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百花齐放,毫无疑问,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在电气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刀片超车,打破了曾今消费者钟情于合资品牌和进口车型的长久僵局。
但一直以来,新能源市场发展稳健,但却有些过于沉闷,除了常规的微型车、轿车和 SUV、MPV 以外,市场上缺乏一些有趣且独特的车型。而如今,MG 为纯电两厢车这一不被大多数车企和新势力重视的车型市场带来了新血液——MG MULAN。而除了在中国市场销售以外,MG MULAN 也将成为上汽和 MG 品牌征战全球市场的最新车型。
征服全球市场,MG MULAN 有哪些硬实力,而作为一款纯电两厢车型,MG MULAN 又有着哪些能够说服消费者的亮点,今天这篇 MG MULAN 情报局,小林为大家一一解答。
新出行已建立 MG MULAN 的兴趣群,戳这里,扫码回复「MG MULAN」即可加入群聊。各路车友、新出行编辑和厂商大佬都在群里。另外,戳这里 ,可以直接查看更多关于「MG MULAN」的内容。
一、解析平台优势:基于全新星云架构打造、首搭魔方电池
一辆纯电车最重要的不是外观内饰,甚至也不是三电系统,而是其平台。而 MG MULAN 则是基于上汽全新的星云架构打造,这个上汽最新的纯电架构能够实现轴距带宽支持 2690mm-3100mm ,覆盖从 A 级-D 级不同细分市场,涵盖轿车、SUV、MPV、跑车各种车型。也就是说,未来上汽将基于星云架构推出更多车型,而 MG MULAN 正是平台的首款车型。
因为 MG MULAN 未来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因此其必须基于更严格的设计标准进行开发。而此前的发布会上 MG 表示,MG MULAN 是唯二目前通过 EURO NCAP 五星设计标准的中国车型,另外一台则是蔚来 ES8 。
具体来看, MG MULAN 采用了折弯式的副车架设计/平推式防撞结构设计/CPM 超级电容/正面动力电池防护坝设计/侧面 360°防护等等。此外,星云架构还有着精准 SOC 预控/零热失控等优势。
除了是首台基于星云架构的车型以外,MG MULAN 还是首搭上汽魔方电池的车型。魔方电池的首要优势是轻薄,其最薄的版本能够做到 110mm 的厚度,最厚的版本厚度为 137mm,优于行业的 140mm 的平均厚度。而在技术体系方面,魔方电池被分为低中高三个密度等级。
其中低密度将分为钠离子/磷酸铁锂/M3P(磷酸盐体系) 三个大版本,中密度分为 5 系三元/6 系三元/高镍三元 三个大版本,高密度分为硅碳负极/半固态两个大版本。 具体到容量方面,魔方电池将覆盖 44kWh~150kWh ,满足超低成本和超长续航等不同用户需求。 而 MG MULAN 预计将采用 51kWh/64kWh 两种规格的电池,并分为 400/500/600km 三个续航版本可选。
魔方电池能够做到 110mm 的厚度,主要得益于其 LBS 躺式电芯的布局。在传统的立式电芯布局的 PACK 中,电芯与顶盖底部到电芯隔膜的高度距离没法被很好地应用,因此集成效率会打折扣。
而躺式电芯则能够很好地在同样的体积内装下更多的电芯,同时不浪费整包内的高度空间。因此,躺式电芯能够有更高的集成效率。
此外,设计团队在魔方电池能布局有立式冷却组件和隔离结构,可以在单体电芯发生意外时很好地阻止其蔓延导致热失控的发生,再通过排气阀对失控电芯的热量进行疏散;这套组合就是魔方电池的安全防火墙。
上汽官方在此前的电池技术发布会上还表示,希望以魔方电池为载体,打造 ONE PACK ——真正适合所有车型的平台化解决方案。未来,上汽也将推出和优化民用/商用换电、电池可充可换可租赁、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实现从生产端、补能端到全产业链的打通。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说不定 MG MULAN 未来还将会推出换电版本的车型,进一步打造不同的产品体验。
二、MG MULAN 产品信息汇总
回到 MULAN 产品本身。其实最开始 MG MULAN 的内部代号叫 EH32,和长安 C385、理想 X01 时期一样,大家都想不到最终它会采用了 MULAN 这样的命名。从我的观点来看,我举得这样的命名很容易劝退一些男性消费者。
对于这个命名,上汽官方给到的解释是:“我们认为木兰精神的本质有三个层面:第一本身要有过硬的实力,第二是有爱国精神,有大局观、能担当,第三是敢于突破传统束缚、敢想敢做。而这些也正是 MG MULAN 所具备,并想传递给大家的。”
这个解释大家怎么看见仁见智,反正我是觉得,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MULAN 这个命名反而有些柔中带刚的霸气。继续来到 MG MULAN 的外观。
外观上,MG MULAN 由上汽集团全球设计团队打造,整车采用了跨界车的车身形态,上具有低趴的视觉效果,但又不失实用性。上汽的乘用车的主笔设计师邵景峰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在设计 MG MULAN 的时候不希望为了造一台纯电车而设计车,而是将其融入了潮酷的设计美学。因此从上图可以看到,MG MULAN 并没有采用封闭式的前脸,而是采用了更具战斗感的机甲风格设计。
具体来看,MG MULAN 原厂自带了黑色的前铲,并且细节上有机甲风格的线条点缀。除此之外,MG MULAN 还采用了矩阵式的大灯设计,前机舱盖甚至还设计了一条夸张的内凹陷线条。
车身侧面,可以看到 MG MULAN 紧凑但不失力量感的造型,细节处造型团队为其设计了多条腰线以及原厂下方护板采用了黑色设计风格,进一步增强了整车的造型层次感。除此之外,悬浮式的车顶和突出的尾灯造型也保证了 MG MULAN 的科技感在线。
与 MG MULAN 匹配的 17 英寸的回旋镖样式运动轮毂以及马牌轮胎,轮胎规格为 215/50 R17。尺寸方面,MG MULAN 的长宽高分别为 4287*1836*1516mm,轴距为 2705mm 。
从图上来看,MG MULAN 虽然很有战斗感,但个人觉得离地间隙还是有些高,如果想要成为完全体的钢炮,后续提车回去后可以再换套短簧或者绞牙。
转到车身后 45° 及车尾,可以看到新车明显的跨界造型风格,巨幅的天幕玻璃和后窗融合度上做得很不错,而车顶分体式的顶部尾翼也充满了运动的味道。除此之外,新车采用了贯穿式的尾灯,并且在侧面和尾部下方都做了黑化和运动风格的处理,使得整车机甲和科技风格更明显。
再从上面这张图来说两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设计细节。首先是顶部的分体式尾翼,与整车融合得非常好,从这个视觉角度看过去运动感和科技感塑造地很到位。此外,尾灯组上方那一块到玻璃的突出黑色区域并不是装饰,而是设计师的“小浪漫”——以星座为设计语言的点缀灯。
颜色方面,MG MULAN 提供了从戎绿、亮白、光速银、安第斯灰、布莱顿蓝、赤焰红六种颜色可供选择,其中从戎绿是其主打配色。
上面放上部分 MG MULAN 各配色的实拍图,待后续有布莱顿蓝、光速银配色的官图和实拍图后,我再在新出行社区分享给各位。
从之前工信部的申报信息我们还能获取到 MG MULAN 的一些料。首先,MG MULAN 有无贯穿尾灯和顶部扰流板的选装,这样的配置推测会在中低配上出现,又或者 MG MULAN 将被分为普通版和运动版。
同时,申报图中还出现了几种轮毂造型,其中轮毂 3 和 轮毂 4 的造型感觉非常“丐版”,应该只会出现在最低配车型或备胎上。此外,推测矩阵式的大灯也是需要中高配才有配置。
内饰方面,从目前拍到为数不多的图片来看,MG MULAN 采用了三幅式方向盘,这个方向盘和现售的 MG ONE 是同款。在仪表组合方面,MG MULAN 采用了方形仪表盘+中控屏的设计,并且在中控屏下方保留了部分实体按键。
细节处, MG MULAN 采用了旋钮换挡机构,在换挡前方有着无线充电面板。在中控台下方则为镂空的大储物空间,设计有水杯架及储物格。从这张图还能看到,图中的 MG MULAN 采用了织物的座椅,但我个人推测这是一台低配车型,高配以及顶配车型应该会用上皮质或者皮质+翻毛皮混搭的座椅。
再来说说动力和悬架部分。悬架部分,MG MULAN 采用了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架组合,五连杆的加入能够保证 MG MULAN 主后驱的操控性。动力方面,MG MULAN 后驱版采用的是 150kW 的单电机,四驱版本搭载最大功率 330kW 的双电机动力组合,能够做到 3.8S 的百公里加速,再配合 5.3m 的转弯半径和低电池重心,从账面数据来看后驱版本的 MG MULAN 表现不差,而四驱版本则是妥妥的纯电“小钢炮”。
三、MG MULAN 竞品分析,价格预测
聊完了 MG MULAN 本身,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MG MULAN 正式上市后他要面对的对手。
首先在国内纯电两厢车这个细分产品市场,目前最主流的产品是来自大众的 ID.3 ,这也是一台主打后驱的纯电两厢车,其主要优势是大众的品牌加持,以及部分对燃油版高尔夫有情怀的消费者可能会转换为其车主。
其次是来自比亚迪的海豚,这也是细分市场较为火爆的两厢车型。不过比亚迪海豚主打的并非驾控,主要还是偏向家用性和个性化,这一点体现在比亚迪海豚全系前驱,并且最大输出功率仅为 130kW,基本上是比较纯粹的买菜车定位了。
最后我认为 MG MULAN 还可能面对的一个竞争对手来自前途的 K20。和 MG MULAN 一样,这台车也是目前平淡的纯电市场激起的一滩属于自己的水花,并且前途 K20 的钢炮属性会更强,前后双叉臂+两门两座+整车整备质量仅为 780KG 的产品属性都让他看起来更好玩。
不过综合实用性来说,前途 K20 更像是成年人的大玩具,而 MG MULAN 才是兼顾了家用和玩味的那一位,所以虽然前途 K20 和 MG MULAN 有着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重叠的消费群体不会太多。
放完一张 MG MULAN 与竞品的基础对比图,最后是价格猜测。一直以来,MG 的车型都算是比较有性价比的一类,作为名爵的车主,当时也正是因为其对比同级配置更高才作为购买因素最终敲定。
所以我认为,MG MULAN 会压出一个性价比较高、入门门槛较低的基础版后驱车型,这个车型的价格推测在 10 万元左右。而四驱、3.8S 的“小钢炮”版本除了外部的运动套件,内部舒适性配置和辅助驾驶、车机座舱这些应该也会堆砌一些不错的配置。如果想重击 ID.3,我觉得把价格定在 16-17 万元比较合适。综合下来,我觉得 10-17 万元应该是 MG MULAN 比较合理的售价。
四、总结
既然我们已经笃定新能源就是未来的时代主流,那么细分市场也一定会有各种有意思的车型会如春笋般冒出,并澎湃发展。虽然目前我们国内纯电皮卡、超跑并不太可能兴起。但是在电气化把强劲动力平民化的时代,纯电小钢炮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哪个年轻人会拒绝一台有乐趣的 Hatch Back 呢?
跟大家聊完 MG MULAN 情报局,我依旧坚持我的观点,我认为 MG MULAN 的颜值是足够能打的,目前能够看到的外部配置、动力参数也非常亮眼,如果内饰正式公布以后能有一些小惊艳,价格也足够惊喜,我相信 MG MULAN 能够先入为主成为电气化时代像高尔夫这样爆款的车型。
最后,虽然我依然不喜欢 MULAN 这个命名,但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做大做强,将带有中国文化标签的本土产品销往全球,让全世界都知道,汽车工业不仅再是智能化的世代,也是中国制造弯道超车的时代,祝愿 MG MULAN 在海外也能打出漂亮的一枪。
最近使用
我的收藏
大家上传的表情
最近使用
所有表情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