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之后的特斯拉,对比国产电车仍然难保其身
文章

特斯拉再次降价,Model Y起售价来到历史新低的25.99w,对于一直在观望特斯拉的准车主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我个人并不觉得这是入手的理由:一来疫情控制逐步放开管控,“原材料紧缺”导致成本连锁售价上涨这种事基本没有了缘由,后面紧接而来的必然是成本进一步控制导致的持续降价;二来是新款Model 3已经有谍照流出,Model 3和Model Y作为本质相同的两个型号,同时换代也并无可能,要知道如果以Model 3的生命周期为基础的话,这两台车的构架已经是6年前的产物了。

而随着特斯拉降价的消息迅速铺开,国产新能源车企们也是迅速反应,上汽飞凡打起头阵,在电梯广告位和宣传页打出“与其WHY,不如飞凡R7”的口号,这个“WHY”暗指的意思想必已经非常明显,而在我了解了飞凡R7这台车之后我才发现它能喊出这句口号并不是信口开河。

最直观体现在消费者身上的就是价格,选择了车电分离的购买方案后,R7的指导价直接来到了21.85w起步,尽管这种方案还要另算电池的租赁费用,但飞凡R7独有的“换电”权益比起特斯拉点对点的超充站明显更有看头。

从产品力上来看,即使两车同为标配,但R7的内饰调性明显更适合主流审美,尤其是“RISING MAX 3+1霸舱式巨幕”,联合中控的三块屏幕与AR-HUD相结合,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座舱屏幕互联,更大视场角的HUD在丰富了显示内容的同时也带来更多交互上的升级,至于全系标配的RISING PILOT辅助驾驶系统和赠送的两年高阶智驾包,在实际体验上甚至是优于特斯拉加3w选装的EAP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R7无论是在车身尺寸,坐舱配置和内外饰设计上明显更懂国人一些,同时这也是特斯拉尽显疲态的方面,当品牌光环无以支撑产品力的时候,特斯拉又该何去何从呢?或许这也是降价最本质的原因。所以从产品力上看,即使是整车购入飞凡R7,与Model Y相比在产品优势上也是全方位占优;如果是选择车电分离的政策,不仅在先行款项上能有8.4w-10w的优惠(不同版本价格不一),21.85w配合飞凡换电的相关权益,我只能说特斯拉就算降价也难保其身了。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特斯拉刹车门后销量不怎么好,这个价位的飞凡r7硬件内饰还是很强的

R7的内饰调性明显更适合主流审美,特斯拉降价不影响我对飞凡的喜爱

反正在合理范围内,支持国产就对了

还是愿意支持国产,特斯拉这两年降了多少次了,问题还百出,还不如飞凡

拓速乐利润太高可能还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