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评测
管理
写在六车大横评前|「谁才是最好用的智能座舱?」
新出行原创 · 评测

倒计时三天,新出行六车智能座舱大横评即将上线。

继「谁才是最好用的 LCC 」后,新年初始我们又投入进了新的大横评,也就是「谁才是最好用的智能座舱」系列,也开始了新出行在智能化的新思考,而这一次的六车大横评也仅是我们开始的第一期。

无论是 LCC 还是智能座舱,或者我们接下来思考的音响系统甚至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深刻体会到市场的变化,而我们基于用户体验的思路也发生了转变,所以便有了我们接下来的「智能系列」的更新。

而伴随着评测的深入,我们也容易“困”在自己的思考“陷阱”里,例如如何定义“好用”?是交互越简单还是越酷炫?火热的 3D 交互是否就是好用?评测项目是不是越多越好?

另外更重要的在「项目设计」到「评测方式」再到最后的「GAMP 评级」上,我们需要如何把项目设计的更易懂、更有代表性并且如何能够给同学们带来具结论性的结果,而不是一种直白的呈现。

基于此我们智能座舱划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交互」、「语音」以及「应用拓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横评背后我们是如何思考的?以及在评测项目中我们如何再基于「 GAMP 」评分体系对智能座舱进行评级。

一、交互,仅仅只是交互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交互」像一个大到已索然无味的词,以至于大家渐渐把它所遗忘。

而在座舱中,我们依旧把交互作为思考的首位,并且把它划分为视觉、触控以及语音交互三大板块。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产品经理提到“我们要舍弃掉座舱内所有的物理按键”以及“我们的语音要完全取代触控,解放双手”。

而这两个前提都是建立在完整的系统交互逻辑以及完整的语音能力。现阶段我们认为这种目标还远没有达到,所以它们还不是一种互相替代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权重中我们更注重基础交互和语音交互两大体系。

在交互中,第一部分我们设定了「基础交互」、「流畅度」以及「认知预期」三大板块,在第二部分为大家展开语音部分。

1、基础交互

在基础交互中我们专注于我们日常的视觉交互、触控交互。相比过去的嵌入屏,大家越来越多的采用了悬浮屏,尺寸不仅更大还加入了多屏交互、旋转屏或者是向日葵屏等多种交互方式,也带来了新的体验。

首先是视觉交互区,我们也思考了位于主驾位置的核心视觉区、高效视觉区以及基础视觉区三大交互区域。

核心交互区中除了目前主流的仪表以外还有理想 L9 首次应用的方向盘交互屏,还有去年开始应用的 AR-HUD 等抬头显示的应用。

其中比较具差异化的高效视觉区,不同座舱系统在功能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如何在高效区域布局更多核心的信息,包括导航地图、快捷操作卡片等提高交互效率以及安全行车等,这也是我们核心对比的问题。

2、流畅度对比

流畅度也比我们过去的横评标准有很大不同,也是一个我们这次升级的亮点。

过去我们考虑的是触控流畅度,在新的标准中我们还加入了「视觉流畅度」以及「冷车启动流畅度」,覆盖了从上车、上车后的触控以及视觉三大流畅度场景,扩大我们横评的范围。

其中视觉流畅度我们考虑的是界面切换是否需要多界面切换、动效转场是否流畅、字体梯度大小以及色块是否统一等。

这些交互信息常常被我们所忽略,视觉流畅度决定了我们驾驶者能否高效的获取核心信息以及交互的愉悦度。

3、认知预期

有了好的交互基础,认知预期的交互逻辑则是我们交互项目中的最后一个项目。

基础交互解决了操作易用性,流畅度提高我们的体验标准,交互逻辑则决定了用户的认知预期,甚至决定了大家觉得它“好不好用”。

所以在逻辑交互中我们集成了整洁度、易用性、可编辑范围以及交互逻辑四个标准,并各结合了 GAMP 来为大家做评级标准,让整个横评结果更为直观。

例如理想 L9 更像把所有工具一次性平铺在桌面上,不熟悉者看会觉得“乱”,但对于熟悉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高效的方式,但易用性友好度不高。

而例如 ET7  桌面上非常简洁,工具都藏在抽屉里分好类,提高了整洁度,但可编辑范围不高。

而例如问界、小鹏等车型则在这些基础上升级了许多交互思路,例如应用手机桌面以及 3D 交互等,也改变了传统的交互方式,如何在整洁度、易用性、可编辑范围的基础上还能确保好的交互逻辑?它们表现如何?又能带来哪些差异化体验?我们敬请期待。

二、语音 不止要快?

语音一直是智能座舱核心的板块,我们也在不断探索语音的横评标准。

我们把语音划分为三大板块,包括「效率」、「使用范围」以及「语义理解」。

在效率中我们集成了唤醒方式、唤醒时间、单指令执行时间以及多指令执行的时间,来看看不同语音系统的使用效率如何。

效率是语音的前提,语音反应快,是用户使用语音交互的一个基础。

如果语音速度慢于用户期待所执行时间,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用一台非常卡顿的机器,这样对手机内的应用交互就无从谈起,所以反应速度是将会是我们习惯用语音的一个基础门槛。

而进一步交互中,使用范围是语音系统好用的基础,使用范围越高,纵轴更长才能覆盖更大的使用范围。

最后是语义理解,相比过去的机械指令,我们的语义理解更考验系统的易用性与实用性,例如我们有一条模糊指令为:动能回收调大一点,实际上驾驶者并不需要记得目前动能回收的档位,而是直接从体感上叠加,交互更为高效。

三、应用拓展:导航、影音如何对比?

在应用中,我们也划分了目前大家比较核心关注的三大应用,也就是「导航」、「影音」以及「应用拓展」,同时也和大家做一个预告,音乐我们将会在接下来有单独的音响大横评,届时再和大家更大范围的展开。

在导航应用中,我们这次横评结合了大家常用的几大痛点,也就是「出地库时、进隧道内以及高架上错过路口」三大场景。

比如在地库中我们也有几个考量:

第一是在地库内时系统的「初始定位」以及「初始路径规划」是否正确?

第二是在出地库的过程中「定位更新」以及「路径更新」是否及时?

第三是地库后「定位确认」以及「路径确认」是否存在延迟?

出地库场景

根据这三个表现我们也为定位更新及时性、规划精准度、纠错及时性以及交互清晰度四个出发点设定了 GAMP 的评级。

为更接近大家日常场景,我们也设定一个横评项目,也就是让这六台车在地库负三层,同时锁车后我们一起吃完午餐,在间隔大概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再同步解锁车辆,利用语音说出三个指令:播放音乐、设置空调以及设置导航,来看看哪台车能够最先出发?

六车视频效果对比

而在视频中,我们更考量视频应用的视觉体验,例如分辨率、颜色饱和度以及观感效果出发,来看看六台车在暗光环境下的观看体验。

四、总结

除了升级基础 LCC ,伴随着智能化的变化我们也开始思考了新的智能座舱横评对比升级,智能座舱也是大家除了智能驾驶外最为关心的部分。

去年开始蔚来、小鹏以及理想等二代车型的加入,无论是 8155 硬件以及软件都有了相应的升级,在下来也有很多车企把手机数码、游戏等产品的开发思路引入座舱系统,这也给交互带来新的体验,而伴随着今年更多的新车交互,我们第一期仅有六台车,我们也会在今年引入更多新车型来完成基于新出行 GAMP 的评测,不断丰富车型的对比数量以此达到横评效果。

六车大横评第一季也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