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很多新的消息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关于产品本身反倒没什么消息了。新车已使用一月有余。从一开始的殷切期盼,到现在的顺滑融入。心态的平静也让我能褪去关于品牌的崇拜,客观的来描述对于新车感受。年末舆论上对于这家公司的评价褒贬不一,质疑之声可谓此起彼伏。我这样的普通用车人阅毕也不免感到可惜,在这个掌控传播渠道就能成为无冕之王的年代,你司的传播部门如此低调隐忍,着实是对不起设计,制造,工程部门的付出和努力。
新8的长处还是那些:
1.行驶质感
2.NVH
3.播放沉浸声的这套7.1.4音响
4.全车用料…
5.等等等
其实关于新ES8的优点,应该不用再多赘述了。高级的设计,真材实料的制造投入提供极佳的行驶质感,静谧十足的驾驶空间,同时又衬托出这套7.1.4音响的优秀。不过这些老生常谈的优点,不多赘述,这已经是我购买的理由。
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明显改进余地的地方,作为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的车主,还是有自己的殷切希望:
1.内饰:
这套一脉相承的内饰设计其实质感有余然而跨度不足(个人感受,不喜轻拍)。从最低的et5到最高等级的es8,只靠材质的升级,是否可以支撑起这个价格跨度?这里强烈推荐后面的车主选择玳瑁棕内饰,这款内饰可以极大的提升整车内饰的温度,避免了清冷,素雅的的氛围感。其实不喜欢那种冷淡风内饰的车主应该不是少数,特别是新8用户,六座车型的选择往往要兼顾家庭成员喜好和招待需求的中庸,内饰不宜过于偏向一种风格。(要不是玳瑁棕的配色,购车计划就被太太给否了)
2.动力:
过剩,如果能加个形容词那就是严重过剩。过剩到让我怀疑动力今后研发方向是否应该只是小型化轻量化和节能化了。全家人包括我,认为最舒适的驾驶模式是9.9的加速和动能回收极低。电动机极佳的响应速度还有那种出力的持续和线性,哪怕在9.9这一档的选择下,新8 依然能做出利落的变向超车。而且没有了以往的发动机声浪,对于速度的感知似乎因为缺少了声觉上的提示而薄弱了,往往要看到抬头显示上的数字,才会感觉到已经超速。前面两档的加速能力对于家庭和商务这两大应用场景究竟有没有意义?
这里要单独提出辛巴的这套CRBS,调的非常好,非常平顺丝滑。只有在少数低速的情况下,偶尔能感受的那轻轻的一下机械刹车介入,给蔚来的调教团队点赞。
3.自动驾驶NOP+
在最近华为系大放光彩之前,网上的车评人对于蔚来的这套NOP+还是有诸多褒奖的。但是我自己的使用评价是只能中午用,因为早晚要出事(早晚高峰是真的真的不能用)。
我在疑惑之前的评测究竟是从什么角度做出的,究竟是乘客视角还是测试人员视角。如果是测试人员,我一个人驾驶时使用过NOP+接近300多公里,作为一个对新事物新科技感兴趣并且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来说,之前看到的试车评价不过分,可以接受。
但是,一旦转换角色作为乘客,并且车上有了长辈孩子,我对这套NOP+的评价是:这辆车可能会变成高速上一块会移动的石头。。。
高速行驶时,如果有车辆插入与前车的间隔中(间隔很大至少大几十米)NOP+会立即产生60KW以上的动能回收拉开与前车安全距离,想象一下你从眼角的余光,还有从后视镜里看到一车乘客瞬间的一个低头,然后抬起头一脸的惊恐。有时还要承受刚刚也一起减速的后车超过你时对你问候的目光。。。
其他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激活领航时经常会有一个突然的加减速,在弯道里突然通知退出领航,稀奇古怪的无效变道,无视周围车流速度古怪的减速。。。
直接的结果:提车45天,行驶接近2700多公里,只有我独自驾驶时使用NOP+行驶了小300公里,其他行驶里程,领航辅助被家人禁用。。。
4.充电口
应该放在后面。倒不是因为停车的问题,小区能够安装家充桩。但恰恰因为有了家充,产生了直接的问题:充电线缆太长,并且太脏。线缆过长,哪怕不算粗,要想稳妥的绕在充电桩上也是有点费力的。并且因为充电口在前面,一半的线缆拖在地上,沾上了大量的灰尘和水渍(小区地库提供车位洗车服务)。最直接的结果:太太根本不愿意用家充,不情愿的拔枪之后,只愿意勉强把线缆往充电桩上一挂(根本不愿意去碰那条脏兮兮的线缆)。五十万用车体验,几万的充电体验。。。都不如。。。

5.车机屏幕
应该大横屏,哪怕是当前屏幕横过来都可以。车里不需要太多屏幕我是十分赞同的,但是这块屏幕的观影体验太差,五十万级的声场体验,十万级的观影感受。。。
本来绝大部分操作都可以使用nomi来语音操作,导航信息又可以通过HUD或者仪表盘来观察。那你的中屏自然就会承担停车时大量的娱乐体验,这个大竖屏实在是一言难尽。。。听说新一代产品要横屏了,NT2.0的车主可以换么?自费也没有问题。有人会说有眼镜啊,这副眼镜其实做的不错,但是新鲜劲一旦过去,就会感到每次摊子铺开,调试好,使用好还要再安放入盒的那种鸡肋感。
6.二排座椅
二排的躺倒空间不足,而且逻辑有问题。上车在默认位置时,单独让靠背后倒是不行的,必须要先把二排座椅往前调,再调整座椅靠背。因为后轮塔顶的关系,二排的体验要看身高(本人身高182),高的人会有要么躺不下来,要么腿展不开的感觉。其实二代ES8刚出也是很能打的,但现在的新车,后排都可以横移避开塔顶再后躺了,希望改款能有进步吧。
总结
这四十多天ES8使用下来,有一种用一整套连贯的设计理念但是却没有照顾好所有产品的无力感。入门级产品由于高的门槛价格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但是这个群体反倒是对新科技新事物最热衷,最愿意以测试视角去尝鲜的(新鲜的辅助驾驶)。高阶产品因为这一贯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却让诸多愿意接受高价格的客户在某些方面体会了降级的体验(不成熟的辅助驾驶,观影,充电,二排)
现在新车的产品生命周期和以前比大大缩短了,如果没能在变短的生命周期里产生足够的可延续的销量和热度,这些产品就无法覆盖研发生产的投入,更加无法哺育后续的研发。在此支持艹数码的观点,可以拉低一些56的门槛。
希望公司立足于现在,着眼于将来,尽快摆脱颓势越来越好。
附能耗图,电车还是要扬长避短,何必一定要去拼高速呢,本来江浙沪的高速车就多,也跑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