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购入第一台车的时候,我和很多首购用户一样,先去看了主流紧凑级的家用插混 SUV。彼时在门店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家庭用户围着一台当时热门的家用型 SUV 研究了很久。
彼时的新能源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可供选择的插混家用 SUV 并不多,因此我看的这台车供不应求,最少也要等车 3 个月。退而求其次下,我选择了我现在的爱车。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市场上也涌现了更多不同技术路线、不同设计、不同配置的新插混 SUV 可供消费者选择。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当下家庭用户在 10~15 万级别有哪些插混 SUV 值得选择。
一、各家各有「拳脚」
这篇导购,我们先不以横向拉开为对比,先从纵向开始聊聊每个选品适合买哪个配置,以及有哪些核心的优势。
首先是动力和技术,这也是消费者在购车时会重点关注的关键信息。
我们本次的选品是吉利银河星舰 7、比亚迪宋 L DM-i、宝骏云海、风云 T8。

这几家在动力技术上也是各有「拳脚」。
首先聊宋 L DM-i。这台车搭载了大家现在应该都耳熟能详的比亚迪 DM 5.0 混动系统。相比 DM-i 4.0,5.0 改善了整体效率,升级 EHS 电驱系统和插混专用刀片电池、热管理系统等等。

在全方位的提升下,搭载 DM 5.0 的车型可以做到亏电油耗 2.9L,而比亚迪从亏电 10.7L 到 2.9L 仅用了 16 年。
如果大家对 DM 5.0 系统还比较陌生,可以参考一根总结的《新出行百科 | 如何做到低油耗高续航? 解析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一文。
银河星舰 7 算是最近比较热门的插混 SUV 了,采用的是性价比高配置的打法,也有着不错的设计。而其采用的动力系统是吉利最新的一套 EM-i。

EM-i 跟自家的 EM-P 分流成了两条插混路线,EM-P 偏节能兼性能,而 EM-i 主打就是节能。
EM-i 跟比亚迪的 DM-i 仅有一字之差,可以看得出就是奔着对标 DM-i 来的,而其在参数上也确实如此。根据官方宣传, EM-i 的平均亏电油耗能够达到 2.67L/100km,1.5L 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 46.5% ,从账面上看都比比亚迪的 DM 5.0 更强。
关于 EM-i 这套动力系统的解读,同样也可以先参考一根写的《混动技术系列 | 硬刚 DM5.0? 解读吉利雷神 EM-i 混动系统》一文,里面还涉及了与 DM 5.0 的对比,非常详尽。

来到风云的 C-DM。奇瑞的最新 C-DM 也是被分为了两套系统,一套采用双电机+3 档 DHT,一套采用单电机+单档 DHT。在风云 T8 上为了权衡能耗,选择了后者。
跟 3 档 DHT 相比,单档 DHT 的优势在于结构更简单,城市通勤时能够节省更多油耗,并且能带来更优的平顺性。
风云 T8 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奇瑞的第五代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 44.5%,官方宣称媒体实测亏电油耗可以做到 4L 级。
宝骏云海有插混和纯电两个动力版本,都是基于上汽通用五菱天舆架构 D 平台打造。

云海的这套混动系统相对没那么复杂,由一套自研的全新 1.5L LBG 混动专用发动机+E-CVT 变速箱+电机构成,其中 LBG 变速箱最高热效率达 43.2%,92% 的工作时间可以在高效区运行。
整体来说,在 10-15 万元级别的这几台 SUV 都采用了偏向经济的混动系统,首要使命就是让用户比用油车更省钱,其次再是动力过得去。
这几套动力系统其实在大维度上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由于发动机功率、纯电续航、发动机介入时机的不同,具体驾驶起来的感知还是不同的,哪一套更适合自己还是要实际试驾再下定论。
二、各花入各眼,几车如何选?
简略了解完几家配套的混动技术之后,就来具体聊聊这几台车怎么选,哪台车适合怎么样的人群。
不用太纠结的入门质感选手
首先来聊宝骏云海,定位紧凑型五座 SUV。

为什么选的不是五菱星光 S?原因是综合品牌效应、配置各方面来说,我觉得宝骏都是更适合消费者的选择,并且宝骏云海插混版只有两个配置,不用太纠结。
现在宝骏云海插混的官方指导价为 10.98-12.98 万元,入门版本的 CLTC 续航里程为 60km,高配版为 140km。
如果你是把钱放在刀刃上的用户,那自然是推荐购买 10.98 万元的入门版本。这个版本除了续航不如高配版以外,其余的配置基本大差不差。
需要注意的是,10.98 万元的宝骏云海没有配置快充接口,交流电最高支持到 3.3kW,充满需要 3.5 个小时。
先来回顾下外观,车头部分,云海的分体式大灯造型非常犀利,再配合大角度弯曲的前舱盖,为该车营造了不错的运动感。单论这个外观设计来说,我觉得对得起十万的价格。

车身侧面,新车采用了较为动感的造型轮廓,配备前后微微隆起的轮眉线条以及丰富的腰线设计,让整个车身拥有着不错的运动感。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541(4590)*1880*1608mm,轴距 2750mm。云海的侧面造型整体也很动感,甚至给人一种不是家用 SUV 而是运动 SUV 的感觉。

车尾部分,整体设计也是比较简洁,上方的分段式扰流板为整车也赋予了一定的运动气息。尾翼中部还集成了后单目摄像头与高位制动灯,视觉效果科技又简约。

内饰方面,云海也是贯穿了宝骏一直以来的简约理念,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目前主流的处理方式。在座舱核心上,新车采用了 8.8 英寸仪表+15.6 英寸悬浮中控的常规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 10.98 万元的宝骏云海,也采用了皮质方向盘,内饰也有较多的皮质包覆,所以我说它是「入门质感型」选手。

大家看 SUV 的时候肯定会关注空间,这里为大家放上当时一根帅哥的静态体验。靓仔一根的身高体重分别为 178cm、74kg ,将主驾驶的座椅调节至最低的位置测试前排空间,头部空间为两拳左右。

在保证前排座椅不动的情况下去到后排,此时后排头部空间为两拳的距离,腿部空间也有两拳的空间。

关于宝骏云海的全方位体验,可以参考《灵眸 2.0 Max 上车 动态试驾宝骏云海》一文。
OK,来聊聊 10.98-12.98 万元的宝骏云海,作为用户你能获得哪些可感知的配置。按我的风格,首先是为您呈现一张省流版的表格。

首先是续航配置,刚刚聊到了云海有 CLTC 60/140km 两个版本,入门版本没有快充。如果你是为了绿牌和对纯电续航没那么高的需求,那么 60km 版本基本就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当半台燃油车来用,还能省下两万块钱。
其余方面,我翻完了配置表发现 60km 和 140km 的版本真的没有差什么了,除了 60km 版本不支持选装前排座椅舒适包(前排通风加热、副驾电动座椅),其他配置完全一样。
所以选择宝骏云海的哪个版本,完全取决于你愿不愿意花两万块钱去升级多一倍的纯电续航和快充。

值得一提的是,宝骏云海标配搭载了大疆的全新视觉智驾方案,官方称其为灵眸智驾 2.0,可以实现高速智能领航、智能泊车等功能。
总结来说,如果你的预算刚好在 10 万左右,想要买一台能上绿牌并且配置尚可的家用 SUV,我觉得宝骏云海是一台配置足够越级和有性价比,并且颜值不会太沉闷的质感之选。
迪厂紧凑家用的进阶之选
接着来聊聊宋 L DM-i。回到开篇,其实我当年去看的大火热门车就是宋 Plus DM-i。
时隔三年,宋家族已经枝繁叶茂,有轿跑 SUV 颜值担当宋 L,有均衡家用的宋 Plus DM-i 和宋 Pro DM-i。而我把宋 L DM-i 拉进这篇导购,是认为他的颜值对得起 「L」这个进阶的名号。
宋 L DM-i 共有四个配置,售价 13.58-16.58 万元。
这篇不是单车的导购,所以我还是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来为大家分析我认为值得买的配置。
还是一样先来回顾。外观方面,宋 L DM-i 在整体的设计上,走了一个大气、豪华的路线,整车没有过多的设计元素,整体看上去比较干净大气,新的龙颜前脸很有精神。

来到车身侧面,宋 L DM-i 侧身腰线采用三段式设计,走势极具张力;前后轮眉上的“三段式龙爪内凹筋线”犹如两对“龙爪”般紧扣轮眉,增加轮包的体量感与层次感。
尺寸上,比亚迪宋L DM-i 的长宽高分别为 4780*1898*1670mm,轴距达 2782mm。值得一提的是,宋 L DM-i 全系标配了 19 英寸轮毂,在外观上更显气势。

车尾方面,宋 L DM-i 尾部也是整车一大设计亮点, 其通过一整块的大体量设计,赋予 SUV 大气的视觉观感。整体后尾饱满宽阔,最大化了尾箱的内部空间。

内饰部分,宋L DM-i 的内饰在保持家族化设计的基础上,正面以贯穿式的一体化面板连接仪表与副驾,整体线条明朗利落。

乘坐空间方面,请出我们的模特圈总。将座椅调节到最低并且调整到一个合适自身驾驶的坐姿。此时,宋 L DM-i 前排头部空间还剩余一拳。

在保持前排座椅不动的情况下来到后排,此时体验者的腿部空间还剩余两拳以上,头部空间还剩余一拳。

关于宋 L DM-i 的静态体验文章,可以参考《全新龙颜美学 静态体验比亚迪宋 L DM-i》一文。
接着回到我们的导购推荐部分,宋 L DM-i 按照续航一共分为 CLTC 75km、112km、160km 三个续航版本。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预算特别紧张,不建议买 75km 续航版本的入门版本。
和很多插混车型的入门版本一样,75km 版本并没有提供快充,就像宝骏云海的入门版本一样,更多的时候你需要将其作为半台燃油车来用,除非你家车位就有慢充桩能每天补电。
除此之外,入门版本和再上一个版本的 112km 领先版差异化不大,主要是缺少了一个 DiLink 100 5G 智能座舱,扬声器的数量只有 6 个。如果你对纯电续航需求不高、并且也不太在意更丰富的细节配置,那入门版本也够用。
重点来聊聊 112km 的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同样还是先为大家放上一张省流版的表格。

112km 两个版本开始就支持了最高 26kW 的直流充电,从 30 充到 80% 需用时 23 分钟。
112km 领先版是一台更适合“自己开”的车,因为基本没有任何的驾驶辅助和智能安全配置。如果你是新手和对于辅助驾驶/智能安全配置比较在意的用户,那我认为加一万上超越版很有必要。
除此之外,112km 超越版还比领先版多了 DMS 监测、主驾座椅 8 向电调/副驾电动调节、前排座椅通风/加热、50W 无线充电、31 色氛围灯、电动感应尾门等舒适性配置。
如果你的预算足够的话,我还是建议直接上 112km 的超越型,毕竟这些配置确实值得一万块去升级,并且有些配置是后市场改装也没法达到原厂状态的,尤其是辅助驾驶和主动安全,不如一步到位。
再如果你的预算拉满了,想上顶配 160km 超越型。那你比 112km 超越型多得到的除了多 48km 续航外,还有对驾控质感有提升的 FSD 可变阻尼减振器、更高的 54kW 功率直流充电、6kW 外放电、更高级的氛围灯、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和迎宾大灯。
但个人还是觉得,如果你对多 50km 续航和更好的驾控感知没那么强,那性价比最高也值得购买的配置是 112km 的超越型,毕竟 15.58 万元这个价位刚好卡在紧凑型家用 SUV 的最中价位段。如果你来到了 16.58 万这个价位段,就不如再咬咬牙看看新上市的唐 DM-i 入门。
再等一等,看看这两台
讲完了两台已经上市的车,再来聊两台如果不着急购置,可以等一等的车。
先是我最近去拍完、在广州车展亮相的风云 T8。虽然还没有正式上市,不过也可以参考一下姊妹车型奇瑞瑞虎 8 PLUS C-DM 的售价(12.99-15.89 万元)。

风云 T8 是未来奇瑞想要出口的全球版本,不过参考风云 A8,其在正式上市时的价格应该会比瑞虎 8 PLUS C-DM 更有性价比。
并且风云 T8 相比同级的其他家用车型多了 7 座版本可以选择,可以进一步拓展车辆使用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我认为还是值得等待的。
除了 7 座以外,风云 T8 的亮点在于拥有首任车主终身质保、内饰大面积磨砂软皮包覆、索尼 12 扬声器音响等等适合家庭用车需求的配置。

关于风云 T8 的外观和内饰,这里就不展开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静态体验风云 T8-外观篇》 《静态体验风云 T8-内饰篇》参考。
如果你手握十几万预算且有七座和插混动力的需求,那可以等等风云 T8,着急购车的话也可以去看看姊妹车瑞虎 8 PLUS C-DM。
最后压轴星舰 7。作为吉利银河序列的第二台插混 SUV,星舰 7 走了兼顾性价比和颜值设计的设计,因此目前虽还在预售阶段,但是潜在用户们的反响很不错。
回顾一下周边信息。11 月 8 日,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开启预售。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共推出 5 款车型配置,预售区间 11.98-15.28 万元,限时预售区间 10.98-14.28 万元。

广林同学之前做了一张一图,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星舰 7 的亮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回顾《新出行一图|一图看懂吉利银河星舰 7》一图。
省流来说,星舰 7 在 15 万元以内的级别给到了你 13.8 英寸 W-HUD、Flyme Auto 座舱、16 扬声器的 Flyme Sound 音响、前排座椅通风加热,以及越级的腰部臀部双座椅按摩。
可以说,如果你在等一台越级配置、颜值不错,纯电续航也给到刚好和够用两个等级的车型的话,可以等等星舰 7 正式上市。
回顾外观方面,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延续了银河家族式设计语言,新的「银河涟漪」贯穿头灯配合保险杠造型让整个前脸更加精神,整个车身姿态也昂扬饱满。

车身侧面,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整体的车身线条相对紧凑,双腰线的设计也让车身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光影效果。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740/1905/1685mm,轴距为 2755mm。

车尾方面,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采用了沉稳厚重的设计,尾灯组则是采用时下流行的贯穿式设计,官方称其为「旭日东升」尾灯。

内饰方面还是以居家风为主,黑白相间的主流色调,搭配三潭映月悬浮式音响设计,充分诠释中华美学和光电科技结合的美感。

动力方面,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搭载 1.5L 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功率和扭矩参数为 82kW/136N·m,匹配一台 160kW/262N·m 的电机,官方 CLTC 纯电续航为 55/120km。最快零百 7.5s,最高时速 180km/h。
关于星舰 7 的静态体验,可以参考广林同学的《探索“银河”新概念 静态体验银河星舰 7》一文。
待到星舰 7 正式上市的时候,我也会再解读配置表和各位来分享星舰 7 的各个细分版本之间如何选择。
总结
当下的新能源市场已今非昔比,已有足够多的插混产品供消费者去对比选择。如今只要你手握十来万的预算去买国产新能源,基本都能够买到配置不错的走量产品,而不是任由合资或海外品牌宰割。
不过研究完几台车的配置表之后,我发现现在很多插混家用车的入门版本更多时候还是只能当做半台燃油车来用,顶配版本又会和下个等级产生「鸡头凤尾」的纠结。所以在对比选购的时候,我会更建议大家去看看入门以外、顶配之下的中高配车型。
最近使用
我的收藏
大家上传的表情
最近使用
所有表情
前排沙发空着~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