。我不知道香港考驾照的难度和大陆相比如何,但目测在香港开车并不比大陆的城市容易,驾驶者技术还是很高的。

除了交通,我再顺道扯点香港的道路见闻。

话说我有几年没来香港了,这回在香港马路边闲逛,走走路、看看车,发现一个显著现象——电动车的数量很多。其中特斯拉是最多的,能见度已经赶得上奔驰宝马了。宝马i3也不少。最惊讶的是还见到一台比亚迪E6,白色、右舵的,大家觉得这画面和谐吗……


路过一个停车场时,我看到了电动车的充电区域:非常简单,就是在墙壁上设了几个插座,有几台特斯拉就停在那里,正拉着线在充电。场地并不高大上,却是实际可行。

从用车环境来说,香港最适合普及电动车了,因为:一,绝大多数香港的车都不会开出香港范围,绕整个香港转一圈也就百来公里,多数电动车续航里程都能应付;二,香港山路、小路多,高速路程短,这也非常能展现出电动车的行驶优势:起步快、加速好,但极速不高;三,香港有车的人大多数都有固定车位,公共车位又以室内车位居多,容易安装充电设施。


如果香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普及电动车的先驱城市,我一定都不意外。只不过,香港年轻一代已经越来越不想买车了,因为养车成本太高。电动车据说政府有些优惠政策,但也远达不到吸引人去买去用的程度。这也是香港确保交通秩序的一个科学手段——不限牌、不限购,只用一个简单的加税手段来调控,买得起你就买,买不起是你没本事。相比之下,祖国大陆大城市的限牌限购,貌似科学,实则漏洞多多,给你“生路”却又诸多刁难……算了不说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