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日产N7订单截图

4月27日是东风日产N7上市发布会!首搭AI大沙发、防晕车技术、Momenta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行业第一梯队的车机系统。快来社区晒出你的订单截图吧!

正在讨论
全部

逗爸逗爸

【不懂就问系列】日产N7,合资车的“核弹”…? 谁能想到,日产N7竟然祭出了11.99万的“清台价”……11.99-14.99万的价格,放在日产N7的产品力维度衡量,简直不可思议。(比我猜测的便宜了5万!) 你敢信,东风日产N7是B级车身,C级大空间,车身长4930mm,宽度为1895mm,高度方面,160kW基本型为1484mm,200kW基本型为1487mm,轴距为2915mm,拥有83%的得房率……而价格比A级的小鹏MONA M03还便宜。 这定价一出,不仅颠覆了合资车的固有印象,而且把竞争带入了全新的维度——当合资品牌“挤干”品牌溢价,全凭产品力竞争,那么此时此刻,品牌会不会 成为左右决策的关键因素呢? 扪心自问,12的小鹏MONA和日产N7,你会选谁? 只能说,合资车的反击开始了,等等党又躺赢了? @阿平同学 @小马 @木子阿 @阿鑫

日产社区 晒日产N7订单截图你的五一故事2025上海车展东风日产N7上市发布会

逗爸逗爸

首页推荐

日产or国产……东风日产N7会成为合资车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日产or国产……东风日产N7会成为合资车的正确打开方式吗?【灵魂拷问】新能源时代,合资车还有活路吗?……如果合资车变得跟国产新能源车一样了,连价格都一样了呢?【 查看全文

日产社区 东风日产N7上市发布会AI零压云感座椅晒日产N7订单截图2025上海车展东风日产技术发布会

Blood旌旗

2025 会有很多车媒鼓吹“合资反攻”,主要还是个恰饭问题 新势力全在缩营销预算,看传播数据搞合作,没能力的全部滚粗 BYD、吉利又是传统老抠逼,压根不愿意多给钱的 然后本身能力一团糟,既不懂新技术,又不懂观众心理,无论是技术价值还是情绪价值,屁都搞不出来 上头有老几个头部压着,下面有数码宝贝抢饭吃 要想混出来就只能走极端了,趁着合资还能喘口气,赶紧打出旗号——“2026合资反攻”,吃回光返照的最后一口饭 但是这个赛道之前就被小酸奶等人洞察到了,这几年已经非常拥挤......卷来卷去,他们还是恰不到 开玩笑,恰饭哪有这么容易? 你本身就是跟时代浪潮背道而驰,逆水行舟,要么能提供无以伦比的心里按摩、情绪价值,要么你得懂机械类的东西懂到全网独一份 然后还随着自主不断打击合资,整个生态圈都在不断缩圈,简直不要太惨 所以我看很多同行跳进去的时候,本人只能表示不理解——跟着风口走你都恰不到饭,逆风你就行了? 哎,只能说逻辑依然是个门槛很高的学问

日产社区 晒日产N7订单截图

常岩

你以为当下的汽车市场,只有自主品牌卷的你死我活,而合资品牌只是岁月静好的佛系营业? 如果真的是这样,像日产N7这样,看起来像新势力、智能化很新势力、名字也像新势力,还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合资纯电轿车就不会出现。 千万别太相信合资躺平这样的鬼话,不然你只会看到别人表面上的“躺平“,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背地里连棺材板都掀了! 日产N7,一台做到订单破万的合资轿车,其实是在强势传递合资品牌反攻新能源赛道的信号。 作为一款合资的爆款纯电车型,N7的绝活其实很容易理解——入门的价格+比新势力更越级的配置。 具体如何越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是沙发,AI零压云毯座椅。 基于日产独有的Spinal人体工程学座椅造型,配置行业首创的AI算法和49个传感器,让它能达到自适应体态的效果,并搭载同级唯一的12点按摩座椅。 除此之外,还支持14向电动调节,且无论是靠背还是坐垫,都支持通风和加热。 2是冰箱,同级唯一的冷暖双用5.8L大冰箱,能轻松装下6瓶脉动,且运行时噪音仅有22dB,几乎听不到。 3是车机,同级唯一的8295P座舱芯片,像什么高德地图、无麦K歌、游戏、影音应用都能流畅运行。在语音交互上还采用了科大讯飞+DeepSeek的深度推理大模型。 再加上11.99万起的价格,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另一家新势力又下场了。 虽然日产知道,自己绝对不能提动态质感的细节,一切宣传要跟着新势力浪潮的节奏,但如果你真的开上了这个车,才会发现作为传统车企的细腻调教是抹不掉的。 N7的底盘调校,由日产首席试车手加藤博义大神调教。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他的另一个名字叫——GT-R动态之父,没错,就是曾在纽北让保时捷911无比头疼的那个战神GT-R,他调的。 所以,N7作为一台电车,除了好开,还通过电驱抑振、悬架调校,做到全域智能防晕车,能覆盖6大易晕场景。 总结下来,只有xx的价格,用沙发、智能化等越级配置和新势力正面竞争,同时又有合资品牌的动态调教底蕴和品牌背书,是N7真正的爆款密码。 当合资巨头真正卷起来的时候,新势力才会明白:真正的战争,现在才开始。

日产社区 晒日产N7订单截图

飞机先生

今晚看完东风日产 N7 的上市,有很多感慨! 1、今年合资算是彻底“反击”的一年。 为什么称为“反击”,倒不是用多大的炮弹,而是在于用了多扎实的防守。 合资车厂很大意义在于过去都“犯错”过一次,也接受了中国独立于海外市场的考量,大家没有再犯错的机会。 当时大家都知道的Ariya,当时的起售价是接近 30 万的车型。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这台车当时日方并不是“飘”了,而是整车bom成本就是 30W+,当时日方还专门包了宁德的电池专线,按照日产的标准做定制,还有底盘等用料,最终不赚钱卖车。 所以当日方觉得自己已经很有诚意在中国市场卖车的时候,依旧没有收到一个好的市场反馈,反而有更多的质疑。 而彼时日产想要进入中国,刚好是yq时期,日产对中国市场的考察基本上是断供了几年。在这几年中中国的市场的供应链、市场需求基本没有缩减,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有很大的反弹。但日方没有关注到,实际也错失了最好的时机。 这几个背景导致了日产的几台车型在国内没有很好的售卖。而 N7 也在这背景下诞生。 2、那中国市场到底需要一台什么样的车? 这时候日产中国团队需要面临几个考量,出手的机会只有一次,意味着不能犯错。第二如何更敏感的接收市场的变量,同步到产品优化。第三是组织如何高效的协调,确保做出一个完善的产品出来。 东风日产内部也面临着一个从研发到组织的变革。这次 11.99 万起售的 Air 版可以看出,这看起来是一个“保底”方案,选择的用户可能也不是特别多。但也证明东风日产内部对这台车有多狠,最顶配也是 14.99 万,没越过 15 万的红线。 N7 去年其实就计划已经上市,但内部认为和行业趋势和内部目标存在差距,就推到重来一次。这些基本可以对应不犯错、接收市场变化、高效组织三个细节。 而一年前我们大概也知道当时团队的策略还是想用一台现在的车型换壳,但最后没有做这个决定。 其实周锋总出身比较特殊,他过去是东风日产技术真正的一把手,所以他比很多人懂车,没法忽悠。这也是一大关键。 智能化上比如 Momenta 的纯视觉方案,日产是早于很多家合资车厂首发,但日产进去谈的是最晚的。因为补课最多,所以是 Momenta 最早量产客户。高速辅助驾驶全国版本也是交付即可用。 还有比如 Nissan OS 也是一年的时间,200人的团队,按着过去的储备能力 0-1 构建起来的。团队实际上也希望在自己平台上能做出自己的 OS ,交流几次后发现他们加班程度、专注度比我想象中还要夸张。 大家这次会问为什么会有 8155 和 8295 两个版本?是不是搞差异化? 其实 Max 版升级 8295 主要是团队做了未来 Max 版 OTA 的需求考量,还有就是辅助驾驶 SR 的渲染需要。真实上其他体验没有差异,车机功能没有划分高低标准。这也是车机团队自研的优势,有长期规划而不是满足上市后作一次性产品。这些都让我看出不像一个合资车厂。 3、做了哪些不犯错的决定? N7 是 4.9+米长、2.9+米轴距的纯电轿车,无论是车机、空间、辅助驾驶几大件都没有“犯错”,大家想着日产对标的肯定是同级 P7+、汉的级别,但没想到卖了一个 MONA 的价格。 从 SKU 看有五个版本,但实际不是很复杂。除了 Air 版,总结就是两个电池包,同时对应两个智驾版,然后冰箱、零压座椅和 8155 车机都是标配,减少选装复杂性。 其次传播上无论是从技术大会、车机、零压座椅的预热,到今天发布会的视频、用词和数字对比多很清晰,特别是导购的阶梯图,也不像一个合资车厂。 无论是发布会还是媒体沟通反馈来看,日产很实诚,不爹味。 我觉得这也开出一个先例,因为中方做出的产品有些不一定对,但是能保证的是不要犯错,按照市场的答案和用户调研作答,不挑战市场,显然东风日产走的是这条路。 N7 也只是东风日产新能源转型的第一台车,今年随着很多产品序列、全新渠道的补充,也开始续写一个全新的新势力:东风日产...

东风日产N7社区 东风日产N7 东风日产N7上市发布会AI零压云感座椅晒日产N7订单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