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市场下,萤火虫还会是主流吗? 萤火虫下个月就上市了,萤火虫总裁金舸总带着产品、整车工程同学一起亮相。这应该是产品后第一次团队比较正式的亮相,视频末尾也提到目前团队都在保交付,这次应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现在萤火虫面临的压力应该是巨大的。上有蔚来还有乐道,萤火虫又是目前第一个面向大众的全新产品,也是目前蔚来充满“争议”中临近上市的一台新车。 这次也和大家聊聊萤火虫。 ★萤火虫,为什么总强调安全? 这次视频最强调的是安全,但大家总感觉小车上谈安全,并不主流。也和大家分享几个背后的细节。 萤火虫在做市场调研调研的时候发现,小车一般有两类人群,一个是年轻人或者年轻家庭的第一台车。其次是家庭的增购车,比如是代步车,或者小孩接送车。而萤火虫本身又是全球化市场,所以安全的标准基线一开始设定的比较高。 萤火虫一直传播小车的概念比较吃亏。比如欧洲 ENCAP 的安全标准分 4 米以上的“乘用车”、4米以下的“微型车”两种标准。萤火虫的车长尺寸刚好是 4003mm,要求就和普通微型车有很大不同,比如要新增有 56km/h 刚性避障正碰、比如侧面32km/h柱碰还有比如更严苛的尾碰,还有第二排乘客安全等。 所以要确保碰撞标准和安全,车身最强抗扭强度、防撞梁设计、车身材料、电池安全、气囊等布局设计就有不同。萤火虫应该也是目前小车中少有的标配 9 个安全气囊,包括有前向远端中间气囊还有后侧气帘。一个小车,对安全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小车上最硬,一个是小车上气囊最多,理解起来更加简单。 ★小车,空间上的“巧思”的必要性。 萤火虫的巧思听起来似乎也是一种不太主流的“悦己”方式。但如果接触到萤火虫实车上看后,其实很多功能都是强实用性。 比如前备厢看起来平平无奇,萤火虫做了大量“巧思”。比如前备厢做了上下隔层,可以干湿分离,有排水,也有挂钩。 比如后备厢也考虑功能和灵活性,后排座椅可以放倒。 比如就 4 米出头的车长,又要做车内大空间的前提下,要有得房率,座椅的空间布局也要有“巧思”。 ★智能化,还有哪些差异性? 萤火虫的车机应该是目前最期待的一套,因为它反而最“不主流”。萤火虫结合的是场景动态变化,来突出车机本身的氛围。 MINI的圆盘交互氛围拉满,萤火虫可以说发挥了蔚来座舱交互的基础优势,把这种氛围带进了横屏,并且加入了很多交互的思考。 比如车机有更多灵动的交互主题、交互动效,追随场景和氛围来变化。 比如车机交互要够简洁,交互逻辑上内部参考“苹果”,很多交互都是两步可以直达常用功能,有易用性也确保交互的高效率。 比如萤火虫的车机 UI 风格更加扁平化,大部分都是圆角,并且有不同颜色或者方框组合,来减少视觉干扰,进一步聚焦驾驶场景的高优先级。 从车身看,萤火虫确实是一台小车。但是萤火虫在产品的开发中比如从智能、空间、安全三个落脚点都是一台常规的乘用车开发。 中国的小车市场,最担心的就是水桶车。国内小车一般都有自己的长板,比如有性价比,有强车机,有强空间等。 但萤火虫的路径有些相反,反而把用户的出行所需都“巧思”糅合进了一台小车中,试图也让它成为小车上的主流,有足够个性,足够灵动,也足够实用...
最后编辑于 · 2025-03-24
  • 全部评论17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新出行现已建立萤火虫交流群 & 预订群! 扫码回复关键词「萤火虫」加入交流群,提供预订截图进入预订群。

“萤火虫在做市场调研调研的时候发现,小车一般有两类人群,一个是年轻人或者年轻家庭的第一台车。其次是家庭的增购车,比如是代步车,或者小孩接送车。”我觉得这种本能的感知结果,根本就不需要调研,谁都知道小车就是面向这几个群体的

做市场调研的时候难道没发现10几万的小车根本没人买吗

回复 夏日逍遥也不能说是没人买,应该是做小车,好看是第一第一要素

回复 骠骑将军铁本smart精灵粉赞成

别扯这些,这外形就没多少人会买单,市场会教做人的

丑车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上

蔚来还不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那就真的离倒闭不远了。

我就看看吹这么大的车,到底能卖几台!

买这台车的人,大概率应该是家里第二台甚至第三台车吧

小车怎么都会比大车不安全,强如smart和E级对撞也是废(这个有测试视频),小车强调的是顺眼,这么难看的东西,出来只会加速蔚来下滑,市场会教育他。

欧洲车,遇阻转国内?

造型倒是挺可爱的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