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建议新出行与汽车试验场联手,推出一个公平权威的纯电动车高速续驶里程测试与标定体系。 理由: 1、目前无论NEDC还是CLTC标准均没有「单独列出」纯电动车的高速续驶里程,从而对用户长途高速出行造成误判。这两个续航测试体系的高速工况均占比很低,不能真实反映各款车型的高速续航性能,也不能用来评判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高速风阻性能和高速驱动性能。 2、这两个标准对市区工况的测试和标定相对准确。在关闭空调的情况下,很多用户都能开出NEDC续航里程。因此,现有的市区工况的续航测定体系相对来说较为完善,不太需要第三方来做了,唯有高速工况的测试和标定体系是缺失的。 3、传统的高速续驶里程测试方法是找一条高速路上去跑到趴窝,这种方式简单成本低,但受不同测试时间路况有差异,易被社会车辆干扰,司机脚法也有影响,车速表显也有差异,测试的公平性不太够,因此测试结果就不太权威,很难用于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建议的做法: 联合汽车试验场,在试验场的高速环形跑道上,以单车定速巡航绕圈行驶的方式进行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的意义在于,所有车辆的测试条件都是几乎完全一致的,可用于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横向比较。 测试排除了司机脚法和社会车辆的干扰,确保车速始终稳定一致。环形运行也排除了风速风向,坡度海拔的干扰。尽量选择四季温差小的城市,减少全年不同季节温差的影响。测试尽量选择10~25摄氏度的环境温度,关闭空调,保留最小通风,排除空调压缩机耗电的影响。测试时尽量选择在没有雨雪大风的天气进行,排除风雨和地面积水积雪的影响。车速采用圈时换算,测前对表显误差进行校准。试验场地旁安装慢充桩,从满电跑到不能保持设定的定速巡航速度为止,并记录充入电量。可以同时公布每辆车时速100、120两档定速巡航的续驶里程。 意义: 这个测试和标定体系一旦推出,势必可以全面、客观、公平、权威的反映出各个品牌各个型号的纯电动车的高速工况续驶里程。对指导用户对比购买、长途使用纯电动车,对指导车企设计开发新车时优化车辆高速风阻性能、高速驱动性能,对填补国标的测试体系空白,都具有重大意义,属于国内首创。建议新出行考虑。@贺磊
  • 全部评论21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电动车测试很简单,直接拉高速,以120时速开就能测到大根真实的续航

是这样的,就想知道时速120能跑多远。但在实际道路测试总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路况导致车速下降,不能连续数小时都保持在120的速度上,所以想了个试验场定速跑圈的办法。

直接高速拉110差不多了,实际高速平均时速想上100还是挺难的,江浙沪300-400公里开下来,我一般平均95,这还是我路况允许都是130跑的情况,顶120跑的话估计平均时速90左右…而且这个高速测试无法反应真实的市区 郊区续航,目前的nedc是非常符合郊区续航的

回复 Kirayu我觉得要130,这样测出来才能每个人都觉得实在。北方冬天、暴雨情形都挺耗电的,和匀速130结果差不多。

回复 陇中连舞速度和温度不是一码事,不能互相替代,比如,冬季堵车的时候,虽然时速不高,但电耗很高。空调主要是跟温度和时间相关,可以冬季单独测下,静止原地开空调,每小时耗几度电,给用户一个参考。

回复 元气能量站这样就搞复杂了,现在就需要一把尺子,尺子要准,但不需要把π和根号三什么的都印上去。所以NEDC都嫌复杂了,但既然已经有了就凑合用,虽然短,好在挺准(“准”的意思是对各企业各车型是公平的)。等速60为什么不行?因为太短了,量起来不方便,会误导人。要不要根据春夏秋冬雨雪风温湿载荷速度驾驶习惯不同各测一把?要,但那是车企的事,像蔚来的预估里程一样,车企自测自研算法,把预估做准了。这个是软件做的事情,尺子不是干这个的。

回复 陇中连舞其实吧,我觉得作为尺子,最好的是WLTP其次NEDC,这两个尺子都能准确反应出电动车的市郊续航,城际高速续航换算一下就好了,epa过于严格 CLTC或许宽松,我觉得都不怎么样

回复 陇中连舞主要是你这么测确实不能反映出车企所做的改进,比如热泵制暖和PTC制暖的能耗肯定不同,但按你用时速130能耗来代替的话,费劲儿研究热泵的车企的努力就被忽略了。

回复 元气能量站这些哪考虑得过来,ET7那1kW的音箱要不要开着?能开空调测已经代表科学了,NEDC空调都不开的。

回复 Kirayu另外,看平均时速没有任何意义,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假设一段12公里的高速路,第一次以时速120开10公里遇堵车再以时速20开2公里,平均时速为65公里。第二次以时速90开3公里遇车多再以时速60开9公里,平均时速也是65公里。虽然平均时速一样,但你认为这两次行驶的能耗能一样吗?这也是为什么我着重强调要搞定速巡航测试的必要性。

回复 Kirayu是的,所以春秋季城市用车续航几乎就能跟NEDC等同(经济模式、强回收),冬夏把空调能耗考虑进去就行,所以只剩下高速续航打几折不清楚,因为不同的车折扣幅度并不一样。

听说为了整出这个CLTC花了很多钱,估计找的是不开车的大学生,调查一圈说中国道路车速低,CLTC更符合中国国情……要我说测电车哪有这么麻烦?测试架上,开空调130匀速把电池跑干,大家都会觉得实际比测试更禁得住跑。要模拟实际,没有一个标准能模拟出实际,大家要知道一把尺子就行了。所以NEDC用用就挺好的,要改革那就开空调130匀速,北方冬天耗电和这个也差不多。

主要问题还是制定标准时选取的测试场景,只针对了通勤场景,没针对自驾游和回老家场景,这就导致了标准的内在缺陷。

而且能耗测试不是单独针对电车的,而是所有形式的车辆都使用同一标准,因此看似CLTC对电车更友好了,而实际CTLC是为了对燃油车更苛刻了。

其实现在只要有大的标准测试方法,就会有厂商对策。新出行现在的方式就是冬季做极限条件的横评,每年北京一次

挺有想法啊可以

Wltp标准我觉得挺符合的呀,基本跑到限速的情况下,温度在30度左右可以跑出1:1,当然是开空调的。

限速也分100还是120吧?对于很多车,这俩速度的续航还是差出不少。

汽车试验场要很多钱包场的吧,直接高速公路测不就好了

估计建立长期合作的话,均摊到每一次测试的费用可能是可以接受的,我见过其它媒体和汽车试验场合作推出的一系列测评项目。

恭喜,您的动态《建议新出行与汽车试验场联手,推出一个公平...》获得首页推荐。+50 积分/出行值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