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ngineer何先生

CarEngineer何先生

新出行认证:汽车博主

成就:首页推荐6次、社区推荐2次、精华推荐8次

关注2 粉丝11 获赞824

  • 加入黑名单
  • 创作成就
  • 最新
  • 动态
  • 文章
  • 视频
  • 点评
  • 闲置
  • 投票
  • 个人信息

昊铂HL社区

动态9小时前

#你的车有后排开门提醒功能吗# 终于有人想到后排开门提醒了,这个甚至比前排开门提醒更刚需。 ▶后排开门提醒更刚需 由于后排经常坐的是不怎么开车的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后排又没有后视镜,根本看不到后方是否有快速移动的物体经过,所以后排开门提醒尤为重要。 ▶原理: 开门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毫米波雷达来监测后方情况。 雷达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波反射,雷达首先通过发射天线发出一个电磁波,如果电磁波遇到一个目标,目标会将一部分电磁波反射回去,这些反射回去的电磁波会被雷达的接收天线收到。 由此来判断,后方是不是有车或者人经过,很好的配置,应该卷起来,普及开。

CarEngineer何先生 2

综合社区

动态昨天17:03

对于“大电池小油箱”的增程趋势,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 由于增程车在馈电状态时,相比其他插混结构(单多档串并联),明显力不从心,少了发动机直驱模式,导致驾驶体验跟有电时差太远。 因此,增程车相比单多档串并联结构更依赖电池,所以增程车电池越玩越大,尽可能的用电完成驾驶。

CarEngineer何先生 3

别克 GL8 PHEV社区

动态昨天12:24

插混版本的GL8需要一款跟腾势D9和岚图梦想家差不多价位的产品,陆尊GL8价位比这两贵一些。 这不GL8陆尚就来了,售价估计30左右,会比陆尊便宜一点,肯定会影响插混MPV市场格局。 陆尚车身尺寸长宽高5219/1878/1807mm,轴距3088mm,跟现款陆尊是一模一样的。 搭载别克“真龙”插混系统,用的是1.5T发动机加P1+P3电机的组合,综合续航1420km,八公里取公章在所不辞。 别克放大招了,都别想好过。

CarEngineer何先生

比亚迪品牌社区

动态昨天00:53

比亚迪新玩意: 磁流变减振器 基于磁流变液(MRF)特性的智能阻尼控制系统,毫秒级别的响应速度。 能够快速响应,能实时适应路面颠簸或驾驶状态的变化,显著提升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 阻尼调节范围广,阻尼力变化范围可达传统减震器的数倍。 理论上来说,磁流变减震器通过电磁场控制液体流动,减少了活动部件,故障率是更低的。 简而言之,磁流变减震器除了技术复杂外,全是优点,是主动悬挂的标杆。 今年的比亚迪有点恐怖。 #磁流变减振器#

CarEngineer何先生

小米品牌社区

动态昨天00:53

#小米辟谣国家新能源事故鉴定中心# 最近微信群机各种小米的车祸,着火视频 真实的商战总是这么朴实,无华。

CarEngineer何先生 2

综合社区

动态前天15:20

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单踏板爱好者? 单踏板模式真是伟大的发明,尤其是拥堵路段,省去了频繁油门刹车切换的烦恼,开车不累。 #微博新知#

CarEngineer何先生

比亚迪汉社区

动态2025-04-09

2024年哪家车企最挣钱,利润率排名: 1,赛力斯: 25.7% 净利润: 59亿 2,理想: 20.3% 净利润: 80亿 3,长城: 19.5% 净利润: 127亿 4,比亚迪: 19.4% 净利润: 402亿 5,小米: 18.5% 净利润: -62亿 6,吉利: 15.9% 净利润: 166亿 7,小鹏: 14.3% 净利润: -58亿 8,东风: 12.8% 净利润: 0.58亿 9: 蔚来: 9.9% 净利润: -224亿 10: 零跑: 8.4% 净利润: -28.2亿 11: 广汽: 3.9% 净利润: 8.24亿

CarEngineer何先生 15

综合社区

动态2025-04-08

小米的这次事故到现在,俨然发展成了对智驾行业的反思。 本质上,就是智驾发展太快,而消费者并没有被科普到位,以及相关的法规也并不完善。 从汽车百年历史的维度来看,很多安全法规以及汽车设计,都是重大的交通事故促成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 ❶油箱的设计 2009年加州高速公路雪佛兰Malibu追尾起火事故,导致儿童死亡。 调查发现,通用汽车为节省成本将油箱布置在后桥后方,缺乏碰撞防护。 因此这一事故推动了行业油箱设计要求,油箱距离车尾距离超45cm以上,使用塑料材质,现在很多车已经把油箱放座位下面了。 ❷三点式安全带 上世纪50年代,瑞典沃尔沃工程师尼尔斯·博林(Nils Bohlin)发现,传统两点式安全带在高速碰撞中无法有效固定乘员躯干,导致内脏损伤和头部撞击方向盘,致死率极高。 因此1959年,沃尔沃推出了三点式安全带,并开放专利推广全世界。 ❸溃缩吸能车身 上世纪40年代,车祸致死率很高,奔驰工程师发现是刚性车身在碰撞中直接将冲击力传递至乘员,导致高死亡率。 也因此,1952年奔驰推出首款溃缩吸能车身,通过预设的褶皱区分散碰撞能量,减少乘客舱变形。 到目前所有的车都遵循这个设计,车身该硬则硬,该软则软。 ❹ESP强制标配 1997年,一辆奔驰轿车在“麋鹿测试”中因高速急转向侧翻,引发很大的舆论争议。 也是基于此事件,博世推出了ESP系统,基于ABS和牵引力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身姿态,自动对单轮制动或限制动力输出,防止侧滑和翻车。 并且现在ESP已经成为强制标配的系统。 ❺行人保护设计 2000年的时候,欧洲发布了行人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发现行人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2%,头部撞击发动机盖或挡风玻璃是主因。 基于此,发动机壳抬升技术,使用软质塑料的前保险杠慢慢成为行业设计共识。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AEB,后视镜,安全气囊都是这个行业慢慢摸索出来的东西,也许你现在觉得这些东西司空见惯,但在当时汽车刚刚普及,法规不完善的当下,都是伟大的发明。 回到这次事件,我相信肯定会推动智驾相关法规,宣传也好,教育也好,DMS监控也好,一点点进步。

CarEngineer何先生

极氪7X社区

动态2025-04-07

现在极氪7X的真实能耗水平已经被我摸清楚了。 3.21号充满电,平时上下班通勤,在4.1号跑完充电,还剩32km续航,记录终止。 也就是说,极氪7X充满电,平时上下班用用的话,十天充电一次。 最终跑了441.2km,城区工况,CLTC续航达成率80%左右,这跟大部分电车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 而且我这个人开车比较暴力,基本都是急加速急减速,也许有比我更节能的车友吧? 所谓极氪能耗高是刻板印象,而且如果极氪7X想要进一步降低能耗是很容易的,比如把能量回收力度加大,换一个小点,窄一点的轮胎,或者设计成大溜背,但是这会损害乘坐体验,驾驶安全,以及外观颜值。 极氪没这么干,能耗又不是一辆车的全部,有所为,有所不为。

CarEngineer何先生 1

小米品牌社区

动态2025-04-06

请听题: 图中的A,B,C势力都是谁? 有一说一,小米是新势力里智驾宣传最保守的,小米的技能点主要在性能和赛道上。

CarEngineer何先生 3

吉利银河E5社区

动态2025-04-04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书福哥说的没错。 一方面,车企并没有把智驾做到万无一失; 另一方面,有些车企又夸大宣传智驾作用; 一个敢宣传,一个敢信,双向奔赴……

00:20
CarEngineer何先生 2

蔚来ET9社区

动态2025-04-04

我错了,误会蔚来了! 看懂车帝的测试,蔚来才是“教科书式”的反应!! 智驾状态,面对驾驶员分心,睡着,蔚来的车震动提醒-减速-停车,这才是对“生命”负责人的DMS监控。 给蔚来智驾团队磕一个。 #蔚

CarEngineer何先生 1