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磊的小作文

新出行 CEO 贺磊个人车评、行业点评栏目,不定期更新!

动态来自:贺磊

《最风光的时候也是困难种下的时刻》 现在不让发周排行榜了,很多品牌失去了一个每周嘚瑟一次的机会,有时候也会给数据给一些媒体来发发,但波及面还是不如之前了,理想小鹏们都是最近的风光者,今天想聊聊这两个品牌接下来会有哪些潜在的困难: 小鹏 1:比亚迪零跑深蓝宝骏上汽广汽都看上了10-20万这个区间的智能车市场了,之前Mona 03和P7+,以及马上要来的G7三驾马车都销量不错(G7预期销量也会很不错),其实这是先吃了品类创新的优势,在10-20万的价位去普及真正的智能车,之前没人去这么做,之前都是改进型智能车。 2:接下来momenta和华为的介入,会让这个价位区间全面覆盖真正的智能车,而且20万以下都会开始有带激光雷达的华为全家桶车型。 这个时刻,用户的选择就会在真智能的基础上,再来对比设计,配置,底盘,服务等等了。 3:随着小米事件的发酵,网友对智驾的安全性重视程度到了新的高度,最近看到很多篇如果有激光雷达事故还会有吗之类的论点,这里不分析技术,未来激光雷达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兜底上,是否会进一步被网友重视? 4:小鹏增程是超级电混,强调的是5C大电池,但这个概念估计在6-7月,就会被智己极氪等车企提前宣传透,他们的电池也很吓人,到了年底,第一次做增程的小鹏还有哪些新牌? 理想: 1:增程系列今年就改了芯片,其他都没改,智驾普及且小米事件的影响下,新款L系列的竞争力提升并不大,但今年17台六座新能源SUV扑下来,用户的选择自然变多了,从20-60万都有。 2:纯电系列今年的销量预期内部都不太好了,我和理想朋友说的是“i8样子不怪了,但也似乎失去了那种高级感”。 L90和i8这两台比较孤单的纯电大三排今年都不乐观,i6又面临小米YU7的强烈竞争,胜算不大。 3:理想今年的重心是智驾的VLA和AI的布局,销售体系的组织架构重构,价格和供应链有优势,我估计改款会有一个比较激进的价格,理想会提前动手,但效果会有多少,很难说。 最后: 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人,顺境的时候,人都是会骄傲,都是会做很多不理智的事情,都会过于乐观的估计未来。困难时刻有,提前未雨绸缪,都会是更好的汉子…

2025-04-10
动态来自:贺磊

《接下来的乐道往哪里走?》 过去的一段日子,对于乐道这个品牌来说,真可谓惊心动魄的一个阶段,对于一个刚成立一年的幼苗来说,这样的狂风暴雨似乎过于残酷了一点,但从品牌的成长来说,把该经历的风雨都更早的经历一下,也不一定是一个坏事,但接下来的乐道,如何走,怎么办,会走向何方,新出行乐道社区是国内最大的乐道产品讨论社区,很多人关心,我也想在这里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1:首先需要全体上下统一思想,一切为了销量,一切为了用户,一切为了打赢这场竞争战。 抛开之前的一些幻想,去掉之前的一些繁琐的流程,为了情绪价值,为了调性,从蔚来沿袭过来的很多包袱。乐道品牌就是为了打战的,乐道存在的一切价值都是因为销量,没有销量一切都没有意义。 2:短期而言,乐道L60和乐道L80最重要。 这个话很多人不愿意听,也不愿意面对。明明接下来最大的节奏点是L90呀? 我不是说L90不重要,但在今年17台新能源三排SUV竞争+之前M9和L98的情况下,L90一台纯电三排SUV确实很难走量,方法大家都会用。 如85度起步,把配置拉满,把价格拉到很低,性价比突出出来,但接下来大家会看到很多台25万左右的三排SUV有华为全家桶的车,接下来还有很多MMT介入智能的6座增程或者插混的大SUV,在今年经济这样一个形势下,本身三排SUV的市场又有多大?本身理想L89,华为M89守住市场,又会拿出多少价格武器来下压的情况下?留给L90的机会确实不会太大。 我收到的信息是,理想对i8的销量预期,都比较低,比外界很多的预期都要保守一些,短期来说,市场上的30万三排纯电,主要就是他俩了。 3:L60急需一个改款。 L60的老车主估计会着急了,我还刚买呢,就改款?我觉得L60的改款约等于小鹏G6G9的紧急改款,当年这两台车的改款立项的时候,小鹏的情况和现在乐道的情况差不多,并没有任何的好转迹象。但这两台车的改款还是非常成功的,把用户抱怨的点基本都改了。 而且现在的L60也是非常好的一款产品,非常能打,只是外界对L60的产品信息,产品优势了解太少了,乐道官方一直把重心放在电梯和高铁站的硬广,认为乐道现在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产品知名度上。 我并不这样觉得,深蓝零跑等新品牌的当年大家更不熟悉,甚至零跑这两个字大家都还打成领跑,但产品力的优势传播到位,渠道销售能力做到极致,大家还是认可的。当然,L60要把改款搞出来,估计也是明年的事情了,关键是改款的点需要到位,打开门造车,听劝。 4:L80和L90的组合来看。 感觉L80作为一个五座纯电SUV机会更大,作为L60的加大高配版,上市的同时,可以把性价比拉起来,冰箱,后排的座椅按摩通风加热都搞起来,充电的功率也要提升起来和900V相匹配,同时把现款的L60价格再调调,或者给多一些权益,同时老车主的补偿都安排起来,整体的乐道局面就会有根本的改观,90和80应该组合拳,而不是单打独斗。 5:管理层需要走出来。 乐道当年的走出来是有口皆碑的,无论是@乐道Eric 还是@余澜 ,无论是@乐道庆华 还是@章大门 ,都很愿意和大家沟通,但最近半年就很少了。 现在的沈斐承担了乐道所有的形象和对外沟通,我觉得是好事,但也有风险,沈斐在7年前有一次找到我,问我新出行APP的一个产品问题,我当时还挺惊讶,要知道那么多年前知道新出行的人还很少。他确实是蔚来系网感和网络心理承受能力最好的一个人,但他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乐道的产品传播还需要更多人,更多老汤哥这样的人出来! 6:所有有利于乐道销量的手段都应该用。 有些城市的乐道店少,蔚来店多,那乐道就应该进蔚来店。全国牛屋大大方方的对所有乐道用户开放,不会死人的。全国所有蔚来店员都可以卖乐道,都有提成。乐道的产品规划应该更激进,更多更丰富的车型,研发的资源应该更大的占比。 蔚来的智驾自己都搞不过来,那乐道的智驾是否应该外包给MMT或者地平线或者买华为? 最后: 我们需要一个正常的乐道,一个走在正道上的乐道,一个真的给家庭带来欢愉和荣耀的乐道! 而不是之前那个灰头土脸,总是感觉不如意的乐道! 大家都希望乐道能更好!

2025-04-07
动态来自:贺磊

《我的极氪9X整体感受》 前一段时间,提前看了极氪9X实车,在浙江杭州湾,回头后基于保密协议,啥都没说。但后来发现我还是太老实了,各大博主拼命的发,问了一下官方:聊聊整体感受是阔以滴{:捂脸02:}不带参数就行。好吧,新出行极氪社区作为极氪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用户聚集地,那今天就独家在新出行极氪9X社区悄悄的说说,不会发微博了: 1:整体的前脸和侧面大家都看到了官方的预热了,前脸就是009的前脸做插混车的改造,需要进气不能全封闭,细看能看出区别,猛的一看,基本类似009,前脸很尊很威猛,细节初很尊界,算是今年17台三排SUV里最霸气的一个前脸吧,侧面相对保守,没有很激进的线条,C柱是标志性,后镜有小蓝灯。 2:很多新出行极氪用户关心尾部,特别是尾灯,说是不是类似学校操场的尾灯,我不能说它啥样,但我可以否认,不是操场尾灯,有一点区别。天地门这些肯定都有的。 3:大饼轮毂有的,整体比例还挺好,L113明显有加长,为了发动机的布置之外,车也更显豪华了。这台车安总之前也说过了,是插混,有高速上的发动机直驱,不是完全的增程,但市区里可以做到全电动驱动。 4:所以这台车动力包括动力的保持性和那些增程比,还是很猛的。这台车是一个全新的浩瀚架构,回头上海车展应该会看到介绍。 5:这台车的智能化之前官方也透露过了,thor的首发,激光雷达也是在的。陈奇团队期待已久的白纸上重新画画的作品,终于来了,看看H9千里浩瀚的水平是不是一出来就是第一梯队。 6:之前网络上传的这台车的一些参数配置过于夸张,并不是真的,大家要管理一下预期。回头新出行9X社区会在官方指引下,第一时间首发配置细节。早期开发代号EX1E,后面是EX1H。 7:这台车上海车展应该会亮相,但整车交付估计要到下半年了,这也是智驾比较靠谱的节奏,大多数thor的完整版差不多都是6-7月后了吧。看看理想是不是会快一点点。 这台车整体的感受还是一台大车的霸气感,而且是有驾控要求的一台插混大车,这在如今的市场上是比较罕见的,其他对手都是舒适性配置优先于驾控的设想,极氪永远都是一个对驾控品质有自己坚持的品牌。 8:评论区有人问900,8X的关系。 毫无疑问,这台车是比900高端一个级别的,你可以理解为华为M9M8关系,但两台车都是在两个品牌合并之前就基本做完了的,所以有一些交叉也不奇怪。 8X我之前听到的信息是极氪另外一个团队做, 9X是极氪徐云团队负责之前负责001,009;8X是杨大成团队负责,之前负责mix。 大家有其他的问题或者疑惑,都可以在这个社区里和我们沟通,我和最懂极氪的@广林同学 能回答的,基本能做到当天有问必答,努力把这里打造成国内最好的极氪9X产品讨论社区,@小马 也会经常给大家发福利抽奖!

2025-04-07
动态来自:贺磊

《强大的华为智能和传统车企的救命稻草》 四月的深圳,居然还有几分的寒意,街头的行人装束千奇百怪,像极了中国车企各家的境遇,各式各样都有。 最近的出差确实有一点点密集了,但我基本没参加任何的发布会和试驾,全部都是下半年和明年的车的评审,一路看下来,感觉华为车BU(就是引望)的渗透实在是太强大了,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猛得多,也要深的多,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深远影响,今天在新出行App社区里和大家聊聊,也欢迎大家评论区和我探讨: 1:之前华为的智能化赋能主要是两条路线(Hi模式基本不提了):一个就是智选车模式,一个就是车BU模式,前者是华为全盘操控,进华为店,车企基本算代工;后者是华为供应商模式,提供华为的鸿蒙座舱和ADS乾崑智驾,有些也有一些其他如HUD,电机之类的,但如果不买智能化两项的,我们基本就忽略了。 2:百人会上余凯预计,以后车企的智驾,8成是供应商,2成是自研。感觉大差不差,如果考虑以后车企数量会持续下降,估计前者的比例会更低一些,但也肯定是大头。 3:我最近3个月看下来,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华为车BU赋能传统车企的车有20-30台以上(我看的肯定不完全),而且里面相当大的比例是买了华为的全家桶(鸿蒙座舱+最新ADS智驾),而且买全家桶的车型从10多万到50多万的都有,这也突破了华为智选车现在的价位区间,做了更大的延伸。 4:余承东说智选车做不了20万以下的智能车,这个首先上汽的尚界就要突破,而且接下来一大批的传统车企也会突破,他们可以用其他的燃油车,甚至集团内其他的业务去补这部分的利润,这是智选车单一项目核算很难做到的。 5:这带来了一个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一个局面景象: 你会在市面上看到一大批的华为全家桶车型,智能化拉满,而且你不需要质疑,华为从品牌上也背书,这些车企不会像BBA那样遮遮掩掩的,他们恨不得把华为的LOGO贴在车上,写一个 HW inside,华为是他们一步拉齐智能化的最好选择,没有之一,而这个成本多高,不是他们考虑的,因为他们没有第二个选择。 6:地平线momenta元戎等都是很不错的智驾选择,但首先他们的知名度和市场教育度和华为差距巨大,第二他们也没有很好的座舱配套智驾的一些体验如SR等。而且选他们还有一个芯片的问题,如果用地平线感觉中低端了,如果用thor又成本巨高,现在一颗单thor都近1万,还产能一般。 7:这也会带来一个附加的问题:华为的几个界是否会被稀释? 问界M9现在是华为智选车最强的一个标签,但很多用户也会觉得设计比较保守中庸,但之前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M8来了后会有一些分流,可以买到一个设计更好也更便宜的M9,里面最强的是华为的全家桶智能。但如果以后上汽广汽长安东风甚至BBA等合资车里有很多华为的全家桶,且设计百花齐放,内饰做工风格也各有所长的话?问界智界等,是否就不一定是花粉们的唯一选择了呢? 8:自研的几家会不会被冲击? 智能化第一梯队的说法,每家都有不同,但各家再离谱都不会不把华为放里面。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打最难的一点就是智能化跟不上,如果现在通过买华为全家桶的办法一次性可以拉齐,而且不用太多用户教育成本,那是否意味着他们可以全心全意的去竞争他们所擅长的“外观设计内饰配置动力底盘操控”了呢? 如果在这个起跑线上竞争,新势力们,还有之前的优势吗?传统车企的电动车还是“杂牌车”吗? 9:未来还会有其他的车BU吗? 明年,小鹏和大众合作的基于小鹏800V电子电气架构的大众标全新G9就要上市了,你可以认为,这是小鹏版车BU的第一款作品,明年有两款车。如果效果很好,小鹏是否也可以整出一个小鹏版的车BU,以后小米理想蔚来是否也可以? 最后: 很多人活着其实在刻意遗忘和忽略了人会死这件事上,而当身边最亲密的人死亡的时候,这种感受太过清晰,意味着自己和死亡之间的屏障突然消失,整个人完全暴露在风雨之下,才不得不直面死亡。 人如此,其实车企有时候也亦然。 高合极越们的卒然倒下,让每一个车企的高层们都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原本准备在这里退休的可能性到底还有多大,这时候他们就不顾一切的会拉上任何他们觉得有效的救命稻草,并死死拉住,不顾一切代价。 从现在来看,华为车BU确实符合这根稻草的一切特征,同时,成本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毕竟在过去的十年里,传统车企浪费在智能化研发上的钱,和这些相比,不足一提。 一个人要明白一个东西的价值,最快的方式就是你彻底失去它,现在他们明白了,对,就是当年“我要灵魂”的那群人。灵魂这个词一尘不染,但在现实中往往是妥协的产物。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竞争还远未结束,大幕才刚刚拉开......

2025-04-03
动态来自:贺磊

《由奔驰CLA看合资和新势力的竞争之路》 上周三晚上,我在罗马古城里穿梭了很久,到达一个小山顶,一个很意式的派对里,参加了奔驰CLA的全球首发,当发布会现场的大门打开,一个非常震撼的场景呈现在大家眼前,舞台的背景就是整个罗马城,包括梵蒂冈的全景和那个很多人心中神一样的地方,圣彼得大教堂,这样一个场景下,康林松带着四台全新MMA平台的第一台车CLA出场了。 而与此同时,几千里外的何小鹏,正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意气风发,和几百个媒体和车主们开着改款G6和G9的上市发布会,发价格的会肯定热度会更高一些,这个正常,但把一个改款的发布会开成那个热度,这对于两年前的小鹏来说,想都不敢想。 两个发布会,中西方的对照,背后很多的点和故事,值得我们细品: 1:全新CLA是奔驰电动的第二次出发。 之前奔驰在电动车的进发之路上选择了一条和燃油完全不一样的激进之路,EQ。完全不同的设计,完全不同的平台方案,完全不同的内外饰风格,摆在奔驰的店里,你完全觉得EQ和奔驰的燃油车是两个类别。 这样做非常消耗资源,在销量不行的情况下,成本更难摊销,需要完全不同的销量市场力量和研发资源。后面的销量也说明,这样做当下很难行得通。 奔驰的第二次出发选择了油电同发,型号名称,设计风格,包括动力平台的兼容性,内外饰风格,都比较统一,全新的CLA上有燃油也有电动,而且还动了大手术做了一台后驱的纯电。这样做,原来的资源都可以统一,市场和营销也都是一盘棋,MMA是奔驰的中小车平台,相信后面的MB.EA等中大型车平台也都会类似。 2:为什么二次出发的第一台车选择CLA? 我觉得奔驰还是选择了一个小步快跑,先把技术堆满,在一台并不大的紧凑级车上,检验技术的成熟性,这台车的价格应该不会低,哪怕国产。但这台车的堆料是非常非常猛的,85的三元锂电池,能耗不到11,CLTC能850公里(一台2米7多轴距的车),碳化硅的200KW后驱电机,800V架构,320KW的充电功率,升级了的柏林之声,和Momenta合作的端到端智驾等等。 我觉得到时候上市的时候,大家应该会觉得小贵,但奔驰可以用这台车跑通了电动燃油的融合之路,同时跑通了和国内很多本地智能化供应商的融合之路,奔驰的用户也会觉得BBA的电动车不是杂牌了,智能化也都是挺好用的,达到效果了。 接下来的C级,E级,S级,GLC等电动车也会都用上同样的技术和堆料,但放在一些大车上,性价比就突显出来了,一台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momenta做的端到端智驾的奔驰C E S级,有着不错的外观和碾压的内饰豪华,这才是奔驰真正想要的效果。 3:合资和新势力接下来的竞争态势。 2025年,合资反攻年。 广丰的铂智3X,上市后挺火的,这是历史上合资电动车第一次真的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很多人下单的,证明了一个事情:只要你智能了,有性价比的合资电动车也能卖好。如果你和本田一样继续作死,那就是自寻死路。 接下来日产N7估计也是广丰类似的套路,奥迪联合华为、奔驰联合Momenta,宝马估计也会和华为在公布的基础上再深入合作一下座舱和智驾。 本土智能化供应商+合资车原有的优势点=国人还是会买。 去年宝马的利润是70多亿欧元,合资车企的老本还是比较厚的,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压力的时候,他们任何选择都会做的,以前大家都说合资不可能和华为合作,奥迪做了,而且不是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做的,是奥迪总部牵头和华为谈的合作,虽然不是直接买的ADS,但也是华为全面负责的东西。 4:相对于产品,合资更不适应的其实是营销。 老外对于很多东西其实是有执念的,包括很多传播宣传的基线,我最近密集的到了宝马慕尼黑的研发中心,奔驰斯图加特的研发中心,其实感受很深。对于中国新势力们,把研发作为营销点来运作的习惯,他们很难去适应,也很难去跟进,做到一点保守的说90%已经是很难了,远期要做的事情,就更不太可能去传播了。 合资车企的发布会,之前都是线下造势,讲究的是豪华和气势磅礴,新势力的发布会讲究的是线上的深入人心,网络上的波浪起伏,话题一个接一个,有讨论就是王道,发布会后的流量更关键。现在最难的是合资车企中方市场的同学们,一方面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接收来自社会和网络上的新势力流量巨浪,一方面他们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来自总部市场部和法务部的红线弹压。 中国用户的关注度是被流量牵着走的,这是短期不可改变的事实,但一台车的好坏,其实不是流量来定的,时间有时候会证明很多东西,汽车这个行业是最能体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行业,现在的新势力在几十年后,也会变为老车企,而那些百年车企也不会因为短期的卷而都消失殆尽。 最后: 奔驰选择罗马开CLA的全球首发,我很容易想到凯撒那句话:我来,我见,我征服。 但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显然谁都没有那么容易,合资们如此,新势力们也一样。

2025-03-19
动态来自:贺磊

《我看昨晚的小米SU7 Ultra发布会对中国车市的影响》 昨天小米SU7 Ultra 2小时卖光10000台后,感觉新出行App社区其他社区和小米社区一样的热闹,看了几百个帖子后,我思考了几个后续的影响: 1:高端性能车的遮羞布没了,不是没市场,只是你做得不够好。 2:SU7叫“7”,应该当时是策划了更小的5或3的,SU7销量不好有更便宜的来。但现在小米的局势,感觉没必要了。小米汽车接下来一路向上了,也许SU7就是他们最便宜的车了。 3:小米做汽车,一石三鸟,Ultra本是一个通用词,现在成为了小米一个金字招牌,不仅汽车,手机,以后还可以用在小米整个生态链上,极大的改变原来的小米低端性价比的人设。 4:雷军接下来最大的精力都是产能,工厂,全球化布局了,小米本身海外也还可以,都有据点,产能持续的放大。各地如何抢小米的工厂,接下来是一个学问了,都按比亚迪海外3-5个,国内10个整车基地的规模去设想吧,胆子大一点。国内没有可以类比的品牌了,只要华为不最终下场。 5:第三台车代号昆仑应该是小米另外一个系列,不一定叫YU9 ,感觉应该是另外一个系列名了,先来最大的车款,再向下套娃,问界和理想策略打到极致,影响最大的是合资和BBA的20-50万的市场。 6:SU7很成功,SU8 SU9应该也是在路上了,现在新能源车市场20万以上最后一个堡垒就是BBA的轿车,也就是34c和56E的市场,其他新能源车基本都炮火覆盖了。这个顽固堡垒,雷总一直在仔细研究,应该会有很针对性的产品出来,只要产能和新工厂解决,下饺子是自然的事情。 7:雷军从造车前的IT神人,正式进阶为国民偶像,有且只有一个,以后他立的flag,没有人会怀疑完不成,大家只会想几小时卖光,他在这个经济大环境并不如意的当下完成了所有人对梦想的满足:“只要这个男人想做,就没有他做不到的”。 8:汽车行业学习小米打法会成为风潮。 理想学习了一些,小鹏几乎是亦步亦趋的摸着雷军过河,无论是发布会的 “致敬对手开场 + 参数我更牛B + 价格连夜睡服 + 最后格局拔高 ”四部曲, 还是高管直播,颜色策略,海报形式,发布节奏,都可以模仿,但希望各位也能模仿一下小米对产品和技术的真正执着,真的搞一个全新的工厂,第一台车卖了这么多台也没爆大的质量问题,真的搞出V8S这种电机,真的上赛跑圈第一纽北也敢去,真的智驾最短时间推送端到端,真的把车设计得连我妈都觉得好看,真的卖了一年车了还要等24周各位帅哥姐姐们也依然愿意等。 最后: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选择,有些人走大家都走的路,而有些人永远只会去做那些他内心真的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他可能干得很漂亮,也可能输的一塌糊涂,但没关系,重要的是他自己觉得这个事情值得。 全力以赴,不留遗憾,让一切发生,让一切如是所是。

2025-02-28
动态来自:贺磊

《别人解析官图 我聊聊i8背后 理想纯电SUV的道与术》 就在刚刚,理想官方公布了历史上第一台纯电SUV的官图,来自于张家口机场的几张对比图,有用意的,大家可以看新出行App最懂理想的@小白同学 的深度解析,而我今天在新出行理想i社区里,只想和大家独家聊聊理想造纯电车背后的思考,也许这些东西,会让你更好的理解这台车从哪里来,而未来会去向何方…… 1:理想i系列确实是一个命运叵测的车,推迟了挺久的,原本去年年底具备sop和上市能力的,而这些模具的重开背后是几十亿成本的付出。之前的谍照车,@拉面师傅Design 的渲染图都是没改之前的。 理想除MEGA外的每一台车,都希望是有增量的,而不是内部1+1等于1,5台车5万月销量,6台车还是5万。 之前理想的思考是L系列一个造型,向下平台化套娃,MEGA引领纯电系列一个造型,继续向下套。现在变了,MEGA成为了理想一个孤傲的顶端,类似奔驰大G,而i系列和L系列一样,有一个独立的造型序列,最终理想汽车成为3个序列。 2:理想为了纯电做了哪些准备? 第一是5C超充。 到一月1845座,其中5c充电位MEGA充电的单次平均时间是16分钟。今年目标4000座。单个站的5C数量取决于电容限制,不限于一个,有些站会更多。 第二组织结构变化。 之前是产品+商业化(类似销售)+供应(研发生产)的传统主机厂模式,现在是三大产品线+省区利润中心的模式,老汤哥-张骁-李昕扬分别是产品线总经理,刘杰总管,都对销量研发负责,一杆子插到底。 第三是智能化的追赶。 一提到理想,之前总是家庭和增程,智能化特别是智驾算弱项。去年把端到端+VLM推出来后,追上第一梯队,今年还会把VLA尝试性推出来,用户对理想智驾的认知好了很多。 然后就是AI,李想自己全面AI了,每次和他吃饭,我开始吃力起来,本来语速就快,现在还夹杂大量AI的词汇,还都是英文的。理想同学独立出来不是玩玩而已,未来会有很多人车手机结合的场景,目的是做到高频使用,你离不开。 苹果公司名去掉了computer,特斯拉去掉了motor,理想汽车啥时候去掉汽车? 3:理想的纯电SUV目标用户是哪些人? 作为一个后来者,前面都那么多纯电前辈了,理想一个脑门上都刻着增程两个字的品牌,凭什么能切入纯电? 4:天时 增程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在抢燃油保有量用户的份额,你之前开燃油车,内心总是充满了里程焦虑,充电咋办?电池咋办?长途咋办?这时候的你,不敢一步到纯电,买了增程。 而开了三四年增程车的你,心态就完全变了,哪里有充电桩?门清儿。长途如何充,也有了自己的办法,甚至实践过。如果你开了几年其他纯电车,那更加退不回增程了。 天时来了:新能源车的保有量用户,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长安吉利等,这么多年过去了,到了该换车的时候了。 5:地利 国内新能源市场有共识,增程车可以卖到任何地方,比如理想N年都是东北销量最好的新能源车。但纯电不行,很多地方很难卖好。 但很多地方又针对纯电有特殊政策,比如上海,比如华东华南北京等一些地区。国内有CR7地域(纯电卖的最多的七个省份)一说,占了65%以上市场。 增程车抢的是燃油车市场,理想做纯电SUV想抢的是650多万的20w以上(当年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王朝等)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市场。 而之前很多纯电品牌的目标其实是燃油车用户,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 6:为啥第一个上i8呢?为啥不是i6? 20-30w的纯电SUV是红海。 30-50w的纯电SUV有空间,有用户需求,但没有很好的产品供给,特别是三排纯电SUV。 要有大空间,最好和理想L8L9那样大。 要有好驾驶感,坐起来舒服。 要智能化拉满。 要有足够的补能能力和体系,且能耗要低,续航扎实。 i8作为第一个出场的理想纯电,是合适且准备充分的,和小米YU7类似,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理想还会有充分的时间和大家沟通这台车的技术细节产品优势,掰开了揉碎了说。 最后: 从one开始,我身边有非常多的对理想这个品牌有好感的朋友,有些买了理想的车,有些没买,买了的开了几年也想纯电了,有些没买也是因为这个。 有兴趣的可以加新出行理想i8交流群,这台车的营销总监@贝夫司机 总监工程师和我等等,都在里面。欢迎点击:https://www.xchuxing.com/ins/23304,回复车型名「理想i8」入群交流,编辑与新能源爱好者们都在等你! 我还记得当年理想one首次测试的那晚,李想写了一篇长微博,说“同行都说好,新出行贺磊为啥说増程器的有一个模式噪音巨大”。很多人是通过这个认识了初生没多久的新出行的。 如今,一个没有増程器的理想SUV要来了,一个穿越了MEGA风波的理想纯电要来了。 人生最难的不是等待,而是在等待中与那些不好的记忆和解。 祝福理想,祝福务实做事的一群人……

2025-02-25
动态来自:贺磊

《比亚迪全民智驾后 国内各大车企智驾的发展预测》 昨晚的比亚迪发布会加上前天的长安,彻底把国内智驾的火点燃了,吉利也宣布3月要开智驾的大会,往年的开年,都是新车降价,什么“冠军版”,“真香版”点燃开年的局面,今年变为智驾开年了,接下来会如何走,我在新出行APP社区里聊聊: 1:今年开始,智驾的发展非常明显的会从一个方向,变为两个方向。 之前的一个方向就是不断的技术进步,从高速到高快,到城区,到无图,到端到端,一门心思就是技术进步。 今年两个方向:一个依然是技术进步,端到端到L3进步;一个是全民普及,把高快泊车的智驾普及到所有的车上,甚至包括一些燃油车。 2:先说第二个方向。 全民智驾的前提是成本,今年有2个重要的芯片,一个是英伟达的Orin N,一个是地平线的J6,这两个的成本都非常低,70-80美金都可以批量采购到,加上域控制器,如果能甩开德赛自己做,成本更低,加上摄像头传感器啥的,没多少钱,软件算法可以采购,也可以自研,基于Rule base的规则算法做高快,其实现在不难了,这也是比亚迪长安等,都能自研做出来的原因,找之前百度Momenta或者其他蔚小理出来的人,都可以带团队做出来。 在成本低的基础上,把高快泊车的智驾普及到所有车上,会迅速让很多普通人,人生第一次接触智驾,在高速上开始嗨起来,在泊车的时候嗨起来。 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有的,基数大了后,事故率和因为智驾带来的伤亡人数肯定也会增加,这需要主机厂谨慎的测试,稳妥后再逐步上车。特别是这部分保守人群,对智驾的使用和接管都比较陌生,更容易出事故,这里新出行特别警示大家,特别是家里的中老年亲戚买了这种车,需要提醒,这是一个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3:余承东今天说的那个唯一论,我个人不太支持。 打电话有网络就行,上网必须5G。 我觉得智驾是需要一步步迭代的,先进的车企和品牌,肯定是想竞争都是技术压制,就好像美国海军强大,恨不得各国都军备竞赛研发航母,最后拖死苏联。但人们对智驾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一个3G上网的智驾时代,对用户是有意义的,高速先体验一下,体验一下接管,体验一下冷汗指数,体验一下自动变道的惊吓,然后再过渡到城区,这是有意义的。 更何况,现在最先进的城区端到端的车,在高速上的体验,其实并不比很多Orin N做出来的车好多少,端到端运用在高速上,有多少?大家自己内心都清楚。 4:接下来的技术演进。 华为2月20日左右的尊界技术大会,应该就会发布ADS 4.0,这依然是领先国内的智驾技术,不仅是软件也包括硬件,包括尊界上那些TOF摄像头和背后的芯片算力的提升。但真正上车,推送估计也是年中了。 何小鹏也说了,今年年中会上线V6大版本,年底才是L3大版本,而且后者需要硬件的大升级,估计是第一台混动G01上吧,这是小鹏的旗舰,那肯定有旗舰的技术和硬件。 理想苦等Thor,但5月的Thor只是低端的版本,所以一开始只能上i6,估计也是下半年上理想的旗舰车型,到时候智驾也是同时搭载最强最新的技术,今年理想的智驾会更注重安全。 5: 蔚来小米等车企也会努力追赶,momenta元戎这两个国内最强的智驾供应商也是准备好了智驾的弹药,但两家的方向有所不同了。 momenta更注重智驾的普及,他们在广丰日产广本上汽广汽等合资车企自主品牌上,拿到了60-70台车的定点,这些更主要是普及,它并没有基于英伟达Thor等最新的平台投入大规模的研发,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芯片,也是一个平衡和权衡,更重视成本。 而元戎明显更注重前瞻技术的演讲,周光眼睛中都是AI和未来,元戎的技术会基于英伟达Thor平台有最新的研发,不惜牺牲了一些定点的短期利润,而未来这些技术又可以反哺到更低平台上应用。 最后: 2025后,智驾就不是一个配置,而是一个类别。 有智驾的车是一类,没有的是另外一类。 智驾拼的就是人,而且99%取决于领导带头人+智驾研发一把手,这两个人懂,会推进,这个品牌的智驾一定牛B! 李想+朗博,何小鹏+力耘,都是类似的组合,其他想做好的,都加强学习和找人吧! 找一个AI时代的智驾人,还是找一个Rule base时代的规控智驾人,也决定了你公司智驾的天花板在哪儿! 一条缸里的鱼, 偶尔瞥见了电视里的海...... 好羡慕呀......

2025-02-11
动态来自:贺磊

《深蓝S09来后 对理想问界零跑小鹏有影响吗?》 昨晚,我和@陈大个同学 在重庆参加了深蓝春季发布会,会前我和@邓承浩 私下也聊了很久,有一些信息和想法,今天在新出行深蓝S09社区独家和大家聊聊: 1:昨晚的发布会非常明显的看出,现在深蓝才是长安的最宠,能在长安集团发布会上切一半多的时间给深蓝开春季发布会的也就深蓝了,朱华荣后面紧跟着邓工上台,华为车BU老板也上台注解,这个排面确实集团内没其他品牌可以比。 2:深蓝一方面通过S05(11万起)这种车型向下,接下来轿车肯定也有L05这类车,一方面直接越过阿维塔06-07这些车推出了S09,且上了华为最新全家桶,这说明深蓝和启源阿维塔之间,并没有森严的品牌界限,启源的10万左右低市场深蓝可以去探,阿维塔30万以上的高价位,深蓝也可以去玩。 3:看看昨天公布深蓝S09配置。 华为ADS3.0,且承诺未来都是首批升级,华为最新的鸿蒙车机版本,还有3D车模首页的那种,且为09这台车做了很多定制,有专用的儿童精灵,专用的鸿蒙后排吸顶屏方案,空间魔方等,估计华为智选车的各个“界”们都要羡慕了,别说阿维塔了。 昨天也正式公布了深蓝激光雷达就是华为192的那个,而且单激光雷达就是华为乾崑智驾的硬件系统,这让之前3激光雷达的车很尴尬了。 4:昨天邓工突出表扬了全新的43寸HUD,估计也是华为的供应,前排中排全系八点按摩加热通风,中排全部是零重力座椅,而且还可以横滑,后排吸顶屏是21.4寸的3K屏。 那个可以前后移动的副仪表台扶手位,我觉得会有一些用(比如司机从副驾下车,第三排的人拿冰箱里的东西,第二排的人放东西),但整体我觉得并不是太需要,最好做成选装,这样可以降低售价,同时需要的人也可以选就好了,别标配。 5:这台车整体上就是对着理想L9来的,应该是仔仔细细的研发了竞品,同时华为车BU的同事又可以带来很多华为做问界M9的经验。 毫不夸张的说,这台车也可以算华为另一个部门带来的一台问界M9。 比理想L9问界M9便宜一大截,深蓝的品牌是否能支撑?深蓝一直被之前新出行深蓝社区老用户吐槽的渠道店端服务是否能支撑这台车的价格?是一个问号。 6:这台车对零跑小鹏等之前深蓝的对手也会有一些影响,纯电增程的双车策略,性价比下更拉满的智能化配置都会拉走一部分用户。 我估计这台车会有没激光雷达的版本,搭载华为的纯视觉SE智驾,或者深蓝自己的AD PRO版本,把起售价拉到25-30万这个区间,这样对很多大五座也会有一些影响了。 最后: 深蓝S09体现了长安集团现在的品牌布局思路,全力以赴支持深蓝做大做强,销量在未来应该是长安的支柱,类似比亚迪王朝海洋,集团内的影响短期顾不上,更多的是要卷死外面的对手。 @陈大个同学 昨晚仔细把玩了这台车,估计开车门看了内饰的也就他了,除了昨晚出了详细实拍图文外,他后面会出讲解视频,大家可以有问题随时艾特他。最后两张图就是他拍到在后场的单边门把手,这个确实是差评,不应该用单边的。 我们新出行深蓝S09社区也会一直跟进这台车,大家随时问,有问必答!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