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很兴奋,因为看着车子的里程数逐渐从8000到9000。8000公里的时候,木子跟我说,可以写个用车报告。我说再缓缓,10000公里的数字更有意义。这两天,我频繁地关注里程数,就是怕错过下面这张照片。所以,连夜赶出了这份用车报告。
在这114天里,我从常州提车回来,去了宁波象山、去了海盐南北湖、去了嘉善新西塘、去了杭州千岛湖、去了上海参加新出行的试驾活动、去了湖州南浔古镇、去了绍兴欢喜营地,一趟趟的旅程都在告诉我,选G6真的没错。

在这114天里,我体会到800V的超快充电速度,体会到续航反向虚标的名不虚传、体会到小P的智能座舱,体会到OTA升级带来车辆变化的常用常新。

在这114天里,我感受到G6正在给我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因为G6,我在新出行认识了一群新的鹏友,每天灌水聊天;因为G6,我得以现场参加小鹏1024科技日;因为G6,我能够实地探访新出行;因为G6,我开始学习拍视频剪视频,为了能给大家分享更优质的内容;因为G6,家里多了好多好多奖品……




纸短情长,下面我从用车成本、充电续航、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四方面来展开这份小鹏G610000公里用车报告。

目录
一、用车成本
二、充电续航
三、智能座舱
四、辅助驾驶
一、用车成本
提车以来,我的电费成本包括三方面:家充、小鹏自营、第三方充电桩。由于首保免费,也不涉及保养费用。第一次扎胎维修费用是110元。
1.家充
自安装充电桩以来,总用电量是1105,电费成本356.97元。
2.小鹏自营
提车后用积分购买了一张500元电卡,目前余额105.48元,电费成本394.52元。
3.第三方充电桩
新电途电费120.01元,象山游电费55元,千岛湖游电费70.79,合计245.8元。
总结:10000公里的电费总成本为997.29元,平均约1毛/公里。同时,由于安装充电桩国网公司赠送了600元电费,积分购买小鹏储值点卡未使用现金,参加活动获得新电途权益电卡120元,实际支出的现金电费成本为125.8元。
评价:对于电车来说,这样的日常的出行成本四舍五入几乎没有。唯一比较大的成本应该是高速的过路费了。对于大多数时间在城市内通行的我来说,等于不花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0月份的互联网大会,媳妇身体不太舒服,按照往常她肯定不愿意我往返两个城区来照顾她,费油费时。但是有了G6之后,我一天往返两趟也不心疼钱。


二、充电与能耗
以我千岛湖自驾游为例(以下里程值均为WLTP):
第一次补能周期
行驶里程124.9公里,补能点:极氪杭州滨江宝龙城超充站,耗时26分钟补能276公里
第二次补能周期
次日行驶里程66.3公里,补能点:安培快充千岛湖公共充电站,耗时24分钟补能270公里
第三次补能周期
行驶里程7.7公里,补能点:祺悦酒店蔚来慢充桩,耗时1小时50分补能74公里
第四次补能周期
行驶里程280.9公里,回到家表显里程135公里。
整个旅程从出发表显293公里,历经3次补能共计620公里,实际行驶654.5公里,到达表显135公里。
整体WLTP续航达成率:654.5/(293+620-135)=84.1%

对于充电和能耗的整体评价:
1.能耗真的非常满意,84%的WLTP续航达成率包含了停车耗电、0车速耗电量。而我日常的城区通行能耗一般都是12-14,波动主要看当天开车的心情。如果碰上绿灯多车速均匀缓慢的情况,平均行车电耗低至10-12,WLTP基本属于反向续标。即使是天气寒冷的那几天,开了暖空调的能耗也大概在13-15。
2.充电速度非常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跟其他车主一起在普通快充桩充电,我的功率是59KW,其他车主才27KW,实现了充电最晚到,最早走。在超快充上的充电速度基本在120-150之间。唯一可惜的是,在嘉兴城区目前还没有小鹏S4充电桩,希望能早日落地一个!
三、智能座舱
1.语音交互智能化程度高
全场景语音+多人对话+免唤醒对话,锁单之前,我媳妇就是被这点完全吸引住了。提车3个月不到就获得了“妙语连珠”6级徽章,使用小P语音达6000次。第7级8000次指日可待。
在实际的使用中,简单的指令(车窗空调开关、座椅调节、音乐播放、打开指定APP等)免唤醒成功率高,接近100%,使用技巧就是要用命令式口吻直接下达准确指令,而不是以聊天的口吻(例如帮我开一下车窗)。
但对复杂的口令(例如打电话给**)即使升级到4.4.0后也会免唤醒失败,这还需要优化。
另外就是小P反应过于及时,话还没说完就开始断章执行了,“导航到曼居酒店(停顿0.7秒)客运中心店”,弹出来各种曼居酒店,后面半句不识别。
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车里人多的时候指令识别失误较多,例如我说导航到某地,会出来几个路线,然后其他人说同时说话,小P就会说 我没有听懂,就取消了。建议小P多线程接受语音指令时,要锚定初始指令唤醒者。

2.首创新能源车智慧场景用法
XmartOS4.4.0版本升级后支持G6\G9\P7i。开放了350+项车端能力,支持对座舱功能的个性化定制需求,通过远程和车内两种场景运营的触发方式,支持语音、时间、地点、环境、多媒体播放、车辆状态等作为自动化运行的触发条件,实现多重条件连续感知判断、多任务同步执行以及指令延时执行等高阶应用场景。
简单举例,例如四季恒温上班备车:设置早上7点45分,若车内温度在30度以上则执行极速降温、低于10度则执行极速升温;上车之后根据设定的温度自动执行对应空调座椅的设置。
再例如洗车智能场景设定:当主驾语音指令洗车模式,就执行关闭全部车窗、关闭大灯、关闭空调、关闭播放、折叠后视镜;洗车结束后再下达指令洗车结束,则打开后视镜、打开空调、开启自动大灯、继续播放音乐。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常用的智慧场景:
(1)充完电提醒盖橡胶盖:充完电拔枪后过一分钟提醒盖橡胶盖。场景码48880005
(2)下车未挂P档提醒:开门未挂入P档,小P将提醒。场景码:45430002
(3)火箭发射模式:模拟火箭发射现场,开启弹射模式。场景码84179999
(4)充电休息:充电时,座舱后视镜调整。场景码:03900003
(5)自动外循环:新车使用确保常开外循环。场景码:42470001
对于温度控制,我喜欢自己调整,所以没有使用恒温控制,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去App车辆界面的智慧场景里搜索。
四、辅助驾驶
关于辅助驾驶,我在其他几篇文章和视频里都有介绍,所以这部分就从自身角度分别谈谈高速NGP和城区NGP的使用感受。

1.高速NGP
在XmartOS4.4.0升级之前,我多次在聊到高速NGP时都会提出几点优化建议:高速跟车策略、经过大车刹车、变道超车,这三项直接影响驾驶冷汗指数、舒适性和效率。
真的很开心,在4.4.0版本之后,这3个问题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优化。我认为从这个版本之后,后续基本没有大的优化点了。
后续的优化方向可能是增加激进模式,现在只有标准和保守两种模式。激进模式下,更加符合老司机的驾驶习惯,更积极更极限的超车变道,更准确敏锐的超车变道。

2个月前,我对高速NGP的评价是,已经具备了一定人类司机的主动能力,90%以上的高速路程都能交给高速NGP处理,驾驶疲劳度上能得到最大的缓解。
2个月后,我对高速NGP的评价变成了:高速NGP已经具备了95%人类驾驶水平,已经能处理99%的高速路程,冷汗指数极低、舒适度足够。
整体而言,我认为小鹏高速NGP已经具备了一定人类司机的主动能力,90%以上的高速路程都能交由高速NGP处理,驾驶疲劳度上能得到最大的缓解。
2.城区NGP(无图)
对于城区NGP,我没有使用过高精地图版,所以这里的评价不涉及这块内容。4.4.0版本新增了20城开放无图城区NGP,作为先锋用户我也已经深度体验了1个月。可能比这两天才升级的大家对无图智驾的理解稍微深刻一些。
1个月前,我刚升级4.4.0就迫不及待的尝试了城区NGP,新鲜感十足,但是使用舒适性比较差,体现在刹车、转弯、变道超车、车道选择等几方面,偶发误判断的概率也存在。但是跟车的表现比较良好。
当时我的心里其实咯噔了一下,“就这?全量推送不是要被喷死?”

随着多个先锋版本的更新,一些BUG肉眼可见地得到了修复,但我认为仍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但是这过程中,我发现我已经掌握了使用无图NGP的方法,了解它的边界能力,我基本能预判到它即将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接管修正。
现在我的使用状态就是:有NGP就开,着急的时候我自己开,不着急的时候我看着它开。路口处提高注意力,跟车的时候吃吃早饭、喝喝咖啡、挖挖鼻屎、抠抠指甲(不建议双手离开方向盘)。
下面这句话我认为很重要:
工具没有好坏,关健在于能否用好它。
我相信几年前刚推出高速NGP的时候,也是一堆问题,但是在今天,高速NGP的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了。所以在当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用好这个无图NGP,以及尽快帮助小鹏提升优化无图NGP的能力。
所以在这个月底临近推送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全方位测评,包括推送当晚我连夜写了一篇无图NGP的边界能力,提醒大家注意无图NGP不是高速NGP。链接我贴在这里:链接
果然,我预判到了第二天各个群里、社区里喷无图NGP各种问题的情况。还是希望大家能辩证看待无图城区NGP的能力问题。
最后说一下我的期待:
1.希望开放AI代驾的时候,我也能成为尝鲜用户。
2.希望AI代驾支持多条路线(虽然我知道不太可能),例如到单位、到爸妈家、到常去的综合体,因为人们通常也就这几条路程比较常用。如果能支持5-10条路线,我相信很大比例的行车需求都能够用智驾来实现了。
用以前说过的一段话结尾:
无论辅助驾驶的水平有多高,只要一天法律法规上没有允许无人驾驶,我都认为仍然处于人机共驾阶段,安全是开车最重要的主题,切勿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机器和人都会出错,但“两个人开”肯定比“一个人开”更安全。
很多看不起智驾的人,都是拿智驾水平跟人类驾驶水平做比较。
从历史来看,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人类的奔跑速度,到骑马速度,到汽车速度,到飞机,人们在交通上的速度成就逐渐提升。
智驾也是一样,从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LCC)、高速NGP、城市NGP、无图NGP,一步步地从解放驾驶者的双脚、再到双手,也许在可见的将来,还能进一步的解放驾驶者的双眼,真正实现AI代驾。
今天,看似在尝鲜智驾的我们,实则在为这项技术的发展不断贡献我们的驾驶经验和行驶数据。在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分享、反馈自己的驾驶感受,让智驾技术的发展走得更快更好。
结语
以上是我小鹏G6的10000公里用车报告,感谢阅读!
最近使用
我的收藏
大家上传的表情
最近使用
所有表情
前排沙发空着~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