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传统品牌的智能驾驶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我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宝马的智能驾驶,采用三分之二打包的供应商方案,在基础的车道保持能力上,可以说是目前我体验过用户紧张度很低的体验感受,如果用五星来点评,四颗星。在自动泊车的能力上,五星。 在谈的是最基础的环市城市高速、高速工况,车道保持时刻将车辆保持在车道的中央位置,而且加减速的体验比很多新品牌要更好。虽然在面对 cut-in 、车道线不清晰、施工场景以及大曲率弯道的能力,的确比不上采用更高阶硬件的体验,不过全程高速状态,划线清晰的场景下,宝马的 Pilot Pro 版本的确让人比较放心。而且前面谈到的能力边界的问题,会提前预判 1-3 秒的时间做出提醒,方向盘抖动、座椅振动、蜂鸣声、文字气泡提醒等,都是一次过出现;回看 2020 年宝马 X5 的循迹转向(网页链接) 2、奔驰 EQE 为代表的采用供应商最新的打包解决方案。同样是稳的状态,但是相比宝马的方案,在打灯变道能力、对前车循迹性能力以及对 cut-in 场景以及施工场景上的预判提升了一点。回看梅赛德斯 EQE 轿车的辅助驾驶能力(网页链接) 那为什么我们脑海里面会觉得“它们不行”,是因为边界能力上限。 很多传统品牌的打包方案,就好像,我们在语文考试中,选择题能做到全对,但是在作文题里面就只能拿到及格。 新势力造车的自研方案,就好像,选择题大部分能做对,偶尔有一两题没答出来,但是在作文题目里面能拿很高的分数,甚至能带出更大的愿景期待。 对于用户而言,ACC+LCC 是最为常用的,也最期待能用、好用、常用。进出匝道、进出隧道、进出桥面这些 NoA+高精度地图实现自动变道的进阶级加分项,需要基于前面好用的基础上再来延展。 希望车企朋友们先打好 2 楼 LCC 这个根基,再通往 3 楼,甚至 4 楼。 这样对用户而言,才能真正愿意去买智能电动汽车。 但真正阻碍智能电动汽车走进更多用户的是:硬件收费! 我真的不接受硬件收费这件事儿,我更觉得硬件应该全部标配,哪怕采用软件订阅、软件买断的方式,让更多的用户能了解智能驾驶到底是什么,培养出基础的智能驾驶知识。
最后编辑于 · 2022-10-23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