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比亚迪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安全?
文章

自从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提升后,国内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于自家产品的车身强度和电池安全类的宣传从来没有停止过,各类关于安全的技术迭代速度也很快;就拿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最多的比亚迪来说,在去年比亚迪正式推出了e 3.0平台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那么它的安全系数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呢?近期有一档关于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他们对拥有该技术的海豹进行了模拟真实场景测试,旨在测试出海豹这台新能源汽车在叠加两次侧柱碰后整车的被动安全性和电池安全性表现。

我们先解析一下海豹CTB技术的一些特性,它的设计思路是将刀片电池包和车身进行高度集成;通俗一点可以理解成,将电池包作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加强整车的车身刚性和抗扭能力。这种设计方式最直观的优点在于,提升车身刚性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材料和机械对空间的占有率,同时还可以将电池包的容量最大化;官方也将其称之为“三明治”结构。

这样的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它的安全指数到底如何呢?通过TOP Safety的测试视频可以看到,比亚迪海豹先后进行了两次翻滚碰撞测试,第一次是以32公里/小时的速度和75°角撞击254毫米的测试钢柱体,其撞击部位为主驾驶侧面车门与B柱连接处。第二次撞击则是撞击副驾驶后排车门与C柱连接处部位。

通过两轮碰撞测试之后,比亚迪海豹的车身结构最大变形量为183毫米,该数据水平比传统燃油车型的平均300毫米的变形量少了120毫米;通过最终实测公布的结果,车身结构:保持完整,门槛、B柱并未失效,车门未与车体脱落;撞击部位门锁和铰链功能未失效。功能表现、电池安全表现以及乘员保护,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优秀水平。

关于电池安全,比亚迪海豹通过此次碰撞后,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该碰撞车辆进行了分析,经过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两侧碰撞部位的边框处产生了变形,其电池本体部位并未出现损伤,主体结构虽有轻微变形,但没有漏液和起火现象,那在这方面确实要归功于刀片电池本身的安全结构设计。

此外,得益于比亚迪海豹的电池管理系统安全设计理念,其应用了高压断电保护策略,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直接将电压降至安全范围内,以最优方式保护车辆主体和车内乘员的安全。

为了证明比亚迪刀片电池包的安全和稳定性表现是否具备领先行业的水平,TOP Safety工作人员将经历过两次碰撞后的电池包拆下,并重新装入另一台全新车后,进行了启动、行驶等一系列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海豹所应用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当前的安全测试标准当中,表现确实颇为亮眼。

结语:

虽说比亚迪以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和销量都在大幅度上升,国产品牌旗下的爆款单品车型也有很多,但随着普及率的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指标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测试,与过往的燃油车还是存在些许不同,它所要面临的测试类目要更多,难度也会更大;相应的配套和测试指标或许也要随之更新,对于汽车厂商从开始立项、研发、标定和量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次测试,可以看出海豹的安全性表现就目前而言,在新能源车型阵列当中是值得肯定的;如果你钟情于它的高颜值和高安全,那我更愿称其为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