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即将发布车型
- 在售/即将发布
- 2022款
- 2021款
- 2020款
-
2023款 200轻享版电池容量 21.6kWh 纯电续航里程 200km 综合输出功率 40kW
5.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3款 310轻享版电池容量 31.9kWh 纯电续航里程 310km 综合输出功率 55kW
6.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3款 403轻享版电池容量 41.3kWh 纯电续航里程 403km 综合输出功率 80kW
8.0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3款 403智享版电池容量 41.3kWh 纯电续航里程 403km 综合输出功率 80kW
8.9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玛瑙版电池容量 31.9kWh 纯电续航里程 301km 综合输出功率 55kW
7.35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特别版电池容量 38kWh 纯电续航里程 403km 综合输出功率 55kW
8.59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皓玉版电池容量 41kWh 纯电续航里程 403km 综合输出功率 80kW
8.05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琥珀版电池容量 41kWh 纯电续航里程 403km 综合输出功率 80kW
8.25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耀金版电池容量 41kWh 纯电续航里程 403km 综合输出功率 80kW
8.65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
2022款 星钻版电池容量 41kWh 纯电续航里程 403km 综合输出功率 80kW
9.05w补贴价格 详情 去对比
车友点评
社区动态
-
三月初的傍晚,深圳难得一遇的火烧云布满整片天空,被染成橙红色的天空看起来柔柔的、软软的。 “蹬蹬蹬”突然手机微信亮起,在想是不是哪个客户给出大纲的反馈,我反复看了三遍这个陌生却又熟悉的微信名称...... 原来是大学学姐发来消息,“Hey,好久不见.......最近还好吗?.......我想你” 脑海中突然出现一段回忆...... 但当我点开聊天框时,才看到了后半句“我想你给我推荐几款车,男朋友要给我买车,嘿嘿”,冰冷的文字将我拉回了现实。 原来是老同学要买车,让我给出出主意,这难得了我? 学姐诉求很简单,代步用、换车时尽量不想亏太多。 我反手给她推荐A0级三巨头! 【海鸥、缤果、T03】 这是目前 5-10 万元性价比最高的三款车,从这三款车入手准没错,从目前来看每款车型都有自己的亮点所在。 比如前几天发布的五菱缤果,复古的颜值造型,同级最大的装载空间(没有之一)。 另外上个月刚发布的2023款零跑T03,颜值一样在线,同时智能化的表现也不错,110km/h的极速表现也比缤果高一些,动力也足够。 还有今天比亚迪官方发布了海鸥的官图,外观造型你们觉得如何?新车基于 e 平台 3.0 打造,或采用钠离子电池技术。 其实这不仅仅是学姐的购车需求,相信许多用户目前也在考虑这个价位的代步车型,价格低、易停车、造型好看且要有基础的一些智能化功能,以上三台车型都能满足你。 如果是你,这三款车型会怎么选?
-
2023 零跑专访问答(精简): Q: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 15-20 万元的市场,零跑怎么在这个市场进行定位占位?低于主打极致性价比的标签,以后会不会对于品牌向上造成一定的压力? A:我们理解 15-20 万价格属于重要段的价格带,未来燃油车和电动车将会同价。所以接下来的区间也一样,这也不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低的还有 10 万以下的,还有小车,10-15 万的 A 级车的区间,15-20 万未来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是 A 到 B 之间的区间。 Q:如果拿我们去类比,您更倾向于我们是汽车界的谁?除了汽车界的零跑以外,我们的极致性价比的概念,接下来到底什么地方是我们很核心的给予消费者的认知? A:我们是汽车界的零跑,不是小米也不是华为,我们要取长补短。我们是希望通过零跑自己的创新,让自己的产品在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各个方面,更有优势。 当然,我们是以成本定价,而不是以品牌定价,这是我们始终要去贯彻,要去执行,要去落地的策略。我们做用户的代工厂,我们说得很清楚了。 不是说一定要做low,包括很多的技术储备,我们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我们只会比别人好,不会比别人差。当然我们不会追求很高的毛利,这是我们的策略。 Q:咱们的全产业链是全域自研的,配置这么高,价格这么低,我想问一下咱们的利润如何保证? A:我想通过我们自己的全域自研,从成本结构上,随着销量的增长,很多方面还是比别人有优势的。比如传统的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我们展示的一辆车的70%的成本基本上是全域自研的,会随着2023年零跑销量的增长,带来很大的溢价。 同时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希望通过创新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比如说大家都是用8155,人家做8155可能只做了座舱一个功能,现在我们8155可以做什么呢? 可以做四个摄像头的环视,可以做阿嘉米斯的调音,现在把功放也做在8155里面了,我们一子就比别人节省了1000多块钱。这就是通过技术的能力,技术的创新,去综合地降低一些成本,来获得竞争的优势。 Q:零跑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如何呢? A:现在也是上市公司了,还不便去透露我们的规划。2020年我们卖了8000辆,2021年4.3万辆,2022年11万辆,我想我们今年至少要有比较大的增长。 Q:前面说到借助全域自研,我们有成本方面的优势,包括您刚才也提到 2023 年要继续优化成本,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优化成本的一些策略。 A:首先我们是通过更多的创新去降本,包括我们的 CTC,也是降本的方式,刚才我说的座舱,以及电驱动,我们自研的部分,我们有比较好的降本基础。 同时,我们也是采用平台化的架构,接下来全是同平台的架构,也可以带来很多成本的优势。因为我们通过七年的研发团队的建立,已经在电池、电驱、电控,包括整车各个方面共享化、平台化,我们已经做得比较极致。 所以未来上规模以后,我们的成本优势会越来越凸显,比如我们的座舱,我们将来全部只有一个平台,哪怕我们将来有 ABC 几个产品系列,但都是同平台。包括我们的电驱也一样,我们的电池整个架构,CTC的架构,也全部都是平台化,这些都可以带来规模效应以后的成本下降。 Q: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说法,你们是在用更便宜的车型走理想的路,让理想无路可走,请问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以及如果之后理想推出 20 万以下的车型,你们怎么看待? A:我觉得我们跟理想是完全错位的,从来没有正面竞争的,理想已经说了,它不做20万的车,所以我们是走不同的用户群,也不存在竞争。 在现阶段,在未来的 3-5 年之内,还是有很多用户还是有对充电的顾虑,对续航的顾虑。所以我觉得增程在未来的 3-5 年内,还是有它的市场的,而且还有一些特定的市场,比如东北三省在冬天,增程是得天独厚的可以解决取暖、电池加热、增加活性等等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我们未来在每一款 B 系列和 C 系列的车上,除了 A 系列代步为主的三五百公里的小车以外,我们将来 B 系列和 C 系列,每一款车都有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而且我们会同步发售,同步进行发布量产,同平台化开发,也节省很多成本。 Q:我们零跑这块,您觉得我们是主动的降价行为还是被动的行为?您刚才也提到价格这一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和我们垂直供应的体系。但您刚才也提到要拼到 2025 年,还有三年时间,您觉得有什么能支撑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吃到红利拼三年? A:这要综合来看,一个是我们的技术积累,至少我们未来体系化、规模化的能力越来越强,平台化,在研发上的投入,它的效率会越来越高,都是已经平台化了,减少这方面的投入,把这个钱补贴到产品上来。 同时,也要利用规模所带来的整体成本的优势能力。第三个是要通过更多的创新,不断地去降低我们产品的成本,一样的配置,我们如何做到比别人的成本更低,那就要靠你的技术创新,靠你的能力去达成。 Q:增程上了之后,对我们整个的销售渠道,应该有很大的变化,因为用户会更下沉,会有一些北方地区的,那我们在用户服务和用户的渠道建设上,目前有做什么样提前的预备和规划吗? A:从我们 C01 开始,我们整个底盘,整个的驾控,就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是媒体还是用户,对我们C01底盘的调校,对整车的完整度各个方面,我们又有了一个提升。C11增程是在C01的基础上再做了优化,所以我们会不断地去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新势力,从第一款车到第二款车再到第三款车,它都是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无论是承认还是不承认,一定是不断地去积累经验,去少犯错,推出更好的产品,我想一代肯定比一代好。 今年 9 月份我们还要推 B 系列,我们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我们也是不断地提升自己,让我们的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 Q:对于零跑未来的发展会面临哪些挑战有什么想法,以及应对未来的挑战您现在已经做了哪些准备。 A:我对零跑还是充满信心,比如我们的技术体系能力,上次1月份我们做了一个媒体的沟通会,我们的研发团队是原班人马,从 2015 年干到现在,非常稳固。 而且我们的整个技术体系能力都建立得非常好,工厂制造这一块,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体系化、能力各个方面也具备。包括我们的市场,经过我们去年的调整,也开始焕然一新。可能媒体朋友们也感觉到,我们的 marketing 也比以前要进步一点吧。 所以我对整体的团队还是充满信心,对我们现有的产品也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我们也很看重,我们整个产品线的设置,整车产品线,曹总是负责整车产品线的,从研发、制造端到端的,今天你们在前面的展厅也有看到我们整个智能座舱的、智能驾驶的,有电驱的,有电池的,我们有几条,未来跟第三方合作,跟一些车企合作的产品线,现在我们也谈得比较多,接下来也是我们的增长点。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能够跑出来。确实有很大的挑战,但是我想今天的发布会,前面我们都相对比较沉闷了两个月,因为我们不想太多地去说,我们是一个产品转化的过程,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门店轻装上阵从 3 月份开始卖新车,都是从 0 到 1 的切换,所以我们前面销量下降了,我们从 3 月份开始要重新轻装上阵,一路向前。 Q:我想具体了解一下零跑对后续的双动力车型的具体规划是什么样的。刚刚听到今年9月还会推一个B系列的车型,这一块是不是有相应的规划?另外,怎么看待纯电和增程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 A:说到产品规划这一块,刚刚朱江明提到我们除了 A 级车,就是小型车,比如四五百公里城市代步为主的车没有更换增程以外,我们 C 产品线以及下半年要发布的 B 产品线,后续会同步推出增程和纯电的两个动力形式。 具体的车型,基本上会以同平台的 SUV 和轿车,甚至是跨界车为主。在后续的动力规划上,我们认为在短期,比如 3-5 年,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到纯电和混动的增长趋势,混动目前来说,它的增长趋势还是比纯电要高的,所以短期内,我们认为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个还是顺应用户、消费者的诉求,如果市场发展需要,用户需要,这个动力形式还是会继续再做。 Q:C01 应该也有增程版本,这个车目前的规划在上半年上海车展还是哪个节点推出吗? A:C01 我们会在 7 月份左右推出增程版。 Q:零跑发布了增程版,有两个电池版本,一个是 CLTC 工况下 180 公里,另外一个是 285 公里,对于增程用户来说,如果有家庭桩,使用起来差别不大,为什么180公里的版本只有舒享版没有智享版?是不是说主要想销售的还是长续航版本的? A:我们的考虑是这样,因为城市用户,我们觉得他充电相对不方便,所以他会选 280 公里续航的用户会多一些,而这些用户对智能驾驶功能会更加关注,所以我们有智享版。 而 180 公里续航的这种,我们觉得三四五线城市作为家用,一般县城你跑一趟来回小于 100 公里,可以天天家里充电,智享版对他用处不大,也是浪费,所以我们就没有规划这个版本。
精选内容
-
交付 12058 台 零跑公布 5 月交付数据
阿迪同学 点赞 16 评论 17
-
零跑C11为儿童节保驾护航
丘丘丘丘丘邱比特 点赞 10 评论 5
-
15万级新能源SUV谁是性价比之王
丘丘丘丘丘邱比特 点赞 12 评论 6
-
零跑玩DAY-夏季杨梅采摘记
丘丘丘丘丘邱比特 点赞 13 评论 4
-
提车偶遇520➕结婚纪念日
如果如果如果 点赞 1 评论 0
-
520零跑C11和我们一起出行
丘丘丘丘丘邱比特 点赞 10 评论 2
-
提车偶遇520➕结婚纪念日
如果如果如果 点赞 2 评论 1
-
干货满满,三步教你薅零跑羊毛
XCX4868jJa7N 点赞 2 评论 1
-
开着零跑T03自驾皖南川藏线
小蓝马甲T03 点赞 2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