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精华
管理
人生第一台自己的车——一个半月、四千公里后的SU7Max提车作业
文章

给大家准备了概括性评价的省流版和全文,全文里会详细叙述整个买车过程以及一些自己的想法,全部读完需要些时间。

省流版:

2023年11月15日,工信部照片的那惊鸿一瞥,让人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在技术发布会后又煎熬般等了三个月,发布会当天晚上,准确的说是3月29日凌晨约一点,在和对象商议了两个小时后,最终锁单SU7Max,紫外红内,app内显示时间为11-14个星期。又是更加折磨人的两个月等车之后,6月4日去南京交付中心拿的车,到现在开了四千公里。基本上挑不出啥毛病,本人没开过什么特别好的车,受见识所限,觉得su7max已经很不错了。优点不赘述了,就如同大家所说——造型靓仔吸睛、动力深不见底、高速四平八稳、过弯如吸在地、底盘紧致却不死硬、转向响应迅捷灵敏、车机丝滑更是应该、谁叫它是小米su7~

一开始我也对小米抱有疑问,真的能在三年内做好一款车吗?车毕竟还是非常复杂的。但是从细节当中我逐渐发现了小米既有非常端正老实的态度,也真的做出来了一款机械素质强大、性价比高、好开的车。而不是只发挥了它智能化的长板,其他都一般。

  • 技术发布会上花大篇幅去宣传安全性、底盘、操控。比如半隐藏式门把手和实体按键,一下子就看出来雷军和汽车设计者都重视开车最基本的体验,不去做无意义的创新。
  • 敢于大大方方的展示su7的白车身,据我了解到这么做的自主品牌较少,这大多数是基本功极其扎实的外国大厂会做的事如果不是做的精益求精,自然也不敢拿出来给所有人展示。
  • 前期路试车规模是造车新势力里最大没有之一。
  • 第一款车就重视赛道表现,国内造车几十年的那些车企也只有少部分才敢真刀真枪的把自家车拉去赛道上。当时就感觉雷军那句“百年赛道无捷径”真的不是一句空谈。
  • 甚至一些细枝末节但也真的方便用户的地方比如防晒,都重视到了。我爸作为男性,对防晒这件事自然是比较大大咧咧的,直到有一年他夏天开车在高速上被晒伤了。自那以后他也都老老实实的带袖套或者摸防晒霜,所以我深知防晒当然是客观存在的需求。再比如车门上有放手机的凹槽,也有插雨伞的空间

或者说,第一次造车就一定不靠谱吗?传统大厂就一定靠谱吗?在中国市场有口皆碑的大众,2019年不也出了帕萨特断A柱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吗?时间更早一点,双离合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小到顿挫,大到离合器片过热能直接坏掉。直接现在的比亚迪可谓如日中天,但汉的底盘悬架用料却实在是难以恭维。曾经是BBA当中地位最高的奥迪,多年的烧机油问题让相对不怎么懂车的我妈都知道奥迪有这个毛病(我家从来没有过一台奥迪)。大厂也有掉链子的时候。还是要实事求是的来通过实车的表现来得出是否靠谱的结论,第一次造车不一定就不靠谱。

夸奖的说完了,我来鸡蛋里挑骨头得说几个小遗憾吧。

  1. 等交付的体验有点波折,虽然小米是刚入局的玩家,有些地方难免会搞得磕磕绊绊,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还是要吐槽一番。原本给的预计是五月底可以交付,然后说有些变故,要到六月。这本身还算可以接受,但是我问到具体六月啥时候呢?交付专员竟然说无法给出答复。我其实也理解企业不希望给消费者做出无法实现的承诺这一想法,但是不是应该尽量给个时间范围呢?然后6月1日这天有了好消息,说车已经生产完毕,那会儿交付专员告诉我还没发运,预估6月5日能拿车,我一想需要五天倒也合理,北京到南京也挺远,把车都放上板车自然也是个挺复杂的事儿,交付中心拿到车自然也要仔细检查一番。结果第二天的6月2日傍晚收到系统短信说竟然车已经到交付中心了,3号即可去拿,甚至都不是交付专员告诉我们这一消息。实在是有点让人无语!给顾客的几次时间点都出现了明显的误差,让人的期望值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到了交付中心问了我才知道,原来和我联系的交付专员自己人也不在南京而是在上海,自然南京的交付中心来了多少台车、哪些顾客的车到了,他也得不到一手消息。希望以后的车友能够有更好的等待体验,希望之后的小米交付专员能够及时给顾客提供比较准确的车辆交付信息!
  2. 第一、方向盘的质感稍差了点,有那么一点塑料感,在商厦里坐进去几次蔚来et5,感觉这方面还有点差距,不过这可以说是这车上少数并不“越级”的部分了。
  3. 第二、前挡风玻璃那个网格处好像也还是有不少镀银在的,我etc贴在那里大约有50%的时候收费站无法检测到,而且是在我慢慢开,都打开前侧窗的前提下。听车友的建议说放前备箱或者贴在内后视镜后面效果会有明显改善,过段时间去弄下来试试。
  4. 第三、之前去上海办事的时候发现目前车机里的地图app还没有添加车牌避开限行的功能,这个我觉得有点不应该,毕竟是和高德合作弄的,手机上的高德老早都有这个功能了,但车机上就是没有。好在有个亡羊补牢的办法,在手机上打开避开限行这个选项后,把导航路线发送到车机,也可以在车机上导航,但是要注意中途不可偏离这个路线,一旦偏离车机导航会遵照自己的逻辑给你推荐新路线,很有可能就又会给你导航去限行路段。各位车友要是前往有限行措施的城市一定要提前查清楚具体限行措施。

全文

一些在做功课前对车就有的粗浅了解

2023年下半年的时候,和对象一起居住已有三年有余,觉得是时候开始考虑买车这事儿了,遂开始做买车方面的功课。粗略估计预算不超过28w。我自2013年拿了驾照以后虽然开的不多,但爸妈在开的时候也会给坐在边上的我做一些实况解说教学,告诉我哪细节需要注意,因此自认为技术还不算差,也还算喜欢开车。上学的时候每逢节假日家里也经常出去自驾游,挺享受自驾出游的自由而放松的感觉的。因此,当时开始做功课的时候就决定要买的车首先是台好开的、机械素质要不错的车。也许可以说我是95后当中比较少见的不把冰箱彩电大沙发、自动驾驶等放在第一优先度的购车者吧。

家里面曾经先后有过四台车,现在的第四台车是2019年爸妈换购的比亚迪宋pro DM,是的你们没看错,我爸妈2019年买了台比亚迪,现在的比亚迪和那时候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家之前也是有过某二线豪华品牌的车的,能接受一台当时可以说名不见经传的国产车,在我觉得新鲜之余,想着应该也是这台车有什么惊人之处。事实上确实如此,在家里有家充的条件下,宋pro的15度的电池足以应对两三天的纯电行驶,让上下班通勤的费用肉眼可见的降低了许多,除非出远门否则丝毫不需要用汽油。即使跑高速没电了,发动机运转的振动、噪音处于可接受水平,保电能力比不上现在的插混车,但好歹也还行。这五年下来,家里这台插混宋pro也很争气的从来没有出过大毛病,可以说还是挺稳定可靠的。家里还有一位更加敢于吃螃蟹的表叔,他2018年的时候手里握着五十多万的预算,毅然放弃了奔驰E买了台蔚来ES8。在我表叔的车上体验过当时极为稀罕的双电机四秒多的加速后,在我了解过蔚来夸张的服务和独特的换电之后,更是让我对新能源车有了比较高的接受度。以及本来买车就不怎么看牌子的我,更对自主品牌多了一份信心。所以在去年选车时,完全没有任何对洋品牌的滤镜,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不看牌子只看产品力。

开始做功课

首先和对象商议,油车还是电车还是插混(包括增程)?我们第一个排除了油车。我不是较保守的抱有类似“发动机是车的灵魂”,“没有声浪还叫开车吗”这样观点的人,我觉得这样说多少有点自作多情,啥车不是开啊?以前还有人说手动挡才是真正的开车,现在呢?新车有手动挡型号比当年学驾照的时候大大减少了。再说什么声浪不声浪的,那人家六个缸八个缸的才叫声浪,咱普通家用车四个缸那就是噪音罢了(笑)。油车的后期维保费用也显著的高于插混,纯电在这方面的优势则最强。生活在长三角的我是个特别怕热的人,难熬的夏日高温让我坚定要买的车必须能够驻车开空调,有的时候在车上等人或者睡个午觉没有空调还不如直接送我见阎王,因此就在插混和纯电之间选。我住的地方没有条件装家充,在我结合了宋pro的使用经验后,我判断没有家充才恰恰适合买纯电。宋pro这几年下来纯电行驶里程占据绝对多数,说直白点就是买了插混之后,在明知道纯电的费用是明显更低的情况下,汽油机开始工作了人就难受,没办法,我就这么抠一人(笑)。网上众多理想车主说一年用不掉一箱油的情况也算是印证了我的想法。没有家充意味着没有便利的充电条件,但我又无法遏制住去外面充电的想法,那一来需要更频繁的去充电,耗时费力;二来电池因为更小导致循环次数会更多,长远的来看电池寿命更短。因此基本确定了买电车

在suv和轿车之间纠结的时间比较久。最后考虑到:第一,基本上只是我和我对象开,老年人或许会觉得坐轿车太矮腰坐的难受,我们目前没这个困扰。第二,我们生活中几乎没有需要后备箱搬运大件东西或者塞得很满的场景,轿车的装载空间基本上够了。第三,suv论好开、操控必然逊色于轿车。第四,主要在长三角活动的我们真的没什么需要走烂路的时候,大部分的路况都是不错的,suv高底盘通过性好的优点不明显。接着还确立了要买的电轿车几大刚需——800V(因为没有家充)、机械素质好、要有大电池、造型要合胃口。电轿车,如贺总去年年底帖子里所说,本来是个选择不太多的偏小众的类别,但2024年会有好几个产品力相当不错值得期待的。

决赛圈几大种子选手

极氪007:我俩都觉得论主要硬件配置产品力可谓诚意满满,唯独就是外观实在接受不能,我们的审美接受不了。另外座椅通风只有靠背没有坐垫对我这个重度座椅通风依赖者觉得差了点意思。

极氪001:性价比挺高,在商场里坐进去过老款,内饰颇有豪华气息,底盘更是没的说,比007用料还要好。但了解到第一电耗偏高,第二极氪的售后服务有点一言难尽,第三新款001全系都带激光雷达,但它的辅助驾驶处理器算力又低,体验也较差,我虽然不看重辅助驾驶,但我觉得都给激光雷达那就配上高算力处理器好好做,这样搞感觉有点没诚意,还不如把激光雷达去掉售价再低一点。

新毛豆三:电轿车领域的标杆性产品,我俩都对特斯拉这家电车领域的先行者抱有敬意,但第一个否定的就是它。首先为了建立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我俩还特意去租过老款毛豆三,体验后发现:第一,底盘实在是太硬太颠了。第二,即使我们不太注重后排空间,毛豆三后排也实在是太小了。第三,没仪表盘开了整整一天打心眼里觉得很难习惯。第四,毛坯房内饰无法接受。新款毛豆三虽然底盘软了一些,但是换来了更加让人哭笑不得的屏幕换挡和按键转向灯,还没有800v。

蔚来ET5/ET5T:et5地台太高坐姿无法接受,首先排除。我知道有些人是旅行车爱好者,但我俩反正不是,所以ET5T外观不是加分项。蔚来的内饰倒是做的很有水平,但总体上超了些预算,所以也只能拜拜了。

智己L6:和007一样主要硬件看着不错,但大连屏实在是有点蠢,无法接受。

小鹏P7:也是特意租P7开过,首先底盘有点散,高速变道能感觉得到有多余的晃动,觉得比较不爽。其次,都说小鹏的辅助驾驶搞得好,事实上我也不否认,但辅助驾驶从来不是我心里的高优先度。因此不冲着辅助驾驶买小鹏,还没有800v,总感觉性价比有点低。

比亚迪汉/海豹:家里有一台比亚迪也无法让我接受汉是电车但还是前驱这个事实。海豹性价比较低,没有800v,而且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

就决定是你了!SU7!

小米的直营模式也是个大加分项,4s店谈价格有套路,后期维保也有套路,让人心累。直营模式完全不用考虑砍价,也完全不担心售后和维保,因为反正都去小米的服务点就完事儿了,体验肯定是一致的,参考特斯拉。以及加上上文说的那些su7的优势,让我俩最终决定俩人的第一台车就是su7了。整个技术发布会到上市发布会的三个月间不断地在网上搜集su7的各种信息,在三月初网上紫色和红色内饰的图一出来的时候我们就都很喜欢,可以说大概那会儿就已经确定就是要买紫外红内了。之后还在网上还了解到南京的小米华东总部店3月28日晚上如果来店里开发布会还有免费的达美乐披萨吃,那雷军请客这便宜必须要占啊那天中午特意没吃很饱,晚上在店里吃了个爽哈哈哈

但是如之前所说,我们的预算是不超过28w。我们参照其他一些新势力如小鹏、极氪这样,定配置的时候会把辅助驾驶和动力分开,比如顶配一般是双电机和辅助驾驶拉满,次顶配一般是双电机但没有高阶的辅助驾驶。我们不觉得高阶辅助驾驶是刚需,所以觉得28w应该能拿下我们预想的这个次顶配,大满配我们当时预计是32w。谁知世事难料,坏消息是su7根本没出我们预想的这个配置,好消息是大满配比我们想的要便宜,关于咬不咬牙上这两万,商量到凌晨一点,最终决定还是上,不仅能获得油车时代几乎想都不敢想的巨大马力,也能获得让底盘得到质的提升的可调避震还有空气弹簧,而这些也都是平时开车每分每秒能享受得到的。

折磨人的两个月等车和之后的提车

这两个月某种意义上比之前三个月更难熬,之前反正大家都没车,现在你眼睁睁的看着有些下单快的人已经拿到车了,心中难免更加焦急一直在安慰自己好事多磨。五月中旬有次等的实在有点心焦,又去了小米华东总部的小米汽车门店,找到了当时对接我们的一位销售员,他虽然在小米上班,但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车,自己买了个SU7 Max,我说你带我再兜两圈,再让我开两把,他非常爽快的答应了。结果这下好,在对象面前出洋相了。销售员在带我们体验弹射起步的狂野加速的时候,我因为坐在后排,车辆瞬间的加速度给人的感受要明显大于前排,我吓得都叫出声了

等车方面一些不好的体验已经叙述过了。拿到车之后工作人员照例给准备了一些小礼品,我自己第二天开去车管所上了牌。拿到车前买好了随车充,买好了遥控钥匙,本人不是很习惯没有遥控钥匙这件事儿,再加上价格并不贵,隔壁特斯拉一个钥匙一千二。拿到车后决定去把前侧窗给贴个膜,后侧窗出厂就很黑了,就没必要贴了,把后扩散器做了个黑化,这样看着感觉更加顺眼。还买了杂七杂八的一些脚垫,后备箱垫,头枕啥的。

大致就是这样啦,接下来会发一些用车体验上的内容,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