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叠个甲:非专业人员,我是一定会买su7的,仅从方便与不方便的角度来来谈论此文内容。不涉及语音功能,因为车内功能都可以用小爱同学“实现”,如果涉及语音功能,那车内的按键都可以取消了。所以现在讨论的是在不使用语音的情况下,按钮的布局是否合理
先说缺点:
- 设计逻辑过于混乱,按键排放位置不合理。
- 按钮多而胡乱:有实体按键固然好,但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应该整合一下功能,做到“多而不杂”。
我的逻辑分区,如下图:
- 根据使用人不同,车内分为“驾驶员控制区”和“副驾控制区”
- 根据使用频率:分为“高/中/低频率使用区”

正片开始:

一、缺点指出:此处的设计我认为空调“温度”和“风量”多余,可以改放在方向盘上。不符合逻辑,应该取消。(可替换成其他功能,放末尾讨论)
- 理由1:此处共5按钮,“电源”、“尾翼”、“空悬”都属于驾驶员对车身/车体控制的按钮,驾驶员优先原则,故此处应为“驾驶员控制区”。而“温度”和“风量”明显属于“主副驾共用区”,不应该放在这里。 现在的副驾往往是作为乘客,而不是作为“副驾驶”,设计上理应避免在车身/车体的控制区域出现这种交叉区,取消这两个,把此处归还给驾驶员。
- 理由2:在逻辑图中“电源”、“尾翼”、“空悬”都属于低频使用区,一般仅在上下车时使用。而“温度”和“风量”明显属于中频使用区(上下车或者行车过程中都有可能使用到),不应该放在这里。
- 补充:副驾使用“温度”和“风量”可在中控屏上操作。
- 理由3:若“温度”和“风量”放这里,那驾驶员左手和右手区域都变成了“中频率使用区”。这种一会儿左手需要离开方向盘,一会儿右手需要离开方向盘,并不是什么好设计,所以,彻底让这里沦为“低频率使用区”最好。
- 理由4:“温度”和“风量”明明可以可以在方向盘上使用,放在这里就多余杂乱了,比如小鹏汽车可以用方向盘上的滚轮操作。如下图:

- 顺便一提,上图中“红箭头”所指的功能是“调节跟车距离”,小米使用了两颗按键来实现这种功能,属实浪费。这种小范围的调节,使用“红圈”中的拨片更合理,或者是采用小鹏的方案,单颗按键按下去“远、中、近、远、中、近、远……”的循环。还有这个方向盘,对于接电话,不知道小米有没有按键可以实现?
二、解决方案
我们有在群里讨论过,下图是解决方案,不是学美工,只会简单的PS,所以只讨论功能,不讨论美丑问题。目前觉得比较合理
![]()
方案一:增加前/后备箱按钮。
以往前备箱使用频率以往是非常低的,我认为原因有两点:
- 太小:小米前备箱是一个宣传的亮点,现在是独一档的大,总共105L,常用的小东西可以都能放下。
- 开启不方便:直接把前备箱放在手旁边,大大增加了开方便程度,习惯以后,说不一定比后备箱方便,除非你喜欢车头朝内,或者是经常要拿取大东西。
小米前备箱真的挺大的,常用的东西装在里面是可以的
- 理由一:抛弃传统油车思维,既然这2点都克服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增加一个前后备箱按钮在这里?以前那种前后备箱开起来真的很麻烦,要么在左脚旁边,要么要在屏幕上点一下。现在直接前后备箱都集成在一个拨片上,真的方便许多了。
- 理由二:放在这里符合“主驾使用区”和“低频率使用区”的逻辑。
方案二:增加一个DIY按钮,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
这个按钮用于用户自定义功能,米家的智能上限是很高的。比如:
1.车库门:长按1.5秒,车库门打开,大屏播放车库门打开动画,车里小爱同时播报: “车库门正在打开”真正的“人车家”逼格满满。
2.家里空调:长按1.5秒,家里空调自动打开。然后小爱同学播报:已为您打开家里空调。
3.开启/关闭汽车360全景:有时汽车行驶过程中,想看一下车身轨迹,有一个一键启动的按钮就方便多了。ps:新手可以用于查看自己是否走在车道中间,锻炼车感。
4.播放设定的音频文件或者录音:按下按键,汽车马上响应“老婆你辛苦了,我们回家吧”或者是一首生日歌马上就响起了。只是举个例子,你想播放初音未来叫你“欧尼酱”的录音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