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新出行 GAMP 3.0 上线|我们是如何评测 LCC 辅助驾驶系统的?
新出行原创 · 精品文章

很长一段时间里,LCC 的能力一直被大家所忽略。

甚至我们经常被很多厂商以及工程师同学提到,“你们测 LCC 的出发点是什么?”

LCC 的核心能力非常简单,因为它是智能电动车时代“人均皆有”的功能,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系统能力的基础,也是很多用户同学对智能驾驶的“第一印象”。

所以在 2023 年,我们并没有放弃对 LCC 的横评,而是将 XCX-Pilot Test 的测试标准升级到了 3.0,我们依旧延续新出行 LCC 智能驾驶评测维度,包括:

  • 安全性
  • 效率
  • 舒适性
  • 使用范围 

写在最前:

XCX-Pilot Test  3.0 也是在 XCX-Pilot Test 2.0 的整体评测框架上做优化,这次共划分六大场景,包括加塞、跟车、绕行、大曲率弯道、路口以及施工。此外我们升级会更加聚焦几个核心:

-新增绕行场景、长距离连续弯道、错位路口、施工场景等。

-新增项目通过率以及冷汗指数 GAMP 评价。

-更聚焦系统通过策略,而不是聚焦在单一的通过性。相比过去针对「通过与不通过」,这次我们会结合「雷达图」更聚焦在系统的通过策略上,例如在某个场景中我们不会简单评判某个项目是否具备通过能力,而是会聚焦在系统的综合能力上。

例如路口中我们会考量系统的连贯性、通过性、跟车安全性以及安全交互能力四大指标,通过路口时是否连贯?是否会考虑跟车?跟车时是否会有安全的跟车机制?过不了的路口是否有让用户提前接管的安全交互?等等。我们希望让评测更为完整,这也是我们坚持做 GAMP 而不是打分制的核心

新出行 GAMP 简介

一、LCC 为什么重要?

相比我们目前主流的高速 或者 城市 领航辅助驾驶,LCC 的能力虽然看起来非常基础,但它拥有几个功能特点:

-安全交互能力的不断升级。

相比以往,有了针对智能驾驶的 Orin 芯片、针对车机的高通 8155 芯片、激光雷达以及 BEV 等新算法的支持,不同车企在 SR 界面交互上也更为丰富。

在有更庞大的硬件支持下,BEV 、Occupancy 等算法的加入,让静态车道线、动态车辆、行人等目标物渲染更为丰富,比如小鹏在 XNGP 中也引入了基于无图化渲染的能力,让感知交互更为真实。

-拥有更高的使用范围。

相比城市、高速甚至泊车场景,LCC 的开启范围更大,不受限制于地图等条件,而这也是未来步入更高阶轻图化能力的基础。

相比在高速 NoA 等场景下我们“被动”去体验不同,LCC 更有利于我们去“主动”探索系统的边界,在封闭场地中我们可以灵活变动测试条件,另外也方便我们去验证不同系统的行驶策略。

-通过策略的延伸。

相比通过边界,「通过策略 」也是我们权衡一套系统是否好用的重点。

比如在防加塞以及跟车上有不同思路,部分车企会选择较强的跟车策略,而部分车型会有与加塞车辆尝试做博弈,而部分车型会偏向保守派,而部分车型开始思考轻打方向盘避让等。

-衡量基础能力。

LCC 是所有辅助驾驶功能的基础,更能衡量硬件与软件结构的基础能力。

例如小鹏 XNGP 、蔚来 NT2.0 平台、华为 ADS 2.0 以及理想的 AD Max等系统中,基本都是算法框架重写,新架构无论是硬件以及软件架构都是与未来 L4 级别系统是同源的。

它们就像是智能驾驶的「地基」,并且遵循木桶效应,地基能力越强、短板越少,也意味着能够支撑着系统走得更远。

二、加塞场景

在加塞项目中,我们依旧聚焦「加塞方向」「加塞速度」两个变量,来模拟四种常见的加塞场景。包括:

模拟日常加塞的场景:

  • 侧后方快速车辆减速加塞(70km/h 减速到 40km/h 左右)
  • 侧方车辆减速加塞(60km/h 减速到 40km/h 左右)

模拟堵车跟车时加塞场景:

  • 低速跟车时遇探头车加塞(15km/h-20km/h 时速跟车)

模拟跟车起步时遇加塞场景:

  • 跟车起步时遇探头车加塞

虽然这四种加塞场景不能代表日常行驶中我们遇到的所有加塞场景,但我们能够在场景中围绕几个考量因素,包括:

-响应时机。对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加塞动机的识别。无论是快速、低速甚至起步车辆,这也给感知系统带来较高的要求。

-舒适性。识别加塞车辆后系统的加减速舒适性。

-安全交互策略。对加塞车辆是否有清晰渲染以及有相关的提醒交互。

-应急机制。在较极端的加塞场景中部分系统会考虑相对应的紧急避让策略,例如触发方向、制动等进行避让,策略会更接近人为习惯,而不是直接触发紧急退出,把系统甩给驾驶者。

所以在评分机制中,我们会针对加塞场景中四个指标做 GAMP 的评价。

三、跟车场景

跟车舒适性我们也基于过去的项目,包括:

模拟堵车时的跟车场景:

  • 连续加减速跟车

模拟夜间遇到静止车辆

  • 80km/ 时速遇静止车辆

模拟遇占道车辆:

  • 曲率弯道上识别 30% 占道车辆

模拟跟车起步时 系统的跟车及时性(防加塞策略)

  • 前车起步,起步及时性

我们在设置跟车场景中,主要也是抓取了几个核心考点,包括:

-响应时机。无论是跟车、识别静止车、占道车辆等,考验系统的响应时机;

-跟车舒适性。好的加减速舒适性既能提高舒适性、也确保安全系数。

-安全交互策略。同样跟车也需要交互提醒,例如提前预警、跟车预警等,更完整的交互策略也会带来安全感,降低冷汗指数。

-跟车及时性。跟车及时性有着较好的防加塞的作用,延迟度越低能有效防止被加塞的风险。

四、绕行

绕行此次作为我们独立的板块出现在我们这次横评中,我们更重要是要考量系统的绕行机制:

  • 曲率弯道上识别 20% 占道车辆
  • 压线占道车辆打开车门
  • 探头车占道
  • 绕行时占道车辆起步

过去 20% 占道中的占道车辆打开车门、探头车占道等我们主要考量系统是否能够对于特殊场景做感知,而绕行是应对更高阶能力的通行场景。

所以在绕行中我们设置的考点是:

-响应时机。相比常规的占道车辆,特殊占道车辆对感知系统也带来一定的挑战。

-加减速舒适性。识别占道车辆后,系统加减速舒适性。

-安全交互。识别占道车辆时系统的安全交互反馈。

-绕行侧向安全性。我们主要思考的是系统的绕行策略,是否是偏向机械式的绕行,绕行策略是否有旁车安全检测,是否灵活?这也对系统通行空间的判断有很高的要求。

五、大曲率弯道

相比过去常规的大曲率弯道,这次我们设置的弯道也同样具备特殊意义:

  • 长距离连续弯道
  • 大曲率弯道

长距离连续弯道是连续 S 弯道,弯道内的车道较宽,同时也带有左、右变换曲率,这个弯道我们更检验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规控上的加减速舒适性。

而大曲率在弯道两边会有隧道墙壁遮挡、围栏遮挡,考验系统对弯道的曲率、车道线感知能力。

所以这两个代表弯道中我们考点是:

-通过的连贯性。弯道内通过的连贯性我们主要考量系统在识别大曲率弯道后方向盘、加减速控制是否连续,这是建立用户信任的关键。

-居中能力。弯道内通过的居中性,判断系统是否会出现压线、侵占车道等行为。

-加减速舒适性。系统是否会出现断崖式减速或者反复加减速,带来体感上的不适。

-安全交互。我们更考量系统在无法通过时是否会有提早接管提醒等。

六、路口

由于路口是未来更高阶智能驾驶的基础,所以我们不仅保留了路口场景,还针对路口场景做了升级。

在路口上我们选择比较具代表性的「错位路口」,并且针对「跟车、不跟车」两大变量做考虑。

  • 无跟车通过错位路口
  • 跟车通过错位路口
  • 跟随前车通过路口时,前车驶离
  • 前车驶离后遇同行旁车
  • 红绿灯识别与自动启停(待开放)

不跟车通过路口时,我们考验系统对远端车道线的检测能力,结合远端感知信息对行驶轨迹做规划。

跟车通过路口时,前车有比较好的参考性,所以我们主要判断系统跟车的策略。同时我们也验证在跟车时,前车驶离后对系统行驶轨迹的影响。

我们在不跟车时更考验系统对错位路口自找车道线的能力。而跟车时,我们则会考虑跟车时前车驶离后对系统通过的影响,以及在对侧向并行车辆的安全检测能力。

而红绿灯识别启停的功能由于目前开通该功能的车辆较少,我们也会在后续开放该功能。

所以在路口中的考点是:

-连贯性。通过错位路口时的连贯性,考验在车道线丢失后系统的加减速策略、通过性体验是否连贯。

-路口通过性。通过能力需要考验系统在不跟车、跟车场景中系统的通过策略。相比连贯性我们更注重在基础的通过性上。

-跟车安全性。在跟车通过路口时是否会被前车变道后带偏,如果不会带偏我们会考验系统的安全性,如果带偏离车道我们会考验系统的对侧向车辆的安全检测能力。

-安全交互。在系统退出前给予提醒或者提醒用户随时接管等,让驾驶者有一定心理预期,如果一旦车道线丢失系统就直接退出,则视为不安全交互范围。

七、施工场景

施工场景也是目前一大重要场景,我们也针对这个项目做了对应的升级:

从过去的斜列式桩桶我们升级为:

  • 斜列式桩桶
  • 横列式桩桶
  • V 型桩桶

来考验系统对不同场景的通过能力。

由于 LCC 内是对本车道的识别,所以在考点中我们认为绕行不会作为决定的通过项,而是综合了四个考点:

-响应时机。在识别雪糕筒等障碍物时,系统的响应策略。

-舒适性。 识别加塞车辆后系统的加减速舒适性。

-安全交互。在遇到雪糕筒时是否会有相对应的安全交互提醒,包括接管、仪表模型渲染等。

-制动或绕行策略。是否有相对应的避让策略,避让策略是否及时、安全。

相比 2.0 标准,在 XCX-Pilot Test 3.0 中我们更侧重看到系统的综合能力,我们也不断优化、完整评测系统的通过能力、效率策略、安全边界以及舒适性范围。

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和大家见面。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飞机先生 Lv.5

认证:新出行编辑

简介:可微信可电联,72小时为新出行用户服务。

25172

获赞

24

关注

2486

粉丝

3587

原创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name}}

指导价: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0?(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万`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万`:'暂无报价'}}

{{item.title}}
进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